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遷
今年,江蘇湖北高考名額外調(diào)給了西部一點點兒,引起家長騷動。家里有孩子的和曾經(jīng)參加過高考的山東人提起高考分數(shù)線就忍不住義憤填膺。
我的心態(tài)是這樣的:高考不是問題,名額不是問題,我的焦慮才是問題,我的不平才是問題。
我不會讓自己這么輕易地進入受害者、無力感、我是弱小的,這樣的一個陷阱。
我不會讓自己特別輕易地進入對不公事件或者悲慘事件的憤怒和怨尢中,我不是要求你和我一樣,而是我自己會這樣。
我不是沒有社會公益心,那個因為火車吃飯不開發(fā)票堅持申訴到底然后改變習慣的人,我非常贊賞,但我不是那樣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內(nèi)心沖動,愛的沖動,我的敏感點和我的自性的部分不是那個,我的部分是在心靈成長這一塊。
我想說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我是那樣的一個人才,那我就借這個機會站立起來,然后用我的方式、影響力、我的天分去促進這個社會在這方面的改良。如果我是的話,我就去自然地那樣做,這樣的事情比較分析是沒有用的,是什么樣的潛能就做什么樣的事,有些人天生適合做意見領袖,擅長發(fā)出聲音,也擅長解決社會問題。有些人就不擅長。如果沒有這樣的才能,所做的事情僅僅是在發(fā)泄自己的憤怒,只會把事情搞砸。當內(nèi)心充滿焦灼,首先要做的不是振臂高呼,不是去找人說理,而是先讓自己恢復正常狀態(tài)。
我也不擔心別人。我不愿意去投射擔心,進入恐懼和罪疚。也不愿意進入自己是受害者那種感覺,現(xiàn)實和世界是中性的,我用我的愛,我用我自己的負責在里面平安地生活。無論那個環(huán)境是什么,那個遭遇是什么。
實際上,我今年有一個被詐騙經(jīng)歷,如果我去罪疚,我去恐懼,或者我去罵自己,我去怨尢,用內(nèi)疚恐懼的模式去面對的話,是很容易的,但那不是我想要的,我需要的是寬恕,是平安,是愛,我也祝福那個騙子,我尊重他。我也不希望他怪罪自己。
這件事讓我更能體會那些暴烈的人,當一個人處于受害者的憤怒中,產(chǎn)生攻擊、報復甚至毀壞的念頭行動是特別容易的,我們不必定義別人,“惡”不是人的本性,那就是一個受傷后的狀態(tài)。
要么去怨,要么去為自己負責,要么來恨,要么來愛。為自己負責和愛是可以實現(xiàn)的,當我們愿意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