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俊
老人摔倒了,景區(qū)宰客了,有人哄搶了,很多類似的新聞中,“道德滑坡”四字總會適時出來露個臉,我也曾將“道德滑坡”當成諸多怪現(xiàn)狀的病因,但這個詞出現(xiàn)了太多次,讓我不得不生疑 :難道我們正身處道德洼地,這一切都是道德滑坡惹的禍?
什么是道德?沒統(tǒng)一答案。道德最初來自禁忌,人們生存力量有限,于是自發(fā)地設立了種種禁忌,來處理神靈、祖先、自然和他人的關系。滄海桑田,大部分禁忌被淘汰了,只有一小部分變成了道德,代代相傳。
在古代,道德最初被用來維護社會秩序,后來則是儒家設定的君臣、父子、夫妻結構。古代社會以孝治天下,其目的就是將社會變成一個擬態(tài)的大家庭,君王是大家長。這樣一來,戴著慈祥面具的他,就可以通過道德途徑介入個人家庭。
對個人而言,古代人的生活半徑很短,很多人一輩子沒出過村鎮(zhèn),如果一個人背上了不好的名聲,首先面對的是周圍人的孤立。他人即地獄,心理負擔的加重和生活質量的下降,會叫人生不如死。所以,熟人社會里人們強行提高道德水平,是為了在專制政治和物資匱乏的壓力之下分攤風險,攜手度過艱難的時光。
看起來,大部分人憧憬的傳統(tǒng)道德,其實是迫不得已的次優(yōu)選擇。而我腦海中理想化的道德,應該是出于自由意志的選擇,也就是,個體愿意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并在他人同意的情況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而在幫助人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精神的升華,便是對方給幫人者的回報。
顯然,人們在道德方面厚古薄今,實際上是把傳統(tǒng)社會當成道德烏托邦了,契約精神堪稱新時代的道德準則,也是破局的關鍵,值得政府、社會和大眾為此努力,讓道德早日上坡。
解讀
出現(xiàn)矛盾和沖突時,簡單地把原因歸結為“道德滑坡”是一種懶人思維,一味地以傳統(tǒng)道德來拯救現(xiàn)代社會的病痛只是緣木求魚,進一步促進社會的公正才能構建文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