薛魯光
藥能治病,讀書也能治病。這個病,就是愚。日間,雖在三尺講臺高談闊論,然仍有不足,于是萬籟俱寂,或坐沙發(fā),或倚床頭,橘黃色的燈下,翻動書頁,讀先哲書,如高人指點迷津,自有一番曲徑通幽的感悟。與書交談,方細細領(lǐng)悟“人乃一生,草木一秋;人乃讀書,周而復(fù)始”的真諦。
讀書藥也,一醫(yī)“浮躁”。商品經(jīng)濟社會誘惑多多,能靜下心來,慢慢品書,卻是境界。如品三國,猶如一杯綠茶,隨裊裊熱煙,一幅“亂世英雄起四方,文韜武略伴成長”的畫卷在心中慢慢展開。二醫(yī)“功利”。讀書,不帶功利,興之所至,隨意翻翻,不滿意可再換一本,講究的是超然物外的休閑,自然有一種寵辱不驚,清風(fēng)拂心之感。三醫(yī)“短視”。古人亦有“頭發(fā)長見識短”“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箴言,而這個“短視”,往往是肚里沒貨始然。于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边@個“伊”啊,就是書。就是醫(yī)治百病的良藥也。讀書能使人茅塞頓開,視野擴大,豐富人的頭腦寶庫。久而久之,與人談鋒甚銳,實乃多少良藥所不及也。
讀書有三境:即環(huán)境、心境、禪境。讀書人尚雅,特看重讀書環(huán)境,照古人云:讀書宜樓,讀書宜上云中小徑,還得有泉有竹有酒有美人。此種讀書法,浪漫是浪漫,可非我輩讀書人所能奢求。吾等稱不上古人所指的雅讀書人,但也追求讀書環(huán)境,我曾試驗過,如果讀書環(huán)境過于噪雜,是絕對看不進書的,而讀書環(huán)境過于清靜,也會感到寂寥而郁郁寡歡,看不了幾頁就要合書。
關(guān)于讀書的心境,通常與讀者的年齡、閱歷、志趣、情操、氣質(zhì)密切有關(guān),讀書人心境可謂新穎獨特而繁多,如古人云“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你看這“窺”“望”“玩”三字足以顯示讀書皆因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啊!
關(guān)于禪境。此境界非悟性高根器大的讀書者不能入其內(nèi)。有了優(yōu)秀的讀者而若無優(yōu)秀的書,同樣也不能到達,只有優(yōu)秀的讀者讀優(yōu)秀的書才能漸入禪境。何為悟性高根器大的讀者呢?讀書前他心有靈犀獨具慧眼,讀書時他心不外馳物我超然,讀書后他通脫達觀舉一反三。
(責(zé)任編輯 趙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