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曾培
化委屈為力量
江曾培
江曾培
江曾培,曾任上海文藝出版總社社長、上海出版協(xié)會主席、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長,為享受國務(wù)院特殊津貼的專家,獲中國韜奮出版獎、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終身成就獎,2009年入選“新中國60年百名優(yōu)秀出版人物”。
當今,不少人為委屈所苦。據(jù)《勞動報》近日調(diào)查,有93%的受訪者表示在職場受過委屈,4%的表示不清楚,僅有2%的受訪者明確表示沒有受過委屈。58%的受訪者認為委屈主要來自領(lǐng)導的不公正評價和責難,23%來自于同事的人際相處之中。這一結(jié)果與《中國青年報》的一個同題調(diào)查相近。
委屈帶來了心情的不快,這是共同的。但是,如何化解這一不快,大致有三種形態(tài)。一是不能容忍委屈,苦悶煩躁,發(fā)泄不滿,甚至一氣之下,辭職走人。二是消極的“忍”,不激化矛盾,努力適應(yīng),內(nèi)心實在憋不住時,私下向親友傾訴。三是積極應(yīng)對,在“反求諸己”中化解矛盾,把壞事變好事,更好地促進自己的成長。
這三種形態(tài)在不同情況下,都有其合理性,而且,三者相互間也非完全隔絕的,有時也滲透交織在一起。不過,由于人生免不了要受委屈,比較起來,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以第三種態(tài)度為宜。因為,委屈不論來自別人的誤解,或是領(lǐng)導不公正的對待,雖然有對方的問題,但往往也與自身的缺點弱點有關(guān)。當一時難于溝通化解時,輕率地激化矛盾不好,一味地生悶氣也不好,不如由此反躬自省。反省一下自己在為人處事和工作方面存在什么不足,并積極加以改進,將本是負面情緒的委屈化作促進進步的正面力量。如此,那些原來形成委屈的“誤解”與“不公正”也就會逐漸減少乃至消解。
有人說得好:經(jīng)受住委屈是職場的“必修課”。忠心耿耿護送唐僧西天取經(jīng)的孫大圣一路上也是不斷地被誤解被責怪被不公正對待,頭上還被套了一股緊箍咒,受盡了委屈??墒牵瑢O大圣并沒有在委屈中泄氣,也沒有在委屈中走人,而是奔著取經(jīng)的目標,斗志昂揚地前行,終成正果,成了斗戰(zhàn)勝佛。如果孫大圣經(jīng)不起唐僧與豬八戒等給他的委屈,在取經(jīng)路上或消沉,或另謀出路,那也就沒有了這一受到世世代代讀者崇敬的藝術(shù)形象。
孟子說過:上天要降大任在一個人身上,一定會先讓他經(jīng)過許多不同的考驗,“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本褪钦f面對各種困境逆境,要內(nèi)心驚動,性格堅忍,從而增益許多他原來不具備的東西。遭遇委屈是一種不好的境遇,我們不要煩躁不滿,也不要消沉無奈,而是“動心忍性”,冷靜而積極地對待,化委屈為前進的動力。古代的韓信少時甘受“胯下之辱”,就表明這一點。當代的馬云說:“男人的胸懷是委屈撐大的?!睂嶋H上,男人女人的胸懷,都是委屈撐大的。“忍辱所以負重”,我們不要沉淪在委屈中,而是要化委屈為力量,進一步加強自我修煉,達到古人所描述的“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的境地。
自然,“必有忍”,是忍其所當忍,主要是在工作交往與人際關(guān)系上所受到的委屈,至于那些由于侵犯勞動者合法權(quán)益所產(chǎn)生的委屈,則不宜逆來順受,而是要據(jù)法力爭,直至“辭職走人”,以維護法的尊嚴與人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