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祖古麗·阿卜杜熱伊木
閱讀是吸收漢語言材料、增加語言知識、擴大詞匯量的重要手段,而且閱讀能力的提高能為漢語語口語交際能力和漢語寫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也為學生從漢語閱讀中認識學習漢語的真正意義和價值,體驗學習漢語的樂趣,為學生樹立學好漢語的自信心打下堅實的基礎。綜觀歷年的考試題型,閱讀理解都是重頭戲,在各級各類考試中都占有很大的比值,因此在民族中學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有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呢?筆者認為以下幾點值得嘗試:
一、尋找主題句
大多數(shù)材料都有主題句,用以說明文章的主旨,其他文字一般是圍繞主題句展開說明的,有的主題句在文章的開頭、有的在文章的結尾、還有的主題句在文章的中間,閱讀時若能把握住這些句子,無疑會大大提高閱讀的速度和理解效果,一般來說,文章的主題句往往在文章的開頭。據統(tǒng)計,閱讀材料中闡述性文章有60%—90%的段落的開頭為主題句,表達出該段的主題思想。而采用歸納法的文章,主題句卻一般在結尾。所以從段落的開頭和結尾句常常能盡快認識到一段話的主題。學生在做題時,先用短暫的時間大體掃視一下閱讀材料,注意文章有可能涉及什么內容,屬于什么體裁風格,以及文章安排的大體輪廓,重點分布。認真閱讀文章的開頭句、結尾句以及文章第一段的前幾句,盡量抓住其中的主要情節(jié)和論點。
二、立足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我們目前使用的教材,課文的篇幅增加了很多,閱讀量大,課文的信息量也隨著話題內容的多樣化而不斷加深擴大,涉及語言知識也較多。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的首選材料。教師可以密切地聯(lián)系教材,有針對性的選擇一些課文,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調動各種感官,做到動手,動口,動腦。熟讀,背誦,復述都是一些訓練學生閱讀的好方法。但如果只是把課文作為一篇語言材料來對待,把閱讀過程看作語言文字或言語的學習過程,不僅很難收到預期的效果,還大大加深了學生的負擔。除此之外,要求學生課外進行廣泛閱讀,保證一定的漢語閱讀量也是必不可少的。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習漢語語也是如此,漢語文章讀多了,不僅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漢語學習。因此教師正確指導學生在課堂內、外進行有效的閱讀訓練至關重要。
三、傳授閱讀技巧,消除不良閱讀習慣
在中學階段,具備較強閱讀能力的學生,在漢語考試中一般都會取得較好的成績。因此,為了消除學生不良閱讀習慣,傳授學生閱讀技巧使之掌握基本的閱讀技巧是提高中學生漢語閱讀水平的關鍵。首先,漢語教師要注意研究影響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主要障礙,并且有針對性地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克服各種不良閱讀習慣,以便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技巧。其次,漢語教師應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文章和題材的閱讀要求使用恰當?shù)拈喿x技巧,以節(jié)省閱讀時間達到快速解題的目的。再次,我們在平時應該開展限時閱讀訓練,控制閱讀時間以訓練學生專心閱讀的能力,以便提高考試時學生閱讀理解的效率。最后,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邏輯推理的閱讀技能。邏輯推理能力是漢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核心,可以訓練學生理解材料的深刻含義的能力,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材料的已知信息推導出語篇的深層含義,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四、用豐富的主題導入閱讀,深化感知性
閱讀素材都是圍繞一定的表達主題來展開的,是語言感知思維的活化和外在體現(xiàn)。拓寬主題的內涵,不僅能夠便于學生在閱讀中主動加深印象和理解記憶,還能夠使他們在多樣化和相似性的主題的引導下主動參與閱讀,不斷激活自身的內在潛能。利用豐富的主題導入閱讀,讓學生在深化感知的基礎上拓寬思維,更全面地理解文本主題的內涵。通過對閱讀主題的延伸,能夠使學生對文本有著更為獨特的認知感悟,便于在閱讀中帶著深厚的情感和主動性來進行理解。根據閱讀素材表達的內容,找準主題,讓學生在明確目標方向的前提下能夠主動閱讀;設計與閱讀主題相關的任務,讓學生在強化理解記憶的基礎上深入閱讀感知,不斷增強理解的深度和廣度;鼓勵學生發(fā)揮自身的想象思維,針對多元化的主題導入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讓他們在自我閱讀的過程中找到更為貼近主題的語言信息。利用豐富的主題來導入閱讀,能夠讓學生在理解過程中降低難度,形成相應的輔助觀點,以此來活化他們的思維感知,能夠讓學生在深化對文本理解感知的基礎上,強化識記,將閱讀學習過程轉化為主動探究運用的過程。對閱讀主題的延伸和豐富能使學生對閱讀內容有更多全面和獨特的認知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