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索,有效地啟發(fā)學生的思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下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要把握自主探索式學習的內涵
自主探究式學習是學生由過去主要聽從教師講授變?yōu)閷W生通過各種事實來發(fā)現概念和規(guī)律的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的中心是針對問題的探究活動,當學生面臨各種讓他們困惑的問題的時候,他就要作出各種猜測,要想法尋找問題的答案,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對問題進行推理、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向,然后通過觀察、實驗來收集事實,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如查閱文獻資料、檢索等)得到第二手的資料,通過對獲得的資料進行歸納、比較、統計分析,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最后通過討論和交流,進一步澄清事實、發(fā)現新的問題,對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自主探究式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生的主體活動為中心來展開教學過程。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過程中以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為基礎,經過積極的探索和發(fā)現、親身的體驗與實踐,以自己的方式將知識納入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并嘗試用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是一個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自主探究式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有利于塑造學生獨立的人格品質,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所以自主探究式學習是一種教學方式,更是一種教學思想。它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中心,讓學習主動參與學習,在探究中獲取知識。
二、拓展探究時空,激發(fā)探究欲望
一個客觀的事實是老師們大多重視課堂上的探究性學習,問題由老師安排;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在課堂上;探究的內容基本上在課文中;探究的目的主要是為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服務。若想真正的實施探究學習,使學生的探究學習更具活力,就要開放探究內容,學生既探究教材中的問題。又探究教材之外的問題;既探究老師預設的問題,又探究自己發(fā)現的問題。教師還要開放探究性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做到課內外結合、校內外結合。學生既可以把課內的問題帶到課外去探究,也可以把自己課外發(fā)現的問題帶到課內和同學們一起在老師的指導下探究。對于一篇課文的學習,有的問題可以放在課前預習中去嘗試探究。比如搜集背景知識、信息,初步探究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探究課后思考練習題;有的問題可以放在課堂上探究,教學中教師要把握這樣的原則,課堂上探究的問題應當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方法、能力訓練。有利于課文重點、難點理解,有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提高。
三、注重針對性,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探究的起點。兒童年齡小,見識少,好奇心強,對未曾見過的事物或現象都感興趣,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年齡特征、認知規(guī)律等因素,抓住思維活動的特點,通過各種途徑創(chuàng)設與教學有關的有趣的教學情境和氛圍,使其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索意識,樂于去探究。
當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時,教師除了應予以必要的指導外,及時鼓勵和表揚,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因為此時的鼓勵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動力,能起到助推器的作用,能增加學生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心理學家認為,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當學生經過探究解決了一個問題時,他能從中體驗到一種成功感,這是一種強有力和令人愉快的情緒體驗。學生一旦有了這種體驗,他就會產生再次體驗這種情感的愿望。
四、全員參與,合作探究
“分組討論”、“小組學習”、“同桌合作學習”是教學中常采用的教學手段,也深受學生喜歡。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得更多自我表現的機會,使他們的思維真正活躍起來。
開放學習空間,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根據心理特點,放手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的協調中進行自主探求知識的活動,可發(fā)展學生的認知結構。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改變課堂教學模,實行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地探究性學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經過自主探索,都有所發(fā)現、創(chuàng)造,都有成功探索的體驗,增強了他們學好語文的信心,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索精神。課堂上要不斷創(chuàng)造機會,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對事物的看法,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學生的合作可以使他們對事物的理解更豐富更全面。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啟迪、相互影響、相互補充,以形成對知識更全面更豐富的認識。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全體學生創(chuàng)造一片藍天,一個主動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讓學生自己去探究,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探究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