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亞男
議論是一種評析、論理的表達方式,通常用來表達作者的看法和意見,從而清楚明了地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并不是只有議論文才涉及議論,巧用議論,會給你的各類寫作添光彩。
用于記敘文升華主題
記敘文是我們最早學習的一種文體,從小時候聽媽媽講故事,到小學課文,基本上都以記敘為主。而一個故事或一件事情講完以后,我們往往會深究這個故事或這件事情的道理,或者能從中獲得怎樣的啟示與感悟。初巾課文的內(nèi)容與表達更加多樣與復雜,議論在行文中頻繁出現(xiàn)。
我曾屢次發(fā)現(xiàn),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jīng)驗,我便能應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這時,我便可以驚奇而自豪地回頭看看,自己所走過的路程是多么漫長。
——莫頓·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人教版七年級上)
這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在記敘童年山崖脫險的經(jīng)歷后發(fā)表的議論,闡明自己從這次經(jīng)歷中領(lǐng)悟到的人生道理:“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人生難免會遇到種種困難與阻礙,目標看似很遙遠,可望而不可即,但只要我們懂得路要一步一步走,事要一點一點做,慢慢地接近目標,日積月累,終會實現(xiàn)曾經(jīng)認為不可能實現(xiàn)的目標。
攀登山崖本是童年的生活小事,然而作者通過恰當?shù)淖h論,將之升華為對生命的感悟、對人生的啟發(fā),最后這段議論在這篇課文中功不可沒。
奇怪的是,王老師說這番話時,竟第一次嚴肅得面無一絲笑容,一時間滿教室鴉雀無聲。
同學們對王老師第一堂課的評價只有兩個字:痛快!
這堂課的喜劇效果讓42個中學生一輩子銘記在心,讓42個少年永遠記住他們的中學時代:有一位業(yè)務水平極高、人人都盼望他上課的幽默風趣的老師,他的名字叫做王玉琳,綽號叫做王幾何。
——馬及時《王幾何》(人教版七年級上)
《王幾何》這篇課文一直是充滿歡樂的,幾乎整節(jié)課都在寫同學們的笑與鬧,如果這篇文章就此結(jié)束,那么整篇敘述就顯得膚淺,甚至無聊。作者馬及時在課文接近尾聲時描述了同學們對王老師這堂課的感受與評論,不僅非常有效地總結(jié)了王老師的上課特點,也引發(fā)了讀者的思考:一堂好課,風趣幽默是它的表象,而真正的內(nèi)涵與實力才是它的靈魂。
從這兩篇記敘性課文可以看到,議論是點題的精華,它使得課文的主題思想和人生感悟上升到一個較高層次,給人有益的啟發(fā),令讀者印象深刻。記敘文里點題的議論類語句不需要很多,卻要精當,要求準確提煉出事情的內(nèi)在深層含義,避免大篇幅的“講理”。
放在散文中表明態(tài)度
散文往往是初巾生樂于選擇的文體,但也是最難把握的。我們要學會在抒情中融入記敘,在抒情中融入議論,以提升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莫懷戚《散步》(人教版七年級上)
其實,引文中只有一句是真正的議論:“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蹦獞哑莸摹渡⒉健肥瞧靶 蔽恼?,不僅篇幅短小,寫的事情也小,不過就是一家人去散步。這樣的題材,一般人寫得最多的就是表現(xiàn)溫馨的親情,可是莫懷戚不一樣,他在溫馨和諧的家庭氣氛中,通過“背母親”“背兒子”表現(xiàn)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的重大責任。我們的生命因為有了上一代和下一代而變得豐富而完滿,那便是整個世界!家就是整個世界的最小組成單位!義章通過這句簡短的議論,達到了“以小見大”“大題小做”的完美境界。不得不說,作者功力深厚。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宗璞《紫藤蘿瀑布》(人教版七年級上)
《紫藤蘿瀑布》寫花寫景生動活潑有靈氣,然而生命力越旺盛,它的消亡越驚心動魄!對于美好的東西,人們很難接受它的衰落,可它就那樣在你眼前消逝。宗璞把一家人的遭遇很隱晦地隱藏于對花的敘述中,課義里只用這一句議論來表述生命的積極意義:把生命個體置于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個人得失就變得不重要,因而更需要找到前行的力量。心胸不可謂不廣闊,心靈不可謂不高尚,所有這一切只靠這一句精準的議論來完成。
偶見說明文耐人尋味
說明義是客觀說明事物或事理的一種文體,按照常理,據(jù)實情介紹說明對象,語言準確有條理即可,但有些說明文偶爾也會使用議論性語段。
趙州橋高度的技術(shù)水平和不朽的藝術(shù)價值,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茅以升《中國石拱橋》(人教版八年級上)
以上這句議論恰如其分地肯定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這座結(jié)構(gòu)巧妙完美的橋梁不僅反映了精湛的建筑技術(shù),更體現(xiàn)了藝術(shù)水準,沒有高超的智慧是無法實現(xiàn)的,從而表達了作者茅以升對趙州橋這一建筑作品的由衷贊嘆。
故宮建筑群規(guī)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集中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shù)的獨特風格。
——黃傳惕《故宮博物院》(人教版八年級上)
在介紹故宮博物院時,通過這樣一句議論,既概括出故宮的總體特點,又引起讀者注意,把關(guān)注點放在建筑風格上。
由此看出,說明文里結(jié)合議論能更好地表明說明對象的作用和意義,加深讀者對說明對象的了解。
貫穿議論文有理有序
很多同學認為議論義就是“講道理”的,就像媽媽講人生、學校老師講紀律一樣,處處都是“要求”,時時都要牢記、遵守。有些同學的“議論義”從頭到尾都是自己在“講”,也不管讀者是否看得下去,是否產(chǎn)生了共鳴。其實,寫議論義也需要章法與技巧。
其一,心平氣和用勸誡的語氣提出正確的論點。
其二,多角度逐層深入分析,分析過程要有具體事例,最好引用名人名言用來佐證。
最后,得出結(jié)論強調(diào)自身觀點,讓人信服。
以馬南邨的《不求甚解》為例:
一般人常常以為,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實也不盡然。我們雖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態(tài)度,但是,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tài)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
這是文章的第一段。作者針對一般人觀念上的錯誤,提出自己對“不求甚解”的辯證看法。接著,文章的第二段指明“不求甚解”的出處,實是陶淵明對待讀書的一種態(tài)度,為這一說法“正源”。作者馬南邨說理層次分明,深入分析了陶淵明這種讀書方法的可取之處,之后引用列寧批評普列漢諾夫的事例,諸葛亮與徐庶、石廣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學讀書的事例,甚至引用宋代理學家陸象山的語錄來論證自身觀點,說服力很強,從而順理成章地得出結(jié)論:
有許多書看一遍兩遍還不懂得,讀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書讀了前面有許多不懂的地方,讀到后面才豁然貫通;有的書昨天看不懂,過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經(jīng)看懂了,其實不大懂,后來有了一些實際知識,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書必須常常反復閱讀,每讀一次都會覺得開卷有益。
由此可見,議論文的“講理”是要有章法的。
學生例文
多雨的春天
深圳市翠園中學初中部初一李煜煒
春天,一個多雨的季節(jié),就像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小姑娘”。
真不知道是什么鬼天氣,一睜眼就發(fā)現(xiàn)房間變陰暗了。我立刻拉開窗簾,不用抬頭就能看見那些低沉得仿佛下一秒就會墜入大地的烏云,它們一個個抱在一起,壓迫著大地。天空沒有光亮,烏云蔽日,黑壓壓的,令人心情郁悶,我卻有了不小的期待:會發(fā)布紅色暴雨預警嗎?會停課嗎?
我一邊吃早餐,一邊看著掛在陽臺上的衣服被狂風刮得東倒西歪,像醉酒的姑娘跳著熱烈的桑巴舞。風擠破腦袋一個勁兒往門縫里鉆,呼呼、呼呼……
“媽,今天我去上課嗎?感覺會有紅色暴雨預警?!蔽倚⌒囊硪淼貑?。我的心咚咚亂跳,腿一直在抖,期待著手機上突然出現(xiàn)一條短信:深圳市氣象臺在××時發(fā)布了紅色暴雨預警信號,全市中小學停課……
“啊,我看看手機,等會兒……群里有家長問了,老師說沒有紅色暴雨預警信號,正常上課。走的時候記得拿把大傘……”
啊,正常上課,正常上課,正常上課……我的腦海里一直盤旋著這四個字。唉,學校,是鐵定要去了。
我剛坐進車里雨就下起來了,擋風玻璃上先是落下了幾滴豆大的雨點,接著“啪啪啪”,大雨點急急忙忙地跳到玻璃上。雨越下越大,窗外已白茫茫一片,雨絲緊密交織,像有幾百萬人聚會似的,熱鬧喧嘩。雨刮器瘋狂地擺動著,可還是忙不過來……一陣陣電閃雷鳴,道旁的行人卷起褲腿,撐著傘越走越快。學校終于到了,因為怕影響交通,車剛停穩(wěn)我就打開車門,打開傘。這時,爸爸大聲說:“小心路邊水深!”可我的反應太慢了,我一腳踩進了積水里!鞋濕了,襪子濕了,褲腿也濕了……
雨水沖洗著樹上的新葉,耀眼的嫩綠美得一發(fā)不可收,可我無心欣賞,飛快地跑進教室,同學們個個都成了落湯雞,耳邊充滿抱怨和嬉笑聲
就算生活不盡如人意,可糟糕的一天總會過去。春天有再多討厭的雨水,夏季總會到來。人生有許多坎坷挫折,卻仍要堅持走下去。
教師點評
一場沒發(fā)“紅暴”的暴雨、一個落空的“停課”愿望,作者寫得真實生動,這得益于自然細膩的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也得益于她對天氣和周圍景物的細心觀察,恰當?shù)木拔锩鑼懫鸬搅肆己玫囊r托作用。結(jié)尾一段的議論點題較精當,雖不算很有新意,但文章主題從一場“雨事”上升到對生命的感悟,已屬難能可貴。
(黃琬雅)
那一場初春的雨
深圳市翠園中學初中部初一 劉佳怡
還記得,那一場初春的雨,淅淅瀝瀝飄灑而來,潤濕了粉墻黛瓦。細密的雨絲在微風吹拂下,在空中揚起一條條彎彎曲曲的弧線。偶爾傳來遠處同學們的嬉笑聲,斷斷續(xù)續(xù)的??諘珀幇档奶炜障?,我一個人孤孤單單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春意微涼,我感到一絲寂寞。
我只想趕快回到家喝一杯濃咖啡,讓濃濃的暖意驅(qū)散全身的寒冷與寂寞。雨越來越大,順著雨傘嘩嘩地流到地上,又像流到心底;身上的衣服在風中發(fā)出噗噗的響聲。老天在流淚,勾起我心底的孤獨感。
我緊咬嘴唇,加快了腳步。身后突然傳來輕微的聲響,我有些好奇,放緩腳步仔細聽,那細微的聲音漸漸清晰,雨幕中出現(xiàn)了一個模糊的身影。
“是——是在叫我嗎?”我疑惑地問。
那個身影趕到我面前才停下來。我聽到了對方氣喘吁吁的聲音,她的頭、發(fā)梢,還有肩頭都是濕漉漉的。
一直在胡思亂想的我立刻心跳加速,我一向獨來獨往,與別人保持距離,然而這一刻——
“走吧,一起!”我終于鼓起勇氣,努力對她報以微笑,并握住她有些冰涼的手。那冰冷柔和的觸感,讓我在初春的世界中捕捉到不一樣的心情。整個世界都變了,我忽然發(fā)現(xiàn)身旁的同學都是三三兩兩的,還有她,這個比我高很多的她,正低著頭微笑著看著我,溫柔信賴的表情潤濕了我的眼角。
我趕緊轉(zhuǎn)回頭,用袖子擦了擦眼角。這才發(fā)現(xiàn),身旁那么多人都在微笑,笑得純真無邪——也許世界一直如此,我為什么不知道呢?
聽說真正的友誼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我曾不以為然,但這一刻,在雨中和她并肩而行,心中真切地生…了不一樣的暖意。
教師點評
一件很簡單的小事,就是雨中接受了一位“蹭傘”的同學,但作者把這件小事寫得細膩生動。作者用大量的心理鋪墊反映自己的孤單與不合群,這與最后決定幫助同學時心情變得美好,連周圍的人和景物都隨之改變的描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最后一段簡短的議論是自我否定中的重生,使得友誼的主題順理成章地得到提升。
(黃琬雅)
多雨的春天
朱芯可
早上迷迷糊糊地醒來,睜開眼看到窗外黑壓壓一片,我忍不住抱怨:“又下雨了!”
往年春天就一個字——“熱”!可今年不僅熱,還十分“潮”。
往年的春雨柔和短暫,可今年的雨仿佛下不完似的,連綿不斷。老天好像成心跟我們作對,這雨,不但越來越頻繁,而且越下越大。
盡管遭遇暴雨的各種“摧殘”,但有一件事讓我記憶深刻。
那天的雨尤其大,我像只落湯雞,衣服早已濕透,落寞地站在面包店門口。外面疾風驟雨不停,冷風吹來,我連打了幾個噴嚏。唉,誰叫自己懶,不愿帶傘,明知道春雨天……
“妹妹,你先拿著,我就在這兒上班。”
我抬起頭看見一張清秀的陌生的面孔。她把手里的傘遞給我,她的目光是澄澈的、溫暖的。
我愣了一下,趕忙點點頭說:“謝謝!”
她一溜煙兒似的跑進了面包店。
我的心里百感交集,忙撐起傘,傘柄還留有她的體溫。剛走出幾步就忍不住回頭觀望,可我意外地發(fā)現(xiàn),剛才那位大姐姐提著一袋面包,冒著雨跑向公交車站。我一下子呆立在原地,嘴巴張得大大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我連她的名字也不知道??!
這多雨的春天,盡管潮濕陰冷,但總有一些讓你動容、讓你感懷的溫情,它可能讓人感到意外,也可能讓人感到溫暖,甚至完全…乎意料,但不能忘記的,是寒風中的一聲聲問候,和一個個燦爛的、溫暖人心的微笑,還有蘊藏心底的默默關(guān)懷……
這多雨的春天,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多變的天氣,還有暖暖的關(guān)愛。
教師點評
雨天里發(fā)生的一件小事,卻寫得小有波折,結(jié)尾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最后一段議論含蓄地點明了“關(guān)心與愛護”的主題,情與景結(jié)合得很自然。
(黃琬雅)
一顆善良的心
廖婧
母親有一顆善良的心,那是母愛;老師有一顆善良的心,那是慈愛;朋友有一顆善良的心,那是友愛;而他,同樣有一顆善良的心,那是誠摯的、難忘的,它是幸福的紐帶,是一道燦爛的陽光。
這是我上初一時發(fā)生的一件事。一個寒冷的冬日,我縮著脖子朝前走著,雖然寒氣像一條條冰冷的小蛇一樣不住地往衣領(lǐng)里鉆,但我心里是暖暖的。為了即將到來的入學考試,我已奮戰(zhàn)多日,勝券在握。我又整了整衣領(lǐng),繼續(xù)向前走,誰知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我還在離那所學校不遠的地方徘徊。問了很多人,竟沒一個人能告訴我該怎么走。我漸漸感到恐懼了,還有十分鐘就考試了,怎么辦?!我的腦子里一片混亂,眼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突然,一輛紅色…租車停到了我面前。我仿佛看到一根救命稻草,趕忙沖過去,大聲問:“送我去CY學校好嗎?”
他毫不猶豫地回答:“上車!”
我坐上車,眼睛死盯著手表,心里好慌張。其實路很近,仿佛只幾秒鐘就到了目的地,我慌慌張張地下了車,竟忘了說聲“謝謝”,甚至連車費都忘了交,就匆忙沖進學校。我太自私了!我強迫自己進入考試狀態(tài)。時間過得很快,仿佛一眨眼的工夫就交卷了。我終于松了口氣,滿懷信心地走出考場。剛走出校門,我就愣住了,那位出租司機還待在校門口,他的目光穿過層層疊疊的家長,朝我揮了揮手。我很驚訝,心想他一定是“討債”來了,心中的愧疚一下子沒了,只有鄙視。我的手不自覺地摸了摸錢包。
他把我“摁”進車里,問我家住在哪里。我這才仔細地端詳他:黑黑胖胖的模樣,一臉滄桑,笑容憨厚。他笑著說:“看你不是住在這附近的人,我就琢磨著你不知道怎么回家,所以想過來等等你,把你送回去。做點兒好事,心里舒服……”
他問長問短,問我是哪所學校的、學習如何……我謹慎地回答著,因為內(nèi)心充滿矛盾。隨著對話的深入,我對他的排斥感漸漸消失了,他那和藹可親的形象越來越清晰,我有一種被關(guān)懷的感覺。這是怎樣一顆善良誠摯的心啊!對人無所求,無時無刻不在無私地關(guān)懷著別人。我釋然了,我的心變得陽光般透亮,這一切仿佛告訴我,真誠的舉止能澆灌出善良的心靈。
我急忙捂住那顆“怦怦”跳動的心,因為我看到:這是人性的善良帶給世間的溫暖和力量,是能夠讓社會越來越美好的力量。
教師點評
一個陌生人、一段一波三折的經(jīng)歷,再加上“我”起起落落的心情,使得文章情節(jié)有些起伏曲折。“這是怎樣一顆善良誠摯的心?。θ藷o所求,無時無刻不在無私地關(guān)懷著別人。”僅此一句議論,故事主人公的品格便立刻表現(xiàn)出來,使文章主旨清晰可見。
(黃琬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