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菲+吳政梅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詞語盤點”版塊的教學應本著“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的理念,根據(jù)詞語個性、單元特點進行多樣化的教學。教學時可運用一些小策略:點詞入庫——牢記??;化詞入心——深理解;融詞入境——巧運用。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詞語盤點 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8-053
詞語教學是閱讀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人教版實驗教材從四年級上冊開始出現(xiàn)“詞語盤點”的內(nèi)容,它是對每組課文詞語的集中回顧,意在適當集中的再現(xiàn)一個階段所學的詞語。如何在教學“詞語盤點”時盤活詞語、點詞成金呢?筆者認為在單元盤點時運用如下策略十分有效。
一、點詞入庫——牢記住
“詞語盤點”的詞匯量大。雖說其中的詞語都是課文中出現(xiàn)過的,但根據(jù)“艾濱浩斯遺忘曲線”,在一組課文的教學之后,對詞語進行系統(tǒng)“盤點”是十分必要的。“詞語盤點”的教學若僅僅是讓學生機械地抄寫、聽寫,學生不但不能將這些詞語內(nèi)化,還會逐漸對其失去興趣,產(chǎn)生審美疲勞。因此,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記住詞語。
(一)給抄寫“瘦身”
寫錯別字是小學生最容易犯的錯誤,多筆少畫時有發(fā)生。如果讓學生一股腦兒抄寫“詞語盤點”中的“讀讀寫寫”的內(nèi)容,學生會顯得很吃力,加之這些詞語在課文學習時都已經(jīng)謄抄過,他們會覺得枯燥之極。因而,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學生在學習中反復識記仍不能鞏固的易錯字,或筆畫較多、結(jié)構(gòu)繁雜的難寫字,或特別重要的重點詞來抄寫。給抄寫“瘦身”,在查漏補缺的同時將學生從繁重的機械性抄寫中解放出來,使學生在輕松學習的同時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和質(zhì)量。
(二)讓聽寫“變臉”
以往的聽寫常常是“蘿卜白菜一鍋燉”,一次聽寫幾十個詞語,且都是“聽一聽、寫一寫”的模式,學生常常是聽得頭昏腦漲、錯誤百出。其實,聽寫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1.聽意思寫詞語。學生根據(jù)教師給出的詞語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這樣,不僅檢查了學生是否會寫這個詞語,還檢查了學生對這個詞語意思的理解,一舉兩得。
2.聽句子補詞語。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教師選擇含有“詞語盤點”中詞語的原文句子,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補充填空。這樣既聽寫了詞語,又回顧了課文的精彩句段。
3.聽此詞寫彼詞。即聽寫一個詞語,寫出它的近義詞或反義詞。通過聽此寫彼,不僅鞏固了詞語,還培養(yǎng)了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此外,還可以根據(jù)詞語的實際情況進行看動作寫詞語、看圖片寫詞語等。讓聽寫“變臉”,變了聽寫的形式,也變了聽寫的心情,同時提升了聽寫的作用。
(三)幫詞語“尋親”
實驗教材的每一冊課文都是采用專題的形式編排的,同一組課文反映的是同一主題。如四年級上冊第一組課文是描寫大自然的奇觀,“詞語盤點”中也以描述景物的詞語為主。這些詞語有寫顏色的:紫檀色、百合色、葡萄灰、茄子紫、金燦燦;有描繪水的:風平浪靜、漫天卷地、涓涓細流、滔滔江水……教師可引導學生分類整理詞語、記憶詞語。在分類整理、歸納的過程中使學生養(yǎng)成分析、比較、歸納的思維習慣。
一些結(jié)構(gòu)相同、組成形式類似的詞語也會出現(xiàn)在同一組“詞語盤點”中。我們可以讓學生照樣子找詞語,并進行仿寫積累。
結(jié)構(gòu)相同:AABB式、AABC式、ABAC式、ABCC式……
組成形式類似:含有一對反義詞的詞、由兩個近義字組成的詞 、由相同部首構(gòu)成的詞、表示比喻的詞……
這樣的詞語學習,變枯燥的讀一讀、寫一寫為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分類識記和積累,激發(fā)了學生主動積累詞語的興趣和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習得積累詞語的好方法。
二、化詞入心——深理解
學生從積累詞語到使用詞語,中間還需跨越一道江,那便是深層次理解詞語,那座渡江的橋便是語境。由于詞語的多義性和使用上的靈活性(可以臨時改變用法和詞性),有些詞離開了具體的語境,往往難以理解。因此,必須讓學生在語境中想象理解、遷移運用。這樣,學生大腦中的陌生詞匯才能很快地轉(zhuǎn)化為語言儲備。
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走進詞語背后的故事,從挖掘字詞的內(nèi)涵入手,來個“詞語身世大普查”。
1.了解造字的巧妙。如“攀”就是“大手抓住木扶手中間的鐵鏈”。從字的構(gòu)成來理解字義,然后又回歸語境“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學生就能深刻理解并記住“攀”的詞義。這樣的方法在幫助學生理解字義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2.區(qū)別“孿生兄弟”。如“震撼”“遺憾”兩個“hàn”讀音相同,意思相近,學生書寫時極易混淆。如何區(qū)分呢?只能將詞語置入語境中?!罢鸷炒蟮亍贝颂幍囊馑紴椤皳u動”; “這次看不到草地上的那些花兒,真有點兒遺憾”此處的語義為“感到惋惜”?!昂场笔潜粍拥?;“憾”是主動的,發(fā)自心靈的。這樣一區(qū)分,就不易錯了。
3.探究一詞多義。如《紀昌學射》中:“兩年以后,紀昌的本領(lǐng)練得相當?shù)郊伊?。”“到家”一詞有很多種意思,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讓學生明白“到家”就是指“有相當高的造詣”。
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實踐活動豐富詞語的意象、意味、意蘊,讓學生了解詞語所包含的意蘊、故事,能使學生真正走進詞語,理解詞語,為今后使用詞語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三、融詞入境——巧運用
“詞語有溫度,字詞知冷暖。”當詞語被作者當成抒發(fā)情感的工具時,每一個詞語都是有溫度的。因此,教學時可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語境,讓他們在語境中反復涵泳,進而將詞語內(nèi)化成自己的語言。
(一)文本重構(gòu),增強詞語力度
教材所選的文章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語言規(guī)范、上乘,可謂精品語言。借助“詞語盤點”中的詞語,或復述課文中的某個重點情境,或評價人物的特點,或表達自己的觀點等都是運用語言的不錯途徑。在此過程中,學生將詞語納入自己的語言體系中,用自己的語言對課文情節(jié)進行再次加工、組合,詞語被感知、理解、強化、運用,在主題體驗中獲得了持久的生命力。
(二)言語實踐,提升詞語效度
借助一個單元甚至一冊書的“詞語盤點”,還能進一步拓展延伸,進行綜合習作。如寫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習作“大自然的啟示”,可引領(lǐng)學生回憶“詞語盤點”中的相關(guān)詞語,進行初步歸類。例如,描寫人物動作的:爭先恐后、魚貫而出、氣喘吁吁等;寫神情的:若無其事、欲出又止、避開、揭開等;寫心理的:隨心所欲、見死不救等。然后,引導學生將這些詞語運用到習作中。于是,在學生的習作《捏雞蛋的啟示》中有了這樣靈動的語言:
捏雞蛋的實驗即將開始,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舉起了小手,都希望自己是第一個捏雞蛋的。
看著那枚本以為輕而易舉就能捏破的雞蛋仍安然無恙地躺在手心,我認為把雞蛋捏破無疑是異想天開。
……
最后,老師為我們揭開了謎團,原來雞蛋表面的曲面結(jié)構(gòu)能夠很好地分散它所承受的壓力。因此,即使雞蛋殼很薄,也能夠很好地抵抗外界的沖擊!
這樣的言語實踐,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積累的內(nèi)驅(qū)力,真正使學生習得的大量詞匯內(nèi)化為積極語言,靈活運用于口語表達和寫話之中。
詞語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chǔ),我們應本著“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的理念,深入耐心地琢磨每一組“詞語盤點”編排的特點,根據(jù)詞語個性、單元特點進行多樣化的教學,以“盤活”詞語,使之真正做到入庫、入境、入心,從而真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