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潔
[摘 要]在體驗學習中,教師必須重點關注其知識本位傾向,對體驗學習概念有明確認識,這是在體驗學習實施過程中的一個研究重點。體驗學習強調的是主體通過親身經歷而形成的對事物獨特的、具有個性特色的感受、情感和領悟,是在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探究的過程中,智慧地建構并生成自己的個性化理解。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體驗學習,是實現學生從“靜觀”走向“智慧行動”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體驗學習 親歷過程 個性化理解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9-056
體驗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義的方式。體驗學習作為新課程理念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被廣泛應用于數學學習中。
一、體驗學習的反思
基于對傳統(tǒng)學習方式,特別是以接受學習為代表的學習方式弊端的清晰認識,新課程理念積極倡導體驗學習的方式逐漸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亮點。但是,受傳統(tǒng)教育過分注重知識的權威性、學科本位、知識本位的影響,這種新型學習方式正在被迅速異化。有一部分教師將體驗學習簡單地看成是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不管是在課堂上教師單純地制造教學樂趣,還是讓學生在自主娛樂中體驗學習樂趣,這些對于學生的知識理解、接受既定的知識結論均沒有太大幫助。也有教師認為體驗學習就是讓學生親自動手或實驗操作,可以將一些無法單純用語言表達的知識,采用直觀觀察的方式理解。還有教師認為體驗學習的實施目的就是學以致用,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時間和機會,深化學習記憶及理解。在這些過程中,學生看似經歷了學習的過程,但最終結果還只是獲得了固定不變的普遍的知識結論。在這種缺乏學生個人見解和情感體驗的學習中,學生只能成為認識行為的“靜觀”者。因此,關于體驗學習概念的辨析和理解則成為實現學習方式創(chuàng)新的一個研究重點。
二、體驗學習的再認識
體驗學習是一種真正投入感情的學習活動。對于學生來說,需要設身處地去感受事物,在此基礎上實現自我感悟、自我深化的內在效應。體驗學習強調的是主體通過親身經歷而形成的對事物獨特的、具有個性化的感受、情感和領悟,是對經驗的升華與超越。相對于可以用語言、文字、符號系統(tǒng)公開表征的確定性“結果知識”而言,體驗學習是一種潛在的,個性化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過程知識”,是學生在親歷探究過程中的體驗、情感、個性化理解等共同構成的知識,這種知識的獲得是學生的“智慧行動”,是在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探究的過程中,智慧地建構并生成自己的個性化理解。
1.體驗學習是一種主體性學習
體驗學習的重點是要將學生的主體精神發(fā)揮出來。真正的體驗都是人內心世界的一種發(fā)展變化,是主體的覺醒,學生首先要將自己融入,在自我感悟中逐漸實現對主體角色的認同,如果在體驗中缺乏主體意識,那么就是一種虛假的體驗。因此,體驗學習要求學生一定要親自參與到知識建構的過程中,并在此過程中得到知識和情感的體驗。
2.體驗學習是一種情境化學習
“體驗”的“體”,意為設身處地、親身經歷;“驗”,意為察看、查考。所謂“體驗學習”,也就是將學生放置在一定情境中,積極引導學生自我感受和自我考察。教師可以依照具體的學習目標及學生特點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當然這一情境可以虛擬也可以真實。
3.體驗學習是一種個性化學習
體驗學習由于受到個人經歷的影響,均會帶有一定的主觀經驗和感情色彩。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基于行為、認知以及情感的參與,理性認知數學事實和相關經驗。體驗學習實際上就是在自我理論框架上認識主體的個性化學習方式之一,主要是通過學生自主研究、思索以及想象,從而實現自我知識感悟,構建自我知識框架。
4.體驗學習是一種反思性學習
古人一般將體驗解釋為“以身體之,以心驗之”。簡而言之,僅依靠學生身體力行中的“體”,并不能夠真正實現學習目標,重點還是依靠學生的自我經驗領悟、體察以及反思,也就是“驗”。因此,體驗學習的重點是反思內省,有效拼裝相應的思考隋品,從而整合成為自己的理論體系,甚至還會出現一些新觀點和新發(fā)現。
三、體驗學習的實踐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曾說:“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chuàng)造。”對于學生來說,則需要依照自我學習的知識,不斷地去發(fā)現新的知識和創(chuàng)造新的東西;對于教師來說,則是積極引導學生發(fā)現和創(chuàng)作新的知識,而不是單純的將現成的知識傳遞給學生。體驗學習就是學生在親自研究、思索、想象中領悟知識,逐漸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案例:
以“分數除以整數”為例,教師出示學習要求。
1.算一算:用自己的方法嘗試計算。
2.想一想:為什么可以這樣計算。
3.說一說:在全班交流你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