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的廣西電力工業(yè)(四)
第二章“一五”計劃時期的電力工業(yè)
(1953~1957年)
1953~1957年是國家實施“一五”計劃的時期,廣西電力工業(yè)開始步入有計劃的建設階段。投資改建、擴建了一批老電廠,并新建了一批小型電廠,修建了一些供電線路,使廣西電力工業(yè)有了初步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 電力建設新的起步
為了逐步改變舊中國沿海各省市經濟較發(fā)達、內地經濟相對薄弱的不合理布局和考慮國防建設的需要,中央在編制“一五”計劃時,制定了著重發(fā)展內地重工業(yè)基地,逐步提高落后地區(qū)的經濟水平,同時利用、改建和擴建原有工業(yè)基地,使之成為創(chuàng)造新工業(yè)基地的一個必要條件的發(fā)展戰(zhàn)略。而廣西既不屬內地,又不是工業(yè)基地,加之從鞏固國防角度考慮,當時,廣西不是建設重點,因此國家“一五”計劃時期的156項重點建設項目沒有一項在廣西;只有裝機容量為2500千瓦的南寧電廠、西江機械化農場和日處理甘蔗1500噸的貴縣糖廠被列為國家694個限額以上項目。根據“一五”計劃的指導思想和建設布局,廣西人民代表大會于1955年10月通過的《廣西省1953年至1957年國民經濟五年計劃綱要》,確定了“一五”計劃時期的經濟指標和發(fā)展規(guī)模,其中規(guī)定發(fā)電量等都要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由于當時國家撥給廣西的基建投資只有1.69億元(不含在廣西的中央直屬基建項目),地方財力有限,廣西這一時期的經濟建設主要是立足發(fā)展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發(fā)揮原有工業(yè)企業(yè)的作用,量力而行地進行建設,而不是依靠大量投資建設新的項目,增加新的生產能力;必須投入的新項目,也只能是投資省、見效快的中小型工程。遵照這一建設方針和經濟發(fā)展布局,廣西省計委下達的“一五”計劃時期電力基本建設投資共931.05萬元,其中新建項目有南寧電廠(中堯村電廠),撥款347.12萬元;改建項目有南寧、柳州、桂林、梧州四市電廠計371.61萬元,縣市電廠212.32萬元。以上投資的下達和項目的完成,使“一五”計劃時期廣西電力工業(yè)有了初步發(fā)展。
一、改建、新建一批城市電廠及供電線路
1950年2月,廣西省會由桂林遷至南寧,市政建設步伐加快,用電量上升。尤其是隨著“一五”計劃的開始,首府發(fā)展百業(yè)待興,實際出力不足2000千瓦的老電廠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用電需要。為此,中央決定從廣州西村士敏土(即水泥)廠調遷英國制造的2500千瓦汽輪發(fā)電機1臺。因老電廠位于市中心,地盤狹小,遂在南寧市西郊工業(yè)區(qū)內另建新廠。1952年8月,以謝之雄為主任、莫鳴輝為副主任的電廠籌備處成立。12月,新機組運抵基建工地。因計劃任務書和初步設計須經中南財委同意,加上三次修改技術設計,主體工程延遲至翌年7月15日正式開工。施工中采用機房建筑和機組安裝全段平行交叉作業(yè),加快了施工進度,1953年12月6日機組投產運行,總投資280.4萬元。
南寧電廠新機組投產后,以直配6千伏電壓向用戶供電。為了提高供電能力,擴大供電范圍,于新機組投產當年,建成了5條共26公里6千伏輸電線路;同時,將南寧市原有2千伏線路逐步改建為6千伏運行,從而增加了供電容量,減少了線路損失。
為了發(fā)展桂林市“一五”計劃時期的電力工業(yè),緩和供電的緊張狀況,市政府決定在雉山巖增裝1臺英國制造的750千瓦流動式汽輪發(fā)電機組。該項目由桂林市建筑公司負責設計和施工。在施工中由建設和施工單位以及市交通銀行成立施工委員會,并建立了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的“施工現(xiàn)場代表負責制”,共同負責組織指揮工程建設,協(xié)調處理工程設計、計劃、進度、技術要求、材料供應等方面的問題;還建立了電廠、工地、班組三級“一長負責制”和基建會議制度,確保工程質量,節(jié)省基建投資。但由于施工計劃性不強,管理較薄弱,更主要的是缺乏施工經驗,技術力量不足,造成工程返工,工期拖延,致使這臺機組自 1952年9月編制計劃任務書,直到1954年底才投產運行。工程總投資88.81萬元。
此外,1950年,桂林市還新建高壓線路5公里。鑒于750千瓦汽輪發(fā)電機組投產后供電量增加,1955年又增設高壓線路30公里,其中該廠自行設計、架設全市第一條10千伏木桿輸電線路10公里。同時,自1955年開始,配電線路由電廠安裝專用變壓器,更換了用戶自備變壓器。從1956年起,桂林市供電電壓升至6千伏和10千伏,由此改善了市區(qū)尤其是市北區(qū)電壓偏低20%的狀況,并使線損率逐年下降。
西灣電廠于1950年擴建3號1600千瓦德國西門子汽輪發(fā)電機組,同時擴建3、4號鍋爐(9噸/時英國產鏈條式鍋爐),1952年1月竣工投產。隨后,又于1955年擴建4、5號機組(2臺2500千瓦瑞士產汽輪發(fā)電機組),同時擴建5、6、7號(18噸/時經改造后達到20噸/時)日本產鍋爐。1956年9月,上述各機、爐全部竣工投產。至此,西灣電廠的裝機容量已達9800千瓦,是廣西當時最大的火力發(fā)電廠。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