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玉平
頭顱CT影像在判斷新生兒缺氧性腦損傷時的作用
●盛玉平
目的:探討頭顱CT影像在判斷新生兒缺氧性腦損傷時的作用。方法:以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間,我院收治的新生兒缺氧性腦損傷5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行頭顱CT檢查,并進一步探討其在判斷缺氧性腦損傷患兒時的作用。結果:經(jīng)頭顱CT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50例缺氧性腦損傷患兒中,有49例患兒確診(98.00%),其中有27例輕度,有13例中度,有9例重度。漏診1例(2.00%)。與病理診斷結果比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結論:對新生兒缺氧性腦損傷進行判斷時,頭顱CT的作用較為顯著,可在首診時,做出高度準確的判斷,以免漏診和誤診,并通過相應方案實施及時有效的治療,促進患兒盡快康復,值得臨床進一步應用推廣。
頭顱CT;缺氧性腦損傷;新生兒;作用
新生兒缺氧性腦損傷,具有較高的致殘率,是引發(fā)兒童發(fā)生殘疾事件的主要誘因,且伴發(fā)腦室內出血、腦室周圍白質軟化、腦室四周出血性梗死以及生發(fā)基質出血等諸多并發(fā)癥,嚴重威脅著患兒的生命安全[1]?,F(xiàn)階段,對患兒檢查時所采用的影像學技術,是為了方便臨床醫(yī)師掌握患兒腦部損傷的程度以及有無損傷,按照影像診斷結果,以此來確定患兒腦部損傷的程度、部位、預后,這樣一來,有利于為患兒提供及時有效的臨床治療措施,在最大限度上,盡量減低兒童致殘的幾率[2]。近兩年來,有研究指出,頭顱CT在判斷新生兒缺氧性腦損傷時,具有準確、迅速、安全等優(yōu)勢,且備受臨床青睞[3]。對此,以我院收治的50例缺氧性腦損傷患兒為研究對象,分析頭顱CT判斷新生兒腦部損傷時的作用。
1.1 一般資料
50例新生兒缺氧性腦損傷,均為我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間收治,參照缺氧性腦損傷有關標準予以確定,即新生兒出生1d后出現(xiàn)意識障礙、腦水腫、呼吸困難等現(xiàn)象;有窒息史、宮內窘迫史。50例缺氧性腦損傷患兒中,有27例男性研究對象,23例女性研究對象,胎齡31-42(38.5±2.5)周,出身時的體質量為1750-3240g。
1.2 方法
所有缺氧性腦損傷患兒均經(jīng)頭顱行CT檢查,新生兒出生之后的第2-6d,選擇5%的水合氯醛,對患兒予以灌腸,選擇GE公司所生產的螺旋CT儀器,行CT掃描。以基線為準,從上至下依次掃描,掃描參數(shù):150mAs,120kV,MO為掃描基線。密切觀察整個掃描過程,以保證順利進行頭顱CT掃描過程,詳細記錄、保存影像學診斷時獲得的數(shù)據(jù),便于后期分析。
1.3 觀察指標
頭顱CT影響判斷缺氧性腦損傷程度時,分輕度、中度、重度三個等級,其中輕度標準為:腦實質低密度區(qū)域存在1-2個腦葉,灰白質邊界較為模糊。中度標準為:腦實質密度區(qū)域所分布的腦葉超過2個及以上,灰白質邊界不夠清楚明了。重度標準為:腦實質低密度影,且壓迫現(xiàn)象較為嚴重,灰白質邊界不夠清除,并存在腦出血跡象。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 % ) 表示,組間比較應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 s表示,組間比較應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頭顱CT診斷缺氧性腦損傷患兒的結果分析[n(%)]
頭顱CT診斷新生兒缺氧性腦損傷,影像提示為:灰白質邊界不清楚或模糊,低密度灶較多,或存在腦出血等跡象。參照病理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頭顱CT診斷50例缺氧性腦損傷患兒,總共確定49例,漏診1例,其中有27例輕度,有13例中度,有9例重度,與病理診斷結果比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見表1。
缺氧性腦損傷是由于圍生期缺氧所致,且并發(fā)率較高,嚴重影響著患兒的心理和生理,更甚至還會嚴重威脅到患兒的安全健康,對患兒生長發(fā)育十分不利,因此,臨床積極探索一種有效的檢查手段,在首診時,就能夠明確患兒缺氧性腦損傷的程度,并以此實施針對性的治療方案予以有效防治,這對于提升患兒生存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4]。
在本次研究中,經(jīng)頭顱CT診斷,結果提示確診49例,與病理診斷結果相對比,具有較高的一致性。此結果表明,頭顱CT在判斷缺氧性腦損傷時,具有顯著的作用,通過CT技術,可探查到新生兒缺氧性腦損傷的程度以及腦水腫、腦出血以及腦組織細胞壞死等諸多跡象,在觀察到各種腦損傷表現(xiàn)的同時,還能夠準確定位腦出血的位置,首診時,便能夠準確的判斷出新生兒缺氧性腦損傷的具體狀況,便于臨床醫(yī)師行合理有效的治療措施,以避免或減低漏診率和誤診率,有利于改善預后,促使患兒盡早康復[5]。除此之外,頭顱CT操作較為迅速、簡答,判斷準率較高,無創(chuàng)且安全可靠,故臨床可將其作為輔助檢查新生兒缺氧性腦損傷的主要手段。
總之,對新生兒缺氧性腦損傷進行判斷時,經(jīng)顱CT的作用較為重大,值得臨床進一步應用。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中醫(yī)醫(yī)院)
[1]張翔亞.磁共振擴散張量成像FA值在足月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中的應用[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5.
[2]李開憲. CT、MRI對于對新生兒腦損傷早期診斷、早期干預及預后的重要性[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10):51-52.
[3]趙惠鵬.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頭顱CT的檢測意義[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36):94.
[4]孫愛玲,陳立光.中重度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影像診斷及臨床療效觀察[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2,(04):527-530.
[5]吉庸,蔡成,裘剛,宋之君,陳一歡,顏崇兵,顧申楓.振幅整合腦電圖在足月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治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6,(04):39-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