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禮林
近年來,小學作文教學改革雖日趨活躍,對如何改進小學作文教學,提高小學生作文質(zhì)量也做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總體看來,教師厭教作文,學生怕做作文的現(xiàn)象仍相當普遍,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文教學往往脫離學生的實際。要改變這一狀況,就必須著眼于改進作文教學方法,優(yōu)化作文教學流程,把素質(zhì)教育融會貫穿于作文教學的始終,全面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認識事物、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實現(xiàn)“應試作文”向“自能作文”的轉(zhuǎn)變。通過多年教學工作的探索和總結(jié),筆者認為作文教學要達到這一訓練目標,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一、重視“準備”,開通寫作途徑
在我們平時的寫作中,往往是先有材料后定題目,無論寫記敘文、議論文還是說明文,總是因生活中景物、事、理而產(chǎn)生情感上的沖動,覺得有話可說、有話要說,這才醞釀主題,寫出文字,最后確定題目。而命題作文則往往是逆向進行的,即先有題目,然后回憶材料寫出文章。這就很難形成情感沖動,顯得很被動。如何變被動為主動?這就要抓好準備環(huán)節(jié),使學生作文與一般文章的產(chǎn)生過程相一致,如我在指導學生寫《我喜愛的××(玩具)》時,課前,我讓學生從自己所擁有的玩具中挑選一件自己最喜愛的帶到學校里來,舉辦一次小型玩具“展覽會”;課上,學生面對琳瑯滿目的玩具,暢談自己的感受,如玩具特別的樣子,有趣的操作方法或不平常的來歷等,這時我才命題。因為教師作文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學生有了材料,結(jié)果全班學生作文寫的都很成功,內(nèi)容也各具情趣。
二、指導觀察,積累寫作素材
寫作興趣的源頭在生活。若學生在生活中接觸的事物多,視野開闊,其感受就會深刻,寫起作文來就會得心應手,觸類旁通。因此,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學生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積累寫作材料,如生活見聞、自然現(xiàn)象、熟悉的人和事、各種動植物。注意培養(yǎng)學生既時時留心、處處在意,又“有的放矢”的觀察習慣,掌握有順序、有重點的觀察方法。有這樣一例:上課預備鈴響過后,我拿著教本剛走出辦公室,就有學生報告說有兩個學生吵起來了,我緊走幾步趕到班上,班上已鴉雀無聲了。我查問是怎么回事,班長忙站起來說了事情的前因和后果:原來,一位男生因進教室走的匆忙,把同桌女生的文具盒給打翻了,于是兩人吵起來了。不過事情的結(jié)局出乎意料:兩人又和好了。我覺得這是訓練觀察和運用的好時機,于是讓學生把這件事寫下來??墒牵瑢W生只注意到這件事的經(jīng)過,寥寥幾筆就完事了。針對這一點,我指導學生回憶事情發(fā)生時的情景;兩人當時的表情、神態(tài)語言和動作各有什么特點,事情的起因和結(jié)果出現(xiàn)的“反差” 等。事雖小,但這里表現(xiàn)的人物情感的變化以及問題的結(jié)局都耐人尋味。重寫的文章果然大為改觀,內(nèi)容具體、生動且思想健康。學生有著廣泛的積累,就不再覺得無話可說,從而也為“自能作文”打下了基礎(chǔ)。
三、組織活動,激發(fā)寫作興趣
將各類活動納入作文教學整體設(shè)計中,寓作文訓練于有趣的活動中,學生就會覺得作文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情可表了。如在一次課外活動課上,我組織學生玩“盲人貼鼻子”游戲。游戲中,有的貼歪了,引來滿堂大笑;有的貼正了,贏得鼓勵的掌聲,學生在活動中玩得很開心。過后,我讓學生說說省勁的過程,特別要把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講,然后再寫下來。通過組織學生參加活動,讓學生感受到作文就是寫自己看到的人和事,從而降低了作文的“坡度”,提高了學生作文的信心。
四、循序訓練,教給寫作方法
在整個小學階段,作文教學是一個完整的訓練體系。因此,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必須立足“本次”,放眼“序列”。首先應重視作文前的基本功訓練,然后再進行命題的作文訓練;其次應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落實各年級作文教學的重點,循序漸進進行訓練,如通過看圖寫話、寫觀察日記、課內(nèi)素描等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擴寫、續(xù)寫、想象性作文等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布局謀篇的能力。
作文的寫作方法包括命題、審題、立意、選材、剪材、構(gòu)思、修改等方面,在作文教學中我對上述每一環(huán)節(jié)均作了設(shè)計,將單項訓練和綜合訓練結(jié)合起來,實現(xiàn)整體優(yōu)化。習作完成后及時組織學生開展互評活動,要求學生推薦出一些有特色的作文全班同學觀摩。獲得好評的同學因此激發(fā)更大的寫作熱情,其他同學也從中學到了寫作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