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平
顱腦外傷患者腦脊液及血液中白細胞介素-6的表達分析
劉愛平
目的 探討顱腦外傷患者腦脊液和血液中白細胞介素-6(IL-6)的表達情況。方法 選取2015年1—12月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qū)中醫(yī)院收治的36例顱腦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法(GCS)分為A組(中輕型顱腦損傷)GCS≤8分16例,B組(重型顱腦損傷)GCS>8分20例。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所有患者腦脊液和血液中IL-6水平。結果 兩組患者腦脊液中IL-6水平均明顯高于血清組,且B組患者腦脊液中IL-6水平明顯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在損傷發(fā)生第1天內,兩組患者腦脊液和血液中的IL-6水平便開始升高,在72 h達最高濃度,1周左右開始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在臨床上,可以通過動態(tài)監(jiān)測腦脊液中IL-6水平,來了解顱腦損傷的嚴重程度,以此作為參考來對病情進行判斷,以便更加科學、合理的實施治療,改善患者預后。
顱腦損傷;腦脊液;血清;白細胞介素-6
顱腦外傷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外科疾病,可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致殘率和致死率均較高,這主要是因為在顱腦外傷出現(xiàn)后,易出現(xiàn)繼發(fā)性腦損傷,其病理過程非常復雜,已成為目前臨床研究的難題。曾有研究[1]指出,急性顱腦損傷發(fā)病后,將會導致腦出血、腦缺血,在損傷的影響下,一些炎性介質會被釋放,細胞因子會參與至炎性反應中,最后導致繼發(fā)性損傷出現(xiàn)。目前,有不少針對顱腦外傷的研究[2-3]均將重點集中于白細胞介素-6(IL-6)的表達,認為顱腦外傷的生理和病理發(fā)展均與IL-6存在直接關系,通過檢測IL-6水平可以為顱腦外傷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一定指導,其對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顱腦損傷后中樞神經會產生大量細胞因子,IL-6作為一種細胞因子,具有較為廣泛的免疫調節(jié)能力,可明顯影響人的集體防御能力,在感染、炎癥、損傷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在顱腦外傷中,其有助于損傷修復,能夠促進神經元生存、分化,刺激神經營養(yǎng)因子生成,促進星形膠質細胞增生。本研究就顱腦外傷患者腦脊液和血液中IL-6的表達情況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顱腦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8例,女8例,平均年齡(39.3±2.6)歲,根據(jù)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法(GCS)分為A組(中輕型顱腦損傷)GCS≤8分16例,B組(重型顱腦損傷)GCS>8分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要求,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儀器 低速離心機LD5-1OB(北京醫(yī)用離心機廠);微量移液器SOCOREX(常州東譜科學儀器有限公司);洗板機TECAN COLUMBUS PLUS(天津開元生物工程儀器有限公司);電熱恒溫水溫箱HW1(深圳杰特電子有限公司);酶標儀TECAN SUNRISE(瑞士TECAN集團公司)。
1.2.2標本采集 采集所有患者入院后8 h、24 h、48 h、72 h、1周腦脊液約2 ml,同時采集靜脈血2 ml,置試管混勻,4 ℃下以每分鐘3000 r,離心10 min,離心半徑為10 cm,分離血清,-40 ℃保存待測。
1.2.3檢測方法 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患者IL-6水平,ELISA試劑盒(美國Biosource公司),具體過程:設標準孔8孔,每孔中加入樣品稀釋液100 μl,第1孔加標準品100 μl,混勻后加樣器吸出100 μl移至第2孔。如此反復對倍稀釋至第7孔,最后,從第7孔中吸出100 μl棄取,使之體積為100 μl。第8孔為空白對照。待測品孔每孔各加入待測樣品100 μl;將反應板充分混勻后置于37 ℃水浴中120 min;用洗滌液將反應板充分洗滌4~6次,向濾紙上印干;每孔加第1抗體工作液50 μl;將反應板充分混勻后置37 ℃水浴中60 min;洗板方法同前;每孔加酶標抗體工作液100 μl;將反應板置于37 ℃水浴中60 min;洗板方法同前;每孔加入底物工作液100 μl,置37 ℃暗處反應5~10 min;每孔加入1滴終止液混勻;在492 nm處測吸光值。
1.3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1.5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腦脊液及血清IL-6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腦脊液中IL-6水平均明顯高于血清組,且B組患者腦脊液中IL-6水平明顯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血清中IL-6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腦脊液及血清IL-6水平比較(pg/ml±s)
表1 兩組患者腦脊液及血清IL-6水平比較(pg/ml±s)
注:與血清水平比較,*P<0.05;與A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腦脊液IL-6 血清IL-6 A組 16 386±125*90±64 B組 20 694±195*#94±74
2.2腦脊液及血清中IL-6動態(tài)變化比較 在損傷發(fā)生第1天內,兩組患者腦脊液和血液中的IL-6水平便開始升高,在72 h達最高濃度,1周左右開始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腦脊液及血清中IL-6動態(tài)變化比較(pg/ml±s)
表2 兩組患者腦脊液及血清中IL-6動態(tài)變化比較(pg/ml±s)
注:與A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8 h 24 h 48 h 72 h 1周腦脊液IL-6 A組 16 386±125 406±117 583±136 670±110510±115 B組 20 694±195*724±183*826±148*964±105*818±117*組別 例數(shù) 8 h 24 h 48 h 72 h 1周血清IL-6 A組 16 90±64 121±51 156±62 187±7391±51 B組 20 94±74 123±62 170±72 183±5092±63
隨著社會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顱腦外傷已經成為了一種高發(fā)疾病,不論是車禍、跌倒、鈍物打擊等,均有可能造成顱腦外傷。而顱腦外傷與IL-6密切相關,通過對IL-6的檢測可以為顱腦外傷的診斷、治療提供一定指導。
IL-6與人體中各種細胞均存在關系,其與免疫炎性反應具有直接聯(lián)系。在人體急性炎性反應早期,IL-6細胞因子水平便會顯著升高,可以作為一種炎性反應觀察指標,它比C反應蛋白的靈敏性更高[4]。正常情況下腦組織IL-6的表達量較低,血清中通常不能檢測到IL-6[5],但腦組織創(chuàng)傷后,IL-6的表達量會明顯增加[6]。本研究結果顯示,腦脊液和血清中IL-6水平均有所升高,可能與受損后局部腦組織產生更多IL-6有關,但也有可能與全身應激反應相關,因為人體全身應激反應也會導致IL-6產生[7]。此外,顱腦損傷患者腦脊液中IL-6增高水平明顯高于血清中IL-6的增高水平。說明血清與腦脊液在損傷后的表達水平不平行[8],與神經損傷以及局部腦組織繼發(fā)炎性反應有直接關系[9]。
本研究中,B組患者腦脊液中IL-6水平明顯高于A組。提示IL-6與顱腦損傷程度呈正相關,即IL-6越高,損傷情況越嚴重。另外,在損傷發(fā)生第1天內,兩組患者腦脊液和血液中的IL-6水平便開始升高,在72 h達最高濃度,1周左右開始下降,與張永和等[10]的研究結論相似。
綜上所述,在顱腦外傷的病理和生理變化過程中,IL-6始終參與其中,所以在臨床上,可以通過對腦脊液IL-6水平的動態(tài)監(jiān)測,來了解顱腦損傷的程度和炎性反應程度,以此作為參考來對病情進行判斷,以便更加科學、合理的實施治療,改善患者預后。
[1] T Hirano,S Akira,T Taga,et al.Biolog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IL-6[J].Immunology Today,1991,11(12):443-449.
[2] 金鈞,楊學照,鮑耀東.顱腦損傷后腦脊液與血清中IL-6含量變化研究[J].蘇州醫(yī)學院學報(醫(yī)學版),1999,19(8):868-869.
[3] 戴茹娟,李紹英,王嗣欣,等.多發(fā)性硬化患者血清和腦脊液中白細胞介素-6的變化及其意義[J].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1997,4(1):36-39.
[4] 肖嵐.白介素-6與腦缺血損傷[J].國外醫(yī)學(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分冊),2000,27(5):258-261.
[5] KossmannT,HansVH,Imhof HG,et al.Intrathecal and serum interleukin-6 and the acute-phase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ies[J].Shock,1995,4(5):311-317.
[6] 劉美萍,劉志輝.腦梗死患者腦脊液中白細胞介素-6檢測的臨床價值[J].卒中與神經疾病,2002,9(6):345-346.
[7] 李介華,徐輝,馮建容,等.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腦脊液中IL-6的表達與意義[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2,2(1):23-25.
[8] Mathiestn T,Aindersson B,lofterins A,et al.Increased interleukin-6 levels in cerebrospinal fluid following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 Journal of Neurosurgery,1993,78(4):562-567.
[9] 季衛(wèi)陽,魯曉杰,黃長銘,等.顱腦損傷后早期腦脊液和血清IL-6水平的變化及意義[J].南通醫(yī)學院學報,2001,21(1):41,43.
[10] 張永和,裘輝,趙寧.顱腦損傷后急性期腦脊液中IL-6和TNF-α的測定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急救醫(yī)學,2001,21(6):328-329.
R651.1+5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10.053
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qū)中醫(yī)院,遼寧大連 116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