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知敏
很多人認為美國高中的課外活動無非是足球、籃球、各種俱樂部等。事實上,更多的美國高中往往視社區(qū)服務為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助教就是社區(qū)服務的一種。
我在美國插班一年后進入十一年級時,才逐漸對學校要求學生在三年內(nèi)完成四十八小時的社區(qū)服務(即志愿行為)有所了解。由于住在寄宿家庭,不方便參加很多校外的志愿者活動,我便向老師詢問一些在校的服務機會,后來他將我引薦給了十年級的教導主任。教導主任安排我在放學后對一些在學業(yè)上有困難的同學提供幫助和輔導。在我看來,這不僅是一個服務機會,更是一個鍛煉語言能力的機會,所以便立即答應下來。
第二天,教導主任在午飯時間安排了一次簡短的會面,我需要幫助的同學是一個咖啡色皮膚、在籃球隊打球的男孩。教導主任告訴我這位同學的化學、數(shù)學成績都僅在及格線左右,希望我能夠輔導他的這兩門課程。盡管我的成績很好,但不同的老師講的內(nèi)容和要求有所不同,所以我有點擔心自己學過的課程與他的課程并不吻合。當然,我也有些擔心我的口語能力能否可以清楚地為他講解各個知識點,畢竟輔導過程中需要涉及很多專業(yè)詞匯,更何況對方還是個美國人。
放學之后,我在事先約定好的地點——學校圖書館,很快就找到了他。兩人并沒有浪費太多的時間在聊天上,而是直奔主題。他拿出了一部分已經(jīng)做完的化學作業(yè),開始向我詢問自己不是很清楚的部分。幸運的是,我仍然對這些知識點有較深的印象,便向他講解起解答此類題的規(guī)律。待我講解完后,他露出了似懂非懂的表情,于是我讓他開始練習幾道作業(yè)習題,希望他能夠從中理解我所說的解題規(guī)律。他很配合地開始做題,我則負責在他出錯時或不清楚如何解題時,予以適當?shù)奶嵝?。一開始他做題的時候總是會遇到困難,時不時地還會向我求助。但后來他似乎找到了做題方法,速度快了許多,正確率也高了不少。兩個小時之后,他在我的幫助下完成了所有的作業(yè)。我們兩個約定好下次補習時間后,他向我說了聲謝謝便離開了。
之后的幾周我們重復著類似的事情:他向我展示有困難的作業(yè),我向他講解題目所涉及的知識點,并讓他自己去體會。經(jīng)過幾次接觸后,我發(fā)現(xiàn)他只是對老師的授課內(nèi)容缺乏足夠的理解,所以我要做的就是幫助他消化這些知識點。一次.他突然跑來告訴我,他原來化學考試只能勉強及格,而上次的化學考試竟然考到了八十多分。我點了點頭,沒說話,內(nèi)心卻很滿足。后來,教導主任特意找到我,說這位同學的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并對我稱贊道“你是一個優(yōu)秀的人”。其實,我只是讓他獲得了學習的能力,而不僅僅是知識,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做助教的時間越久,我反而越來越不在意自己實際服務了多長時間。雖然做助教過程中并沒有發(fā)生什么激動人心的事情,時間就這樣一天天地過去,平淡而寧靜。但也許這就是學校的初衷:不是讓學生刻意為他人作出貢獻,而是將貢獻成為一種習慣,印在每個學生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