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軍+徐博英
起初,我們也沒有想到要用這四輛車來完成這次的策劃拍攝,開始我們只是想找一些帶輪子的大玩具供我們消遣一下,但隨著策劃的不斷推進,我們發(fā)現(xiàn)也許應該再加入一些生活方式的元素,比如:皮劃艇,還有戶外燒烤。能夠隨著我們性子的汽車當然也要擁有outdoor的元素,所以我們集結了敞篷車、旅行車、MPV、SUV,這種混搭的組合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種新鮮的嘗試
evo對于性能車的饑渴程度一直就沒有降低過,編輯們在看到一款手動四驅小鋼炮的時候所散發(fā)出的氣場以及身體熱度都變得不一樣,就更別談當我們看到488 GTB了。在拍攝當天,我就特別恨攝影師,為了能夠拍出讓讀者滿意的片子,他愣是將488 GTB占據(jù)了幾個小時,而我則傻愣愣地當了幾個小時觀眾,不過遠遠看著它也算是一種享受。
除了法拉利這種超跑級別的車型,近十年中我覺得最漂亮的一款車就是我們帶到這期“大型戶外燒烤生活方式+”策劃中的捷豹F-TYPE敞篷版。從車型美感方面來考量的話,它絕對是第一,直接取代了我心中dream car(此前是BMW M6)的位置。所以,在選擇試駕車輛時,我沒給其他人機會,直接坐進了這款讓我夢寐以求的捷豹F-TYPE敞篷版。其實我之前也有機會試駕它的硬頂版,但陰差陽錯地錯過了那次機會,說實話我還是更加青睞F-TYPE敞篷版,硬頂版的車頂和整車融入得有些不太協(xié)調,打破了它車身腰線的美感,復古感倒是很強。而敞篷版則很好地控制了F-TYPE前后車身的比例,在車篷開啟之后,錯落有致并且柔滑的腰線訴說著一股子纏綿勁,還有那對看起來修長的尾燈,在夜空中點亮時顯得那么魅惑,反正我是受不了這種挑逗。
因為第二天還有一部分物資(有樂趣的帶輪子的車、食物和水,另外還有一個皮劃艇)需要一同帶著,所以每輛車都有一定的裝載任務。但F-TYPE是敞篷車,裝東西肯定不是它的強項,它所擅長的應該是裝“一個”姑娘(因為它只有兩個座椅),非常漂亮的姑娘,在陽光明媚的下午一起在山谷間吹吹風。停!別瞎想了,坐在我旁邊的是我們的攝影師(不是拍488 GTB那個攝影師,他對我的傷害還沒愈合),而F-TYPE的行李廂中只是放了兩個包,一個是攝影包,一個是航拍器包,這兩個包就已經(jīng)把它的行李廂占滿了。我們最初的想法是把那輛聽起來特別有意思的漂移車放在F-TYPE里面,但當我們看到了漂移車之后果斷放棄了,因為這輛漂移車可要比想象中大許多。
首先,這是一輛沒有任何動力裝置的車,如果想要持續(xù)地享受它的樂趣,你需要找一段沒有任何社會車輛的大下坡(這種地點很難找到),然后為了漂移時的安全你還需要一個頭盔。我們只有后者,長距離的下坡沒有找到,所以我們在玩這輛漂移車的時候純粹采用了人力,也就是讓同事推行,當速度起來之后快速轉動車把,之后你將會得到僅僅1s左右的漂移樂趣,連續(xù)10次的漂移我們也只是體會到了10s的漂移樂趣。如果沒有掌握好回把時機,這個看起來像是小孩子玩耍的三輪車就會來個180度的“高速spin”,別害怕,它的重心非常低,所謂的高速spin也就是有驚無險的那種快速甩尾,力度也就相當于騎自行車轉彎捏后剎車然后甩尾的效果(估計大部分男孩子都玩過這種簡單的特技)。因為漂移車兩個后輪的輪距很大,所以想把它放進F-TYPE敞篷的行李廂中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雖說將它們融在一起很難,但它們給我們的駕駛樂趣是差不多的。F-TYPE可不是外貌協(xié)會中的娘炮,如果是個冒失鬼駕駛,F(xiàn)-TYPE很有可能也讓他來個真正的高速spin,所以我還是勸勸大家不要以為F-TYPE只是一款秀秀樣子的車。它的頂級車型裝備了5.0L V8機械增壓發(fā)動機,我們駕駛的這輛則是3.0L車型,同樣裝備了機械增壓器(這年頭使用機械增壓的車可不多了),S版本的功率達到了280kW/6500rpm,扭矩為460Nm/3500~5000rpm。ZF公司提供的8擋自動變速器在發(fā)動機的后方進行動力傳遞。因為是四驅車型,所以它的中央差速器其實就差不多位于手肘的下方,大部分時間它其實是一輛后驅車,只有當電腦收到后輪空轉的信號后,才將一部分動力傳至前輪,實現(xiàn)前后動力的分配,當然這種變化的速度非???。
F-TYPE在彎道中的表現(xiàn)堪稱完美,即使把駕駛模式改為運動模式,它的懸架也可以與路面很好地貼合,在碰到彎中的不平整路面時也不會出現(xiàn)嚇人的彈跳,始終讓輪胎一直咬住地面。入彎的動作干凈利落,轉向、車身重心變化非常連貫,只是一個瞬間F-TYPE就明白了駕駛員的意圖,并調整好角度來保持住線路。積極的油門反饋讓它在彎中可以呈現(xiàn)出滑動的狀態(tài),這種滑動類似于漂移,但沒有漂移那么過火,你甚至可以察覺到車尾一直在努力地向外側推,這時如果再稍加一點點油門,也許后輪就會突破極限,但就是這么一層窗戶紙的油門開度,才是挑戰(zhàn)駕駛員勇氣的時刻。在下一個彎道,我的腦中還在考慮著關不關ESP的問題。雖說這款F-TYPE只是配備了V6發(fā)動機,但它的排氣聲音做得簡直太棒了,我愛死它的排氣聲了,它的低頻音做得恰到好處,剛剛好能讓人接受,又不惱人。在發(fā)動機轉速升起來之后,高頻的音調又非常悅耳,而且這種震動好像是在按摩耳道一樣。它還有個排氣音頻補償功能,如果覺得排氣聲浪還不夠high,打開這個功能可以讓你的耳中充滿排氣激情的嚎叫。
你可能已經(jīng)注意到了,這次的“大型戶外燒烤生活方式+”策劃我們請來了不同的貴客,F(xiàn)-TYPE敞篷只是其中一個,它是來負責秀格調的,打開車篷曬曬太陽,轟兩腳響亮的油門,對于它來說,這些就已經(jīng)足夠了,至于那些體力活當然就交給了另外幾位。旅行車、小型MPV、SUV,我們幾乎把能夠和生活方式扯上關系的車都帶入了,但我們這次要帶的“玩具”實在是太多,F(xiàn)-TYPE又幫不上什么,所以在怎么搭配和怎么裝車的問題上,我們也是經(jīng)過一番糾結。最終我們決定,哈弗H7的空間最大,所以它應該負責這次我們第一次嘗試的皮劃艇,還有那個讓F-TYPE顯得有些無能的漂移車。
漂移車在拆掉前輪后,可以輕松地放到哈弗H7的行李廂中,關鍵是那個皮劃艇。它的船體是可以充氣的橡膠材質,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輔助配件,包括:充氣泵、劃船的槳片、底板等等,這個皮劃艇的主人為了能夠讓我們感受到玩皮劃艇的樂趣,還強烈要求帶著皮劃艇的發(fā)動機(一聽說有發(fā)動機,可激起了我們的興趣)。要知道那位大哥出去玩的時候都是開一輛金杯車,這些東西都是裝到那輛金杯車的后邊。為了能夠把這些都挪到哈弗H7的行李廂中,我們已經(jīng)把哈弗H7后排座椅完全放倒,并把漂移車放到了中間,這樣它的兩側還可以放皮劃艇的一些配件。在一陣忙活之后,皮劃艇和所有的配件都裝進了哈弗H7的行李廂中,真的是沒想到這輛哈弗H7在放倒后排座椅之后這么能裝。
其實哈弗推出的這款H7可不是讓它干苦力活的,那個帶有底盤大架的哈弗H5干這種工作絕對沒有任何問題,但H7來做確實有點對不住它??纯此臉幼?,扁平的車身讓它有幾分寬體轎跑的味道,細節(jié)處的精致裝飾已經(jīng)將哈弗的制造工藝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到目前為止,它的定位也是僅次于哈弗H8之后,用主流的話語描述就是中高級SUV。用這么一款車來拉皮劃艇(還是真皮座椅),聽著都覺得心疼,但誰讓它終究是一款SUV呢,實用性還是需要我們考量的。最重要的是,在這四款車型中能夠裝下皮劃艇的也就是哈弗H7了,這也從側面證明了一件事,就是如果從出行角度來論車輛的功能性,還是SUV最為優(yōu)秀,旅行車、MPV、敞篷車都弱爆了。
前不久編輯部也是推出了幾期關于SUV的選題,像是5月刊雜志中徐博英和宋衛(wèi)東兩人策劃的四款小型SUV,這可是SUV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分支,非常適合年輕人的口味。還有就是之前我策劃的那次大型SUV對比,價格高高在上,更加適合高端人群。這次的哈弗H7,作為自主品牌的優(yōu)秀SUV代表,自然既包含了價格的優(yōu)勢,同時也擁有車型定位的優(yōu)勢,說白了就是可以花小型SUV的錢買到中大型SUV,而且配置還不低,讓我們看看它擁有什么。全液晶儀表盤,這個可是看起來特別高大上的配置,三種主題模式可以隨心切換,想要來點刺激的可以選擇代表運動的紅色,一邊轉速表、一邊時速表,跑山者最愛(然而并不擅長)。為了配合我們本次的策劃主題,我其實可以選擇經(jīng)典或者時尚主題的背景來襯托一下車內的歡快氛圍,但因為旁邊大哥一直在跟我聊天,我也不好意思停下車來熄火調整(話說這個必須停車熄火調整的設定真是沒誰了)。然后就是擋把后方長長的那兩列獨立的功能按鍵,多么提振士氣的兩排按鍵,眾多的銷售顧問估計就是用這兩排按鍵來作為主要的講解(忽悠)內容。
因為我們這次的進山燒烤之旅幾乎沒有安排惡劣的路況(主要原因是這些車都不太擅長越野),所以它惟一與越野稍有些關系的陡坡緩降功能也沒機會嘗試。其實我覺得連這個功能都可以省略,因為目前哈弗H7也只有前驅車型。前段時間駕駛某自主品牌前驅SUV陷車的經(jīng)歷讓我得出了一個觀點:沒有四驅的SUV就是跟車主耍流氓,聊騷半天原來自己不行。這次我的這個觀點險些再次得到驗證,一個看似簡簡單單的小土坡差點要我們用上拖車繩,難點就是這個土坡的表面附著力不好,而且地面不平坦,再加上上坡時車體重心的變化容易讓驅動輪與地面的摩擦力降低,失去驅動力。因為上坡之前還有一個左彎,所以想要以速度沖上去是不可能的。在哈弗H7之前,嘉旅就已經(jīng)在這里磨嘰了半天,我們眼看著車輪打滑,最終調整了半天角度才得以踉踉蹌蹌地爬上去。前驅的哈弗H7沒有嘉旅那么費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懸架行程要比嘉旅長,可以保證車輪與地面始終是接觸狀態(tài),如果不是這點,相信哈弗H7也好不到哪去。所以說如果駕駛的是前驅SUV,都老老實實在平路上跑著吧,別試探它的越野性能,因為除了有比較高的離地間隙外,它真的沒什么越野性能可言,別看它高高大大的。
哈弗H7的發(fā)動機應該是長城汽車比較拿得出手的產(chǎn)品,2.0T雙渦流直噴,最大輸出功率170kW/5500rpm,最大輸出扭矩355Nm/2200~4000rpm。雙流道的排氣歧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渦輪的工作效率,但從參數(shù)上來看,它的最大扭矩輸出平臺比較靠后,這也造成了在轉速上升之后,動力來得有點突兀,或者說有點猝不及防。在山間行駛時,因為載重不小(兩名成年人和一車貨物),我還是習慣將變速器調整到手動模式,這樣在上坡時可以獲得充足的動力,下坡時也不用總靠制動來降低車速。
原本打算把皮劃艇充滿氣之后頂在哈弗H7上拍幾張照片顯擺一下它也有戶外的天分,但怕皮劃艇對它車頂?shù)牟Aг斐蓚桶堰@個計劃取消了。在完成充氣之后,我們品牌部門的同事就拿著槳去戲水了,我們已經(jīng)盡力去買散裝汽油了,但無奈加油站的工作人員都要我們去派出所開證明,所以最終散裝的汽油也是沒有買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帶來的皮劃艇發(fā)動機也就沒派上用場。這樣也好,沒有了發(fā)動機的噪聲,在山水之間劃動雙槳也是另外一種情懷,只是兩個老爺們在水面上你來我去地嬉戲有點煞風景。
野外郊游怎么能缺少旅行車?這是我們在做策劃時想到的第一款車型,雖然旅行車在國內出現(xiàn)得并不晚(標致505SW、桑塔納旅行版),但是時至今日曝光率仍然不高,盡管汽車文化圈子將旅行車推舉到至高無上的地位,現(xiàn)實卻是相當?shù)貧埧?。以至于在旅行車中挑選合適目標時傷透了腦筋,因為我們與親愛的讀者一樣,不想拿一輛已經(jīng)老掉牙了的旅行車參加本年度的第一次戶外燒烤盛會(上市超過一年就算老掉牙),而當V60 Cross Country被發(fā)現(xiàn)時,我毅然決然地將它從其他媒體手中搶了過來。
嚴格來說這是一輛跨界旅行車,官方叫法為V60 Cross Country,相比于V60旅行車,擁有更高的底盤離地間隙和AWD四輪驅動系統(tǒng)。這就使得它比V60擁有更強的越野能力以及更好的道路操控性。其實,我對沃爾沃車型并不感冒,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底盤調校偏硬、噪聲和路面反饋過于敏感,就如同北歐人不拘小節(jié)的特性,在面對沃爾沃品牌的直接競爭對手時(奔馳、寶馬和奧迪),更是加劇了我對以上觀點的認可,因為后三者在舒適性和駕馭感方面表現(xiàn)得更加老到??墒窃诿鎸@款非主流沃爾沃車型時,我還是充滿了興趣,以至于成為了我近一周的代步工具。
準備一次十多人的戶外燒烤,顯然是個大工程,況且我們都是愛玩兒的人,漂移車、雙輪平衡車、獨輪平衡車、助力車等新近事物都要配齊,不僅需要更多的人力,車輛也需要發(fā)揮它們最長項的一面。況且我還擔負著臨行前的探路任務,所以V60 Cross Country在我的手中可謂是發(fā)揮到了極致。
天還沒亮,我就啟動了沃爾沃V60 Cross Country的那臺直列5缸2.5T發(fā)動機,運轉聲音很小,但是振動還是有一些,這種振動是5缸發(fā)動機所特有的,就像是節(jié)拍器,非常地有節(jié)奏,聽久了似乎更加悅耳,而當車輛行駛起來時,也就變得難以察覺了。可能這就是5缸發(fā)動機的精髓所在,怪不得有很多人懷念沃爾沃的5缸發(fā)動機的時代。而作為近期上市的新車型,V60 Cross Country為什么搭載這款經(jīng)典的發(fā)動機,而沒有搭載最新的Drive-E發(fā)動機,我與同事也探討過,經(jīng)過研究和咨詢,最終的結論是因為需要考慮到與來自翰德的四驅系統(tǒng)匹配的問題,不過無論如何,能夠得到一款經(jīng)典的5缸發(fā)動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說實話,在被新技術所充斥的今天,搭載5缸發(fā)動機的車型真的是難匿蹤影了,除了V60 Cross Country,目前僅有老款S80、XC60(部分車型)、XC Classic所搭載,而這三款車型也即將面臨著改款及退市。
也許我想得有些多,無論如何,新技術的應用都是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此時此刻,我的任務是享受我手中的這輛車。在我們眼里,V60 Cross Country算不上性能車,但是這款發(fā)動機的187kW/5400rpm最大功率和360Nm/1800~4200rpm的最大扭矩配合6擋自動變速器,還是可以在7.1s將車加速至100km/h,這在跨界旅行車中的表現(xiàn)還是不錯的。前面提到的沃爾沃偏硬的懸架系統(tǒng)在這款車型中得到了繼承,以至于在市區(qū)環(huán)路上,我都是疾馳前行,因為底盤系統(tǒng)給了我很強信心。進山后,山路彎道的增多也助長了我“囂張”的氣焰,每一個彎道都不放過享受離心力帶來的激情。V60 Cross Country的懸架硬歸硬,主要體現(xiàn)在支撐性上,而對于坑洼路面的處理還是有深厚的功底,瑣碎的振動不會過多傳遞至車廂內,并且過大的起伏更不會影響車輛的尋跡性,總體來說個性十足,卻又顧全大局。
如果不是車內同事和隨車物資的抗議,我會一直這樣開下去,直至終點。雖然說V60 Cross Country是跨界旅行車,但是車內空間與V60并無二致,前文中提到的漂移車就是用這輛車轉運到辦公室的,剛開始我還有些擔心裝不下,當把后排座椅放倒后,寬敞的空間得以展現(xiàn),拆下漂移車的前輪后,將其輕松地推進行李廂內?!坝幸惠v旅行車真好”——關上尾門時才如釋重負。可是現(xiàn)在,寬大的行李廂內擺放的是炭爐、肉串、礦泉水以及折疊椅等不太占用高度的物品,而漂移車則轉運至哈弗H7內,此時,旅行車的弊端就展現(xiàn)了出來,因為高度不夠。
旅行車相比于轎車有更加充沛的裝載空間,實用性的確很強,但是還不能與SUV車型相比,加之幾乎與轎車相同的通過性能和不那么便宜的售價,似乎還沒有等到旅行車開始發(fā)揮自身價值的時機,市場就已經(jīng)被SUV所擠占。在本期的“大型戶外燒烤生活方式+”策劃中,本應占主導地位的旅行車,也已將重活、累活交給了那位剛剛上市的“愣小子”——哈弗H7,難怪,誰叫人家是SUV呢!
從實用角度來看,旅行車在夾縫中生存是不爭的事實(轎車與SUV之間),然而換一種思維,從汽車文化的角度上來看卻能夠帶給主人與眾不同的格調?;蛟S有一天,人們的消費理念有所改變,開始逐漸接受旅行車所帶來的便利性,就如同兩廂車和SUV所經(jīng)歷的那樣,可是至少在目前,物以稀為貴還是體現(xiàn)在了旅行車上,成為年輕人展現(xiàn)個性的一種方式,而像V60 Cross Country這種能夠在野外撒歡兒的跨界旅行車,更能夠吸引到年輕人的眼球。于是在選定玩具搭配上,編輯部一致認為新鮮事物的代表——平衡車和獨輪車能夠更好地展現(xiàn)V60 Cross Country的精髓,或許還能夠將V60 Cross Country所帶給它主人的內在價值得到升華。
如果說V60 Cross Country、平衡車和獨輪車的共同點是交通工具,那只是表象,考慮實用性,并作為城市交通工具,那選擇范圍實在是太多了,但是如果就想要擁有這款車,那一定是需要另一種層面上的東西,這就是附加值。好比城市短途出行,可以步行,可以騎自行車,也可以踏上平衡車或者獨輪車,試想,哪種方式更有趣呢?我會選擇后兩者(我得先學會怎樣去駕馭它們)。為什么?因為在到達目的地之前的一段時間,后兩者能夠帶給我更多的樂趣,這種樂趣就是附加值。在這一點上,三者也是一樣的。
平衡車的玩法很簡單,人站到車上,雙手握把,前傾即可向前、后仰即可減速向后,左轉、右轉均依靠車把來完成,人只需按照路線進行上述操作并保持平衡即可,不過看似簡單,其實危險重重,如果掌握不好平衡,平衡車就像脫韁的野馬,將人甩到地面上,試駕過程中,我的一位同事就嘗到了苦頭,好在自身身體素質過硬,沒有受傷。而獨輪車的原理與平衡車一樣,但因為是獨輪,而且沒有車把,想要駕馭它需要具備極佳的平衡能力,否則還沒有完全站穩(wěn),就被甩下來,在實際體驗中,我和我的同事們則連平穩(wěn)地站到它上面都很困難。不過在本次燒烤活動的拍攝間隙,從大伙對于這兩部新鮮玩意兒的興趣上來看,如果熟練地掌握了使用技巧,在這兩臺平衡車歸還之前,一定都爭著搶著作為每日上下班的代步工具。
最后一位選手——MPV或許是外出游玩的最佳選擇,尤其是現(xiàn)如今的公路網(wǎng)非常發(fā)達,就算是行駛在縣道,也基本都是瀝青或水泥路面,若不考慮越野,其空間表現(xiàn)和駕乘舒適性則完全沒有必要與SUV糾結。而本次的郊游活動,MPV車型是重要參與者之一??墒菫槭裁磿x擇高爾夫·嘉旅這種小型MPV,就要從一汽-大眾的營銷談起了。
在新車輩出,企業(yè)熱衷于搞隆重的上市發(fā)布會的今天,一汽-大眾公關部通過微信平臺宣布取消高爾夫·嘉旅的上市發(fā)布會無疑算得上是行業(yè)內的新聞頭條,短短幾個小時閱讀量便突破10萬,近千網(wǎng)友對其進行評論??梢哉f其推廣效果遠遠超過了舉辦一次隆重的發(fā)布會,這使得高爾夫·嘉旅還沒有等到上市那一天就已經(jīng)成為了“網(wǎng)紅”,其中知道這條消息的網(wǎng)友中,還包括我。于是趕緊聯(lián)系同事,無論如何也要把這位“網(wǎng)紅”請到編輯部,就在上市后的第三天,我們與高爾夫·嘉旅就順利地見了面。
其實,我一直都在關注MPV,家里也正在考慮添置一輛,可是我所關注的是中大型MPV,因為空間寬敞,尤其中間排乘客可以半躺的坐姿,實在是舒服至極,就算乘坐7人,也不會顯得擁擠。所以,對于小型MPV的深入了解還是從本次“大型戶外燒烤生活方式+”策劃開始。
白色的車身,干凈利落的線條,一改多年來老款大眾途安給人留下的方正形象,在增加車內空間的同時,依舊保持與高爾夫類似的小巧身形,使得在城市中行駛變得游刃有余,最重要的是,來到編輯部的這款頂配車型,安裝有自動泊車輔助系統(tǒng),并且可以通過車內顯示屏觀察到前后方物體的虛擬影像,就連側方都有所顯示,在擁擠的城市,助停車一臂之力。這一點,想必是不少女孩兒的福音。
如果說高爾夫·嘉旅是一輛小型MPV,那還僅僅是從外觀上下的定論,而且作為廠家來說,一汽-大眾也并沒有將其稱為MPV,官方叫法為“都市多功能兩廂車”。實際上,相比于MPV,這輛車雖然只能乘坐五人,但是內部空間表現(xiàn)十分充沛。在本次活動中,高爾夫·嘉旅擔任的任務最為艱巨——載人。
身形如同小型MPV,這就使得高爾夫·嘉旅擁有相比于普通轎車更高的駕駛坐姿,在城市路段中行駛,擁有更為開闊的駕乘視野,在乘坐五位同事的情況下,車內依然不顯得擁擠,后排腿部空間充足,配合全景天窗,后排擁有十分開闊的乘坐空間感。在橫向空間方面,也沒有出現(xiàn)肩膀壓肩膀的尷尬情況,當我在城市路段溫柔駕駛時,通過后視鏡觀察車內成員,都顯得悠然自得。在人們開始追求龐大身形的SUV及MPV時,選擇這樣一輛不大,但是卻能夠滿足日常使用的多功能兩廂車,也未嘗不是一個好主意。
在最初策劃時,高爾夫·嘉旅作為都市多功能兩廂車,為其搭配的是都市平衡車,但是受限于沃爾沃V60 Cross Country的車頂行李架不是鏤空的,無法安裝車頂自行車架,故做臨時調整將助力自行車安放到了高爾夫·嘉旅上,整個安裝過程十分順利,安裝后的固定效果十分牢靠。整體效果與官網(wǎng)宣傳圖片一模一樣,看來高爾夫·嘉旅的確能夠展現(xiàn)生活情調,為主人生活增資添彩。在我們出發(fā)經(jīng)過路口時還引起了不少路人的駐足和圍觀,想來也是,正值早高峰時段,匆匆過往的路人都在緊張地趕著去上班,突然看到了這么悠閑、不協(xié)調的一幕,想必一定是充滿了羨慕、嫉妒、恨。
北京的清晨很是繁忙,6點半從單位出發(fā)時路況還是很暢通的,因為接同事和裝載物資僅耗時15分鐘,四環(huán)就已經(jīng)開始變得擁堵,好在我們的行駛方向與出行上班的人們正好相反,行駛上高架橋后立刻變得一路暢通,此時我開始深踩油門——“憋了很久,是時候開始感受一下高爾夫·嘉旅的動力了”。這句話我雖然沒有說出口,但是車輛的加速感已經(jīng)讓同事察覺到了我正準備干什么,紛紛將慵懶的坐姿調整為正襟危坐。
高爾夫·嘉旅的動力配置非常豐富,有1.6L、1.2T、1 .4 T及1 .4 T高功率四款發(fā)動機供選擇,與發(fā)動機匹配的是5擋手動、6擋自動及7擋雙離合變速器,我們本次得到的是搭載1.4T高功率發(fā)動機的頂配車型。這款發(fā)動機的最大功率為110kW/5000~6000rpm,最大扭矩為250Nm/1750~3000rpm,與7擋雙離合變速器配合,0~100km/h加速時間為8.9s,百公里綜合油耗僅為5.6L。從車輛駛出單位開始,我就在努力回憶搭載相同動力總成車型的駕駛感受,因為我在這款高爾夫·嘉旅上發(fā)現(xiàn)了明顯的不同,確切地說應該是改進。這臺曾經(jīng)飽受爭議的7擋干式雙離合自動變速器在車輛低速行駛時,并沒有出現(xiàn)換擋頓挫感,也沒有出現(xiàn)抖動。并且得益于發(fā)動機能夠過早地得到最大扭矩輸出,加之油門調校偏輕,車輛的提速感非常輕快,整個過程中也沒有出現(xiàn)老款車型那種渦輪突然介入的突兀感。
由于是編隊前行,而且打頭陣的是在本次活動中“打醬油”的捷豹F-TYPE,所以駕駛風格都比較激進,即使進入到多彎的山路,也沒有絲毫松懈,始終緊跟隊伍。而此時,除了我以外,車上的其他成員似乎都比較抗拒,當然,還包括頂在頭上的那輛助力自行車。高爾夫·嘉旅搭載前麥弗遜,后多連桿式獨立懸架,底盤調校感覺十分扎實,路遇坑坎,不會給人松散的感覺,懸架舒適性不錯。不過,路遇角度大一些的彎道時,偏舒適懸架的設定就出現(xiàn)了側傾幅度較大的問題。
轉向手感依然很“大眾”,指向性不錯,力度也適中,只是路感有些模糊,當然作為一款“都市多功能兩廂車”,運動性能本身就不是這輛車該去強調的。不過,如果真的想體驗運動性,還可以將車輛設定為運動模式,除了變速器降擋變得積極外,方向盤的轉向力度有所增強,同時路感開始變得清晰,不過這一點點改變還需要仔細體會才能感受到。此外,這款頂配車型還配有另外三種駕駛模式,分別是經(jīng)濟、標準和個性化。在經(jīng)濟模式下,車輛處于巡航狀態(tài)時,收油門,車輛會進入到省油的滑行模式,變速器會與發(fā)動機完全分離,有些類似于手動擋的空擋模式,目的是減少行駛阻力,讓車輛行駛得更遠。
行駛不長時間,已到達露營地,停車后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下車看助力自行車還在不在,好在車架固定牢靠,經(jīng)受住了長途奔波的考驗。說到助力自行車,其實從來到編輯部的第一天,我的同事就已經(jīng)將它作為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來使用了,因為有功率為180W,扭矩為7Nm的永磁無刷電動機作為動力,相比于普通自行車,人在騎起來時,會得到一倍于自身發(fā)力的扭矩輸出,在不必用力騎車的情況下,能夠保持長時間較快的車速,在對5.8Ah電池充滿電的情況下,助力自行車可以續(xù)航50~70km,完全能夠滿足日常通行的需求。如果是作為上下班的代步交通工具,既規(guī)避了交通擁堵、也快速地到達了目的地,并且不必為尋找停車位耗費時間,更重要的是在路途中鍛煉了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