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英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作為一名德育工作者也是一位母親的我,閑暇時拜讀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一書,目光隨然被《好的教育是一種合力》、《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給深深地攫取住了。如何尋找適合孩子的家庭教育?帶著問題,我徜徉在帶有墨香的文字中,品讀、思考,有了一番新感悟。
一、改變孩子,父母要克服“重智輕德”的教育理念。
朱老師在文中指出我國現(xiàn)存的教育弊端:無論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是一俊遮百丑,只要成績好,一切都好,只要分數(shù)高,暢通無阻。事實果真如此嗎?鄰居一兒子從小學至大學成績優(yōu)異,是父母的驕傲。兒子要結婚,父母傾其所有幫在廈門工作的他買房首付五十五萬,此恩情何以為報。一日,這對老人想趁自己還硬朗,到廈門住上幾日,享享清福。誰曾想興致勃勃去,兩老當晚就被媳婦安排住賓館。理由是媳婦爸媽和妹妹各睡一房已有半年之久??纯磧鹤涌鄲炛樤谙眿D面前一聲不吭,父母傷透了心,夜不能寐,第二天就打道回府?;丶液?,這位母親傷感地對鄰居說:兒子從小到大一直是我的驕傲,現(xiàn)才明白在教育孩子方面自己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的確,可悔之無及。有人說:這個當兒子的有苦衷——怕老婆唄。凡不能一言以蔽之,怕老婆也要有原則和底線。這對老人最大的失敗就是從小只為兒子傾情付出,沒讓兒子學會感恩。因此,在年邁的父母面前,在強勢的媳婦面前,兒子選擇了妥協(xié)、冷漠,這不是道德缺失又是什么呢?
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孩子一見面就招人喜歡,有的卻生人厭;小時聰明過人的孩子長大發(fā)展平平,而老師頭痛的對象長大后反而成了百萬富翁。顯然,家長在著力提高孩子智商的時候,忽略了道德和情感的培養(yǎng)。結果是孩子成績優(yōu)異,但品質低下,情感殘缺。有的唯我獨尊,不知感恩;有的善于獨處,不會合作;有的意志薄弱,不堪一擊……一道招生面試題:請你說出父母親的生日,結果200多名考生中,九成答不出來,讓在場陪考的家長尷尬不已。人們在嘆息的同時,不禁感慨“重智輕德”,讓多少中國孩子贏在了起點,卻輸在了終點。
二、改變孩子,父母要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家教是什么?是家長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往往體現(xiàn)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朱老師說:“孩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模仿師。他的語言是模仿的,他的行為是模仿的,他的觀點是模仿的?!蓖ǔ?,優(yōu)秀孩子成為優(yōu)秀人才的背后,總能找到溫馨和諧家庭的影子;同樣,一個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從其家庭中找到充滿沖突和矛盾的因素。要教育好孩子,家長首先要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孩子的榜樣。你要求他閱讀,你自己首先要成為手不釋卷的人;你要求他整潔干凈,你自己就不能夠邋里邋遢。
在我腦海里一直回放著這樣兩個鏡頭。鏡頭1:塘前,美麗的荷花池旁,一位爸爸冒著被淤泥陷下去的危險,幫孩子摘到兩朵含笑佇立的荷花。當這位爸爸自豪地把勝利品遞給兒子的時候,我覺得此舉與美麗的荷花是那么不和諧。如此美的境界,父母為什么不把它當做孩子文明素養(yǎng)形成的檢驗場,教育孩子學會尊重生命,志誠至善,與自然和諧共處、相融共生呢?家長的舉動,一定會影響孩子,以后,他只要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占有,甚至會冒著危險不擇手段地去獲取。鏡頭2:學校門口的斑馬線處,一家長下車為孩子開完門后,又折回車內(nèi)取出一把垃圾,當著眾孩子的面,把它扔在路旁的花圃里。這一刻,我無語,也明白了為什么我們學校五天辛辛苦苦的禮儀教育,孩子們在家兩天就忘了,5+2=0的教育效果,再次提醒我們,孩子的教育工作必須家長的配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變孩子,父母要學會做一個“懶”家長
這個“懶”加引號,不是指對孩子放任不管,父母太勤勞,反而養(yǎng)成了孩子的惰性,太關注他的學習,他反而變得沒有責任感和自覺性,長此下去,很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良好的習慣正是保證優(yōu)秀成績的關鍵,是培養(yǎng)健全、獨立人格的保證。
1.少陪讀——減少孩子的依賴性。
在輔導孩子的學習上,一定要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漸放手。低年級孩子識字量不大,完成作業(yè)時,家長可陪在孩子身旁讀題,慢慢地指導孩子自己學會讀題、審題。中年級在指導孩子學習時,要學會發(fā)現(xiàn)哪些是孩子能做的和有助于獨立思考而可以放手的,哪些是他能力達不到而需要幫助的盡量給予幫助。高年級完全不必陪在孩子旁邊,重在培養(yǎng)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2.少嘮叨——培養(yǎng)孩子的自覺性。
有的父母為督促孩子學習,一天到晚像麻雀一樣嘮叨個沒完沒了。殊不知,重復的話孩子聽多了耳朵也會起繭反而不當回事。一事例:周末,孩子打游戲打了很久,作業(yè)也沒做,爸爸問:“你準備打到幾點?”“再打十分鐘?!薄昂茫f話算數(shù)?!笔昼娺^去了,返回來一看,他還在打,爸爸強忍怒氣,臉上平靜地說:“說話要算數(shù)嗎?”他不好意思,歉意一笑,馬上關掉電腦。在此之前,因家長給他灌輸過做人做事要守信用的意識,所以這次孩子才能愉快地接受。
3.少干活——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
要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父母不能因為過于強調學習而包辦代替孩子應該承擔的家務和個人生活。低年級,建議家長讓孩子“不會做的事情學著做”,鬧鐘定時提醒孩子起床、自己穿衣,整理書包,學會洗些細小的衣物;中年級,培養(yǎng)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洗碗、洗自己的衣物,整理自己的房間等;高年級,培養(yǎng)孩子“家人的事情幫著做”,比如洗衣、拖地、買菜、煮飯等都可以讓孩子做。
4.少接送——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開學了,很多家長唉聲嘆氣,又愁著每天要四趟接送孩子。其實中、高年級學生,家長可教給孩子一些必備的安全知識,路上靠右行走,過馬路走斑馬線,路上不與同學打鬧等,慢慢放手,讓孩子獨自乘坐公交車或步行上學。從2015年起,學校開展了”綠色出行,低碳生活“、“步行兩百米,安全你我他”活動。成效顯著,不僅緩解了校外交通,而且孩子鍛煉了身體,減輕了父母負擔,減少了孩子對家人的依賴,培養(yǎng)了孩子的獨立性。
教育孩子是一件復雜的事情,我,崇尚最簡單的道理——家長改變,孩子就會改變。教育永遠在路上,相信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慢享·德育”,靜候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