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拜合熱姆罕·薩依提
【中圖分類號】 G6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6)25-00-01
一、營造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
氛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堂元素,一個成功的施教老師都會很善于營造和利用良好的課堂氛圍,以達到更加高效的教學目的。第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國家教育觀的認識“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做到尊重每一學生;學生要做到“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平等的看待每一個學生,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要一視同仁,尊重每一個來學校學習的學生。老師和學生之間要學會互相尊重,增加對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了解從而促進自由和諧的學習氣氛的形成。第二,良好的班風、學風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循循善誘,努力培養(yǎng)一個具有團結(jié)友愛好風氣的班集體,在這個團體中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接受得平等的教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互相幫助,即使是這個群體里最弱的學生,也不能忽視,建立這些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主學習能力,同學之間要相互幫助,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克服自身的缺點和自卑的心理,在其他學生的幫助和關(guān)愛和老師的鼓舞帶動下,使他們可以一步步主動地去學習,走入自主學習的氛圍中去敞開心扉大膽去展示自己的才華,慢慢的改觀現(xiàn)有的一些缺陷,走進融洽的班集體氛圍當中。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個性化閱讀就是要讓學生走出唯師、唯書的條框限制,能夠真正地走進文本,能夠?qū)⑽谋九c學生的認知基礎(chǔ)、生活體驗結(jié)合起來,這樣學生才能基于文本,產(chǎn)生富有個性化的見解。因此要實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展開富有個性的學習,就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個性體驗。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寬廣的學習平臺,將文本還原生活、體驗生活,再回歸于生活,這樣才能避免學生對文本的膚淺理解,形成個性見解與感悟。這就需要我們了解學生,要明確學生不是機器部件,沒有整齊劃一的特點,他們是一群鮮活的生命?;A(chǔ)知識、認知規(guī)律、學習水平與生活閱歷等的不同,使得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個性差異,這決定了他們在理解時自然也產(chǎn)生不同的見解。但是由于學生處于認知初級階段,他們對文本的理解并不能一步到位,而往往是膚淺的甚至是錯誤的。此時我們不能簡單地加以否定,或是對學生失去信心,而是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敢于發(fā)表意見、敢于展開討論,促使學生展開自由交流,在充分的交流與討論中開闊學生的視野,尋找新角度,通過不斷地發(fā)現(xiàn)差距、修正完善,最終形成深刻的個性見解,達到對文本的深層次理解與掌握。
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閱讀時間
在初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yīng)當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閱讀時間,單單依靠教師的講解和分析是不能對文章產(chǎn)生深刻的理解的,只有讀者與作者進行心靈上的溝通,才能使讀者切身感受讀者的思想。這有讀者不斷進行有感情的誦讀,才能真正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感情。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yīng)當向?qū)W生傳授一些閱讀方法,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親身體會作者的情感。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閱讀方式能夠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文章的真諦,這是閱讀的最高境界。在教課文時,教師應(yīng)當引導學生進行反復閱讀,然后在反復閱讀的基礎(chǔ)上談?wù)勛陨淼母惺?,這樣就能夠促進學生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將閱讀的權(quán)利交給學生,并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閱讀時間,使學生感受自己就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起到輔助作用。為了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教師也可以學生閱讀課文時添加一些憂傷的音樂,從而感染學生的情緒,使學生真正進入文章所講述的情景之中,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在學生朗讀時,促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與作者的情感世界相連,這樣就能使學生切身感受作者的情感。所以在中學語文教學的閱讀中,應(yīng)當鼓勵學生自行進行閱讀。在維吾爾語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yīng)當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閱讀時間,因為閱讀對中學的語文教學起到關(guān)鍵性的作用,只有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就能夠?qū)φn文有深入的理解,從而能夠順利解答與文章有關(guān)的問題。
四、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教學理念。構(gòu)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課件教學要利用多媒體設(shè)備,教師要在課前將所講解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采用多種形式錄入到計算機中,在課堂上將教學內(nèi)容展示出來。由于老師在利用課件教學時單純地依靠鼠標操作,而學生只是聆聽與觀看,教學過程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地位,這樣會導致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長久下去,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降低學習效率。在課件教學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一方面,要一切從學生出發(fā),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將課件內(nèi)容與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與興趣愛好相結(jié)合,不僅要讓課件為教學內(nèi)容和目標服務(wù),而且要讓課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要增強課件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鑒于課件教學操作的單一性會引起學生的思維限制,老師在設(shè)計教學課件時,可以增加一些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增加學生和老師的交流和互動。另外,在肢體表達上,老師在利用課件教學時應(yīng)該多增加與學生的眼神交流,對于篇幅較長的幻燈片,老師可以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讓學生感覺到老師與學生同在,并不只是老師在臺上單一地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