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20世紀30年代,美國一本名叫《動作漫畫》的連環(huán)漫畫雜志首次展示了腳蹬紅靴子的超人把一輛汽車高高舉過頭頂?shù)男蜗?,這是最早的超級英雄漫畫,隨后,為了滿足大眾對此類漫畫的狂熱喜愛,出版首個超人故事的DC漫畫公司又陸續(xù)推出了蝙蝠俠、神奇女俠、綠燈俠和正義聯(lián)盟等。20世紀60年代,漫威公司推出了神奇四俠、綠巨人等深入人心的超級英雄角色。
20世紀90年代至今,隨著電腦CG技術(shù)和大量奇觀化的視覺造型在電影中的應(yīng)用日趨成熟,以這些英雄為主角的超級英雄電影紛紛涌現(xiàn),無論在視效還是在超越性的影片內(nèi)涵上,都帶給全球觀眾一場場大型饕餮盛宴。好萊塢電影的商業(yè)策略是全球化的,其目的是吸引更多的觀眾以獲取商業(yè)上的更大利潤,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的,美國超級英雄電影在影片的思想內(nèi)容上打起了所謂“人性”大旗,試圖以超越世界各地區(qū)、各民族、各階級以及不同的政治文化差異的電影文本,來實現(xiàn)其全球化的目的。細數(shù)歷年此類電影塑造的超級英雄,無論是DC的超人、神奇女俠、閃電俠、綠燈俠,還是漫威公司的鋼鐵俠、蜘蛛俠、綠巨人、鷹眼等,他們除了超能力各異,無一例外都是與各樣的邪惡勢力爭斗并最終拯救世界的……然而在這些眾星云集的超級英雄大片中,出現(xiàn)了一個例外——一個改寫了超級英雄電影并為其帶去更深刻反思與哲學意義的人:克里斯托弗·諾蘭和他的《蝙蝠俠》三部曲。本文將以其中第二部即《蝙蝠俠:黑暗騎士》為主探討。
一、 超級英雄千面中的千篇一律
超級英雄雖然能力與性格殊異,但他們都基本具有以下特點:
(一)共同特征
1.擁有非凡的力量和相關(guān)的技術(shù)能力,精通相關(guān)的設(shè)備。雖然超級英雄們都有著非常強大的力量,但是這些力量卻不盡相同。比如超人,他原本來自氪星,是個地地道道的外星人,他可以自由飛翔,從眼部射出熱能量射線,并且刀槍不入且力大無窮。而同屬超級英雄的蝙蝠俠卻不具備這些天生的能力,而是精通于譬如武術(shù)和一些先進的兵器或裝備的使用。這類英雄還有超膽俠和綠箭俠。
2.希望主持正義,在有危險時挺身而出,富有極強的責任感,并且不需要任何回報,拒絕殺害對手,但是在19世紀70年代卻有些例外的例子,如金剛狼(Wolverine)和懲罰者。
3.一個特別的動機,因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對抗邪惡。如蜘蛛俠和蝙蝠俠。都有一個秘密的身份用來保護超級英雄的朋友和家人,并且都有另外一個名字代表其超級英雄的公眾形象(鋼鐵俠例外)。
4.都有一套華麗和特別的服裝,披風算是超級英雄最為喜愛的服裝,最為知名的是蝙蝠俠和超人,蝙蝠俠黑色的披風和超人紅色的披風。
5.有的擁有一個標志性的兵器,如美國隊長的盾牌和雷神的錘子。
6.一個親密的支持者,或是工作中的朋友或是生活中的戀人。
7.都有一個特定的組織或是魔頭與其戰(zhàn)斗。
8.大都有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職業(yè),或是百萬富翁如鋼鐵俠,或是平凡的記者和攝影師如蜘蛛俠。
9.一個秘密的總部或基地。像是蝙蝠俠的蝙蝠洞穴和X教授的變種人學校。
10.大都有一個關(guān)于超級英雄起源或關(guān)于他的身世的故事。或是講述他如何獲得超級能力或是介紹他背后的悲劇故事和他同邪惡勢力的淵源。
最后,大部分都失去過親人,要么是父親,要么是母親,要么父母雙亡[1]……
(二)角色特征
1.肌肉型
一般都有一身發(fā)達的肌肉和魁梧的身材,擁有不可思議的力量。例如:超人、綠巨人;
2.能量型射手
擁有遠距離攻擊能力的超級英雄。例如:鐳射眼、驚奇女士。
3.物理型射手
物理類的遠程攻擊,彈射出網(wǎng)、箭等兵器。例如:蜘蛛俠、綠箭、鷹眼。
4.魔法型射手
能夠射出某種能量給予充分的打擊,巫術(shù)魔法等。例如:奇異博士。
5.武術(shù)家
這種類型的英雄多半是普通人,但其身手敏捷行動快速并且精通于某種格斗技藝或兵器。例如:美國隊長、蝙蝠俠。
6.發(fā)明者
通常是發(fā)明一些有某種特殊能力的設(shè)備的發(fā)明者。例如:鋼鐵俠、蝙蝠俠;
7.盔甲英雄
擁有堅硬盔甲的英雄。例如:鋼鐵俠。
8.操縱者
操縱某個巨大的機器戰(zhàn)斗的英雄。例如:超級戰(zhàn)隊。
9.敏捷型
具有高速戰(zhàn)斗和運動能力的英雄。例如:閃電俠、快銀。
10.心靈感應(yīng)者
擁有超強的意念能力或具有心靈攻擊能力的英雄。例如:X教授;
11.變身者
能夠隨意念隨意改變外形的角色。例如:神奇先生。
12.物質(zhì)變身者
能夠操縱身體變化為某種物質(zhì),諸如水、沙、閃電等。例如:沙人。
能夠控制身體大小作戰(zhàn)的英雄,例如:蟻人。
13.改造人
身體經(jīng)過機械/藥水/血清改造,獲得種種超能力,例如:美國隊長。
14.黑暗力量使用者
與惡魔簽訂了契約或使用其他方法得到了地獄的力量用于正道,但為了防止被其吞噬不能過度使用,例如:再生俠。
15.外星的神明,例如:雷神托爾。
16.機器人
顧名思義,身軀由機械構(gòu)造且擁有情感的超級英雄,例如:幻視。
17.裝備使用者
裝備給予他們超能力,例如:鋼鐵俠、蝙蝠俠。
18.偵探
具備強大的洞察力,例如:羅夏、蝙蝠俠更是被稱 “世界上最偉大的偵探”。
19.寵物英雄
一些超級英雄們會帶著自己的寵物一起戰(zhàn)斗,其中個別擁有超能力,例如:超狗小氪、蝙蝠獵犬艾斯。
這些能力往往會同時交錯出現(xiàn)在一個超級英雄身上。例如:蝙蝠俠他是一個武術(shù)家也是發(fā)明家。還有象是霹靂火具有遠距離的火焰攻擊同時也擁有高速的運動能力,最典型的例子還是要屬超人,他的能力是非常多的。[2]
二、 諾蘭的另類“超級英雄”
超級英雄的電視連載出現(xiàn)在20世紀40年代,每周六放映的節(jié)目當時只是僅僅針對于兒童,這種定位大大限制了其魅力。直到1978年,一部真正的電影《超人》的誕生完全扭轉(zhuǎn)了這種局面,以及隨后很受歡迎的《蝙蝠俠》和它們的續(xù)作就接連出現(xiàn)在電影銀幕上直到現(xiàn)在經(jīng)久不衰。
在21世紀初期,電影業(yè)的“重磅炸彈”2000年的《蜘蛛俠》和2003年的《X戰(zhàn)警2》導致了更多超級英雄電影的誕生。在特效方面則是以更加復雜的特效和有更沖擊力的畫面來吸引觀眾。2008年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在全球收獲了過10億美元的票房,電影大賣的同時,口碑也大大利好。諾蘭也以其另類的“超級英雄”塑造方式捕獲了影迷及影評者的心。
首先諾蘭在超級英雄電影中引入了一些真正的政治和社會議題。在過去,這些是不被討論的。意大利學者艾柯曾經(jīng)批評,既然超人有那么大的能力,天天去抓強盜小偷有什么意義?他完全可以改變世界運行的法則,真正造福人類。但好萊塢不會那么拍,這決定了超級英雄電影本質(zhì)上是童話。然而《黑暗騎士》三部曲中涉及到的一些沖突,在現(xiàn)實生活都可以找到對應(yīng)版本。也就是說,諾蘭讓蝙蝠俠處理的是一些真正的社會問題,并不是超人面臨的那些偽問題。因此,當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蝙蝠俠:黑暗騎士》面世時,我們都記得,有很多觀眾在感嘆這是對人性探討最深入的一部“大片”說一部漫畫電影多么多么深刻,難免有點夸張,但至少這說明,在之前的同類大片中,還真的沒有達到《黑暗騎士》的程度的,甚至它在這方面可以和某些藝術(shù)電影或社會題材電影一起討論了,諾蘭在主流大片廠出品的“大片”中做到了這點。[3]
蝙蝠俠從不用手槍等現(xiàn)代武器,維護正義但絕不殺生;這位黑騎士毫無超能力但卻能制造各種武器裝備;幼時失去父母的他始終躲在陰影中,卻一直守護著光明……從某種意義上說,諾蘭就是他攝影機中的蝙蝠俠,或者叫“黑騎士”:他非常喜歡傳統(tǒng)的電影技術(shù),堅持使用膠片拍攝而不去追數(shù)字電影和3D電影的風潮;同時諾蘭又喜歡IMAX技術(shù),推崇大銀幕能給觀眾帶來最震撼的觀影感受;他的電影中始終交織著光明與黑暗的斗爭主題,他對這個世界的混亂、黑暗、丑惡有著透徹的認識,作品中散發(fā)著一種黑澤明般的悲劇英雄主義氣質(zhì)。[4]
這部影片的背景是,在黑幫和毒販橫行的高譚市,蝙蝠俠不斷神出鬼沒地打擊罪犯,而他有一個眾所周知的規(guī)則——不殺人。
在蝙蝠俠這位“暗夜騎士”的幫助下,高譚市警長戈登將黑社會老大們一網(wǎng)打盡,而高譚市檢察長、有“光明騎士”之稱的哈維·鄧特試圖將他們?nèi)克蜕戏ㄍ?,證據(jù)確鑿,看來他們注定要住在監(jiān)獄了,而高譚市似乎終于可以恢復平靜和光明了。
就在這時,小丑出現(xiàn)了,他陰險狡詐,沒有任何底線,頭腦中也沒有任何教條,他以殺死蝙蝠俠為由而將黑幫團結(jié)在自己周圍,并帶領(lǐng)他們和他招募來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們隨心所欲地殺人,以此向市民們施加壓力,讓他們迫使蝙蝠俠脫下面具公布身份。
這只是影片一條表面的脈絡(luò),而影片核心的脈絡(luò)是,小丑不斷刺激哈維·鄧特和蝙蝠俠這兩個“正義的化身”,甚至希望哈維·鄧特將自己擊斃,蝙蝠俠將自己殺死。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就和他一樣了,他們所信奉的正義不過是一個表面上的表演而已,而真正掌握這個世界的,還是小丑的邏輯——“沒有迫不得已的時候,誰不想正義凜然?”
每個人都以為,他的邏輯是正確的,這個世界在按照他相信的那一套邏輯運轉(zhuǎn),如果這個世界不是這樣的,我們就會以為,這不過是表面現(xiàn)象而已,真正的深層邏輯一定是自己掌握的那一套邏輯,要證明這一點,只需要將別人“輕輕推一下”,這些人就會陷入在自己的邏輯中。
例如,假若一個富人相信,每個人都是貪婪的,有錢能使鬼推磨。那么,他會使用他的金錢將無數(shù)人“輕輕推一下”,這些人就會陷入他的掌握中。
小丑則認為,每個人都是邪惡的,沒有信任可以的,他只需要將人們“輕輕推一下”,每個人都會放棄正義,變得很自私和丑惡,于是出賣別人甚至親自殺死戰(zhàn)友。在影片中,小丑“輕輕推一下”的武器是人們心中的恐懼,他認為,每個人愛的都是自己和自己的親人,只要你去威脅他們的生命,那么每個人都會放棄原有的底線,而變成惡魔。[5]
《蝙蝠俠:黑暗騎士》中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戲:兩艘被小丑控制的船上,人們都被給予了控制對方船上炸彈的遙控器。在兩個只能活一個的規(guī)則下,哪方會放棄人性,選擇變成兇手?小丑還強迫蝙蝠俠在能拯救哥譚鎮(zhèn)的檢察官哈維·丹特和自己心愛的女友瑞秋之間做出選擇。這兩個抉擇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即考驗所謂正義的堅實性。囚徒困境是一道典型的社會學道德難題,極少如此明確、尖銳地出現(xiàn)在電影中,但它卻構(gòu)成了《黑暗騎士》中重要的一幕。在這種兩難困境中,其實是沒有合理解的,無論怎樣選擇,都會是痛苦的結(jié)果。小丑的強大不在于其具有超能力或者了不起的頭腦,他的全部可怕都在于——他認為人性本惡!所有人都會在一點點誘惑、恐懼的推動下倒向邪惡,而且越陷越深,無法回頭。諾蘭寬容地將第一個囚徒困境化解于無形,讓手握對方和自己生命的群眾選擇了“不行動”來作為對小丑的反抗。這是很理想化的一個答案。對第二個困境,諾蘭則冷酷多了:蝙蝠俠如果像絕大多數(shù)超級英雄電影那樣選擇救女友,那么他就失去了正義;如果救檢察官,則失去了感情和人性。蝙蝠俠最終選擇了自己去救女友,讓警察局長去救檢察官,卻正中小丑下懷,被小丑的掉包計所欺騙,直接導致檢察官丹特走向黑暗面變成了“雙面人”——《黑暗騎士》中,小丑始終沒有被真正打敗。影片結(jié)尾處,拯救了哥譚鎮(zhèn)的蝙蝠俠卻遭到群眾的背棄,背負罵名忍辱逃亡。從來蒼白乏味的高大全式超級英雄在諾蘭這里成了真正的“黑騎士”,具有了真正的靈魂和深度![6]
參考文獻:
[1][2]百度百科.超級英雄[EB/OL].(2016-08-13)[2016-08-15]http://baike.baidu.com/link?url=woTV2kRwGd1VtARyJOzpQt2f5-
9hkCpC-23MQI9HK8ZRjqiXsZP2iwhY598gqDAoNwkFxlNggyOGSyjjl084eguIK1EvMmsOeJFAgg1yf53.
[3]知乎.如何評價克里斯托弗·諾蘭[EB/OL].(2014-10-07)[2016-08-13]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369120/answer/
31463937.
[4][6]知乎.克里斯托弗·諾蘭和他的科幻電影[EB/OL].(2015-05-01)[2016-08-13]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369120/
answer/31463937.
[5]武志紅.蝙蝠俠與小丑:同一硬幣的兩面?[EB/OL].(2009-01-23)[2016-08-13]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629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