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市北戴河區(qū)蔡各莊小學校長 李 慧
重構課程促課改和諧育人創(chuàng)特色
○秦皇島市北戴河區(qū)蔡各莊小學校長 李 慧
校園研修
前言:校本課程建設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學校拓展學生成長空間,培育學生發(fā)展個性的重要途徑。學校在開發(fā)和建設校本課程時既要考慮到,盡快確立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的課程理念,引領教師深入地開發(fā)新課程引領下的校本教材,還要關注學習過程,制訂科學合理的評價措施,讓校本課程切實起到促進學生全面、個性發(fā)展的目的。
我校打破傳統(tǒng)課程設置形態(tài),依據(jù)新課程改革關于校本課程建設的相關要求,創(chuàng)設了“田園文化”課程體系。
1.因地制宜,設定課程門類。在三級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如國家課程中音體美這樣的課程受教學時間的限制往往是有學習,少練習,有廣度,欠深度,難以達成課程目標。而校本課程又不夠科學,內容與國家、地方課程常存在重復、交叉。于是,打破傳統(tǒng)課程設置形態(tài),在校內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田園文化”課程體系應運而生。目前,我校采用必修課加選修課的課程模式,上午集中學習文化類課程,下午選修綜合實踐、音樂、體育、美術等三類十四門活動類課程。課程改革之后,每個學生都可以在一個月的社團活動時間集中開展相應學科的學習,這為學生學科素養(yǎng)提升、整體學習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充足的時間保證。
2.合理整合,重組課程內容。我校從課程目標、知識體系、課時總量、課程評價等方面進行梳理、整頓、協(xié)調、重新組合,系統(tǒng)構建具有我校特色的課程實施體系。如美術學科,打亂年級、學期順序,重新構建成“基本造型、科幻畫與寫生、多種材料與技法、多種媒材、色彩與水墨”五大板塊,分年選修,集中地專項練習有益于美術學科技巧的有效達成,同時也能提高課程實施效率,節(jié)約出課時,教師自主增加適合本校特色的學科內容,如陶泥、篆刻的相關知識。這樣一來,就使國家課程和學校課程形成實質性的互補。
3.扎實推進,落實課程目標。(1)做好開課前的選課工作。每學期初,學校都要召開三個層面的培訓會,將四個領域的14門校本課程開設情況向全體師生進行說明,明確選課的要求,組織學生自愿申報,任課教師總體把握,合理調劑,保證學生都能參與到校本課程中來。
(2)做好課程的過程性管理。在課程管理中我們堅持隨時抽查,及時掌控,發(fā)現(xiàn)情況立即整改。每月分別對社團教師授課計劃、學生的參與情況、社團學生活動成果進行驗收性檢查。每次檢查都認真做好記錄,寫好評價,評價等級及時通報教師。
(3)做好學生學習的評價工作。我校采用“每月評價——學期考核——學年獎勵”的評價機制,鼓勵學生在社團活動中參與爭章活動,藍色為達標章,綠色為良好章,紅色為優(yōu)秀章;參加不同領域的社團,可以累積不同社團的章,學校根據(jù)這些綜合考評學生學習效果。
“田園文化”課程體系的建立,讓我們從關注課堂形態(tài)向關注課程本體縱深發(fā)展,也讓我們明確了課改的最終方向是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最優(yōu)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