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雪
編一本書,在常人眼里,那是作家至少也是大人的事。但是四年級的孩子在教師的指導下,就能夠運用信息技術把自己的作文匯編成作文集了。這是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嘗試與探索。
四年級新學期的第一節(jié)作文課上,我對學生說:“我準備搞一項活動,請大家整理、修改好自己的作文,每個同學都要把本學期的作文匯編成冊,加上封面、目錄,撰寫前言或后記,編一本個人作文集(簡稱“文集”)。最后,我們還要開展文集交流和優(yōu)秀文集評選活動。”“我們也可以編文集呀?”“哈哈,太有意思了!”
一、基本做法
1、寫作修改。每個學期的第一堂作文課,就和學生講好,本學期的作文訓練體系,大概要寫多少篇作文。告訴學生,利用假期,要把一個學期所寫的作文自己裝訂成冊,制作封面,并且要在全班交流評比。于是學生在寫作前就得到了一個信息,該學期的作文老師很重視,寫作得好壞也關系到自己的“臉面”。在接下來的寫作過程中,學生相對來說會更認真些。每寫完一篇,我都會及時批閱,并提出修改意見,要求學生再次升格該作文。一個學期下來,寫個10篇作文沒有問題。
2、收集整理。學期快結束的兩個星期,就讓學生把平時寫的作文收集起來,按照時間順序加以整理。作文鼓勵使用電腦打印,不能打印的學生可采用稿紙手寫。不管怎樣,文集用紙必須統(tǒng)一,字跡清晰。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剛寫完一篇文章,往往看不出什么毛病,可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再閱讀,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不足之處。自編作文集,為學生提供了一次重新閱讀和修改自己以前作文的機會。一般要求學生先自讀自改,之后可以同伴互改,還可以請教師、家長幫助修改,盡量做到內(nèi)容具體,語言規(guī)范,表達生動,富有真情實感。經(jīng)過反復修改,學生的作文質(zhì)量會越來越高。
3、排版裝訂。作文收集后,就開始排版裝訂工作了。包括:文集名稱、作者姓名、學校、時間、封面設計、前言(或編者的話),主要是作者寫自己習作的感受,編作文集的體會,介紹作文集的特色。前言可以改成序言,既可以自序,談自己習作的經(jīng)驗和編作文集的收獲;也可以請別人代序,對該作文集進行評價。學生寫前言或者序言的過程,是練筆的過程,是總結經(jīng)驗的過程,更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過程。正文部分(所收集的文字資料),附言(預留3頁空白:第一頁,語文老師的贈言;第二頁,家長贈言;第三頁,同學贈言。)。
4、裝飾潤色。在內(nèi)容充實的前提下,為了使自己的文集更具有觀賞性,還要給文集裝飾一番。主要是以下幾個部分:①封面設計(由學生自己設計,要有個性),可以電腦設計,也可手工繪畫。②設計標題:可以按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童話等分類;可以按學校、家庭、社會等不同生活分類;還可以按個人成長不同階段分類……此外,還可以給每一分類取一個性化的名字,如:可愛的人、生活拾貝、風光無限好、精靈王國、鴻雁傳書、想象城堡、生活小妙招等等。③設計版面:習作選統(tǒng)一用A4紙張雙面打印。用打印機把作文集打印出來,先把除封面封底外的內(nèi)容理齊,用訂書機訂好,再用雙面膠或膠水粘上封面和封底。當然有條件的可以彩色打印,以提高視覺效果。④配上插圖。
5、交流評比。班級擇時舉行學生自編自寫作文集的展示會,屆時評選優(yōu)秀作文集和封面設計最佳創(chuàng)意獎。交流會上,同學們興致勃勃,互相傳閱著,品評著,思考著……
二、活動效果
此次語文實踐活動,最終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是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其中的樂趣。這不就是踐行了新課標的精神嗎?一次看似簡單的“出書”活動,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和能力。
這一次,我讓學生開展這項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具備了電子時代獨有的特點:有的封面設計是手寫手繪或請父母、同學題字;有的封面是電腦制作、彩色打印,還印上了自己的倩影或?qū)櫸锏恼掌_€有把封面作成樹葉型的,題上格言、詩句的……異彩紛呈,不拘一格。單看封面就叫人欣喜不已。還有學生將作文全部輸入電腦,從排版、打印到裝訂,制作頗為精美,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有些學生為編作文集,把文章都作了修改,提高了文字質(zhì)量??梢钥吹贸鰜恚蠹曳浅U湟曌约旱膭趧映晒?,正如其中一個孩子在封面上寫的那樣:“寫出我們的歡樂與同伴分享,寫出我們的幸福與家人分享,寫出我們的想象與未來分享。”
讀過前言,我更為同學們對寫作的那份獨特感受而驚喜。在前言中,他們回顧本學期的作文經(jīng)歷,談個人的種種感受,找出成績和不足,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其中,還不約而同地抒寫了編輯作文集的真實心情:或誠惶誠恐,或小心翼翼,或喜悅自豪……捧著一本本精致的作文集,我眼前仿佛浮現(xiàn)出一個個鮮活的“小作家”,一張張生動的面孔。我翻閱著,欣賞著,就像走進一座座生命的花園,這里有奇花異草,奇峰異石,令我流連,讓我贊嘆!
三、教學反思
在指導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我力圖貫徹課改精神,依托綜合性學習的理念,開展十分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有以下幾點體會:
1、圍繞“提高作文能力”這一核心,整合課內(nèi)外資源,鍛煉各種能力,精心指導活動過程。一個學期,學生都在圍繞提高作文能力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學生的眼光不僅僅局限于課本,制作封面、寫序言、整理裝訂等程序,都是在無形中鍛煉學生的能力。此次活動家長也十分關注,幫助自己的孩子出謀劃策,這就整合了校內(nèi)外資源。當然,學生要做得好,我們老師的指導作用不可少。
2、適時轉(zhuǎn)換角色,擺正教師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的位置和角色。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不排斥教師在綜合性學習中的主導地位。在綜合性學習的啟動階段,當好“參謀”,幫助學生制定作文計劃;在開展“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當好“統(tǒng)帥”,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文指導;在“綜合性學習”的后期,當好“裁判”,指導學生對活動成果進行展示、評價與總結。
3、突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踐性”特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整個綜合性學習的全過程我十分注意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學期開始的方案制定到活動過程的實施,以及文集的交流展示和活動的總結,我都盡可能地讓學生自主活動。我自己則做到有效地針對學生的實際,進行適當?shù)狞c撥或指導。比如學生設計封面時,征詢我的意見,我都及時給他們提出建議,最后他們按照既定方案自主設計。也許學生的文集還很幼稚,但是我想這并不重要,因為學生已經(jīng)有了自主活動的意識,他們掌握了自主學習、探究的方法,他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是大有收獲的。
4、活動后一定要有總結評價的過程。表揚好的同學、好的文集,把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文集的不足都要全面客觀地說明。
四、實踐意義
自編作文集是一項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從選材到修改,從錄入到排版,從插圖到美化,每一步都需要學生精心設計,細心操作。自編作文集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精神產(chǎn)品加以整理修改,補充完善,獨自品評并與朋友分享,并借此總結寫作經(jīng)驗,體會寫作的甘苦,提高寫作的品位和自覺性。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作文是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綜合體現(xiàn)。當然,語文教學應該真真正正地落在“實”處,落在學生的興趣點上,落在作文的訓練點上。只要善于動腦,有時哪怕只是教學方法上的一點小小的變化,都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欲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