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強 沈玲
摘要:分析了高校傳統(tǒng)全檢考勤方式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改善措施。首先,改變傳統(tǒng)“串行”的名單采集方式為“并行”的卡片采集方式,縮短了名單采集時間;然后,以Excel為平臺設計了一套快速錄入系統(tǒng)以輔助教師進行實到學生名單錄入,縮短了錄入時間、保證了錄入準確度;最后,將提出的改善措施在一門公共選修課上進行了應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關鍵詞:改善;全檢考勤方式;名單采集;名單錄入;快速錄入系統(tǒng)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7-0021-02
前言
考勤是提高高校課堂出勤率、保證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從考勤方式進行劃分,可將課堂考勤分為抽檢和全檢。抽檢是對應到學生進行隨機抽樣檢查,雖能節(jié)約課堂時間卻不能將未出勤學生全部檢出,會給投機學生以僥幸逃課的機會。全檢則是對應到學生進行全部檢查,不給逃課學生以可乘之機,相對于抽檢來說效果更好。然而,全檢的最大缺陷是采集實到學生名單占用時間長,故研究并提出高效的全檢考勤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一、傳統(tǒng)全檢考勤方式問題分析
傳統(tǒng)的全檢考勤方式中,名單采集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利用儀器設備進行采集,主要有刷卡方式[1,2]、人臉識別方式[3]、指紋采集方式[4]等。但這種方式的缺點有兩個:其一是成本高,需要相應的硬件設施作為支撐,如刷卡機、RFID學生卡、人臉識別器、指紋識別器等;其二是會給學生造成緊張感,因為課間時間較短,學生需提前到所在教室排隊進行名單采集。基于此,筆者認為這種全檢考勤方式當前不適合我國大多數(shù)高校。第二種是通過課堂點名方式進行采集。這種方式簡單、成本低,為我國大多數(shù)高校所采用。然而,這種名單采集方式也存在重大缺陷,即當應到人數(shù)較多時,它會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降低課堂利用率。設某門課程應到N 人,實到人數(shù)為N 人,點名速度為V 人/分鐘,則點名時間T =N /V ,占用學生時間T =T N 、教師時間T =T 、總時間T =T +T =T (N +1)=N (N +1)/V 。從T 的公式可以看出,總時間與N 、N 呈正相關關系。以每次課程時間為100分鐘計,課堂利用率η =(1-0.01T )×100%,可見,課常利用率與N 呈負相關關系。
二、改善措施
傳統(tǒng)的名單采集方式實際上采用的是“串行”方式,無論是在課前還是課中進行,都會占用學生大量的時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文提出采用“并行”方式,即采用卡片進行實到學生名單采集,由于卡片的填寫屬于并行工作,故稱之為“并行”方式。具體方法如下:
1.準備工作。為了采集實到學生名單并提高后續(xù)錄入工作效率和準確度,需在課前做好兩項準備工作。一是準備足夠數(shù)量的小卡片,每個小卡片尺寸不用太大,只要能寫下一個數(shù)字和姓名即可??ㄆ衫梦挠∈已b訂后的邊角料并對其進行適當裁剪而得到。二是為每個學生編制一個唯一的序號(從1~N 的自然數(shù)),將序號告訴學生并讓學生識記本人序號。
2.實到學生名單采集。將準備好的卡片發(fā)放給學生,令學生在卡片上正確填寫自己的序號和姓名,然后收集卡片。設此項工作所花時間為T ,顯然有T <3.實到學生名單錄入。教師在課后將采集到的實到學生名單準確錄入統(tǒng)計系統(tǒng)。設此項工作所花時間為T 。
通過本次改善后,新的全檢考勤方式將占用學生時間T =T N 、教師時間T =T +T 、總時間T =T +T =T (N +1)+T ,以每次課程時間為100分鐘計,課堂利用率為η =(1-0.01T )×100%。容易看出,當N 、N 較大時,新的考勤方式相對于課堂點名方式而言,能使總時間得到大幅縮短、課堂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然而,若不采用快捷的方法進行錄入,為了保證錄入名單的準確度,會使T >>0,使得T >>T ,即將大幅增加占用教師的時間,故需進一步改善。
基于此,以Excel為平臺,開發(fā)了一套快速錄入系統(tǒng)以輔助教師進行實到學生名單的錄入,使名單錄入變得快捷、準確,使占用教師的時間得到大幅縮短。具體方法如下。
1.設計考勤總表,工作表名稱為“考勤總表”,用于記錄考勤結果,其結構如圖1所示。
2.設計快速統(tǒng)計表,工作表名稱為“快速統(tǒng)計表”用于輔助教師課后快速正確錄入實到學生序號、核對學生姓名并給出考勤結果,其結構如圖2所示。
其中相關公式設計如圖3所示[5]:
其中,“序號”列用公式直接從“考勤總表”中將學生序號引用過來,若“考勤總表”中的序號有所刪減,則此列序號會自動更新;“姓名1”列用Vlookup函數(shù)從“考勤總表”中查出“序號”列序號對應的學生姓名,該列用于核對將“統(tǒng)計結果”列復制到“考勤總表”后是否錯位以免造成重大失誤;“簽到”列用于教師錄入卡片上的序號,錄入不分順序;“姓名2”列用Vlookup函數(shù)從“考勤總表”中查出簽到列錄入的序號對應的姓名,教師錄入一張卡片上的序號后,只需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核對卡片上的姓名與“考勤總表”中該序號對應的正確姓名(“姓名2”列)是否一致,“統(tǒng)計結果”列用if函數(shù)判斷“序號”列中的每個序號是否在簽到列中出現(xiàn),若未出現(xiàn),則表明該生缺勤,填入“K”,否則填入空值“ ”。3.實到學生名單錄入。教師在課后借助快速錄入系統(tǒng)將采集到的實到學生名單準確錄入統(tǒng)計系統(tǒng)。待教師將所有卡片全部錄入完畢后,將“統(tǒng)計結果”列通過“復制”、“選擇性粘貼”、選“數(shù)值”,以靜態(tài)數(shù)據(jù)的方式復制到考勤總表的相應列。設此項工作所花時間為T 。
通過本次改善后,最終的考勤方式將占用教師時間T =T +T 、總時間為T =T +T =T (N +1)+T ,容易看出,T <
三、應用分析
上述改善措施已在筆者一門公共選修課上加以成功應用。該公選課共有4個平行班,對每個平行班均采用相同的方法進行考勤。改善前采用課堂點名方式進行全檢。課堂點名時間T =150/15=10分鐘,占用學生時間T =10×120=1200分鐘、教師時間T =10、總時間
T =150(120+1)/15=1210分鐘,課堂利用率為η =1-
0.01×10=90%。
第一步改善:采用卡片方式采集實到學生名單。改善后,新的全檢考勤方式占用學生時間T =3×120=360分鐘、教師時間T =3+80=83分鐘,總時間T =
3(120+1)+80=443分鐘,課堂利用率η =1-0.01×3=97%。相對于課堂點名考勤方式而言,總時間縮短了63.4%,課堂利用率提高了7.8%,但是,占用教師時間卻增加了T -T =83-10=73分鐘,即增加了7.3倍。
進一步改善:借助快速錄入系統(tǒng)進行實到學生名單快速錄入。改善后,新的全檢考勤方式占用教師時間
T =3+10=13分鐘,總時間T =3(120+1)+10=373分鐘。相對于點名全檢考勤方式而言,總時間縮短了69.2%,占用教師時間增加T -T =13-10=13分鐘,僅增加了30%。容易看出,隨著N 、N 的增大,改善效果將更為顯著。
四、結語
高效的課堂考勤方式是提高課堂出勤率的重要手段,對于保證教學質(zhì)量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本文提出的改善措施,不僅可以提高課堂全檢效率,而且可以保證考勤準確度,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樂潔.課堂刷卡考勤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報),2013,10(4).
[2]沈小鳳,安鵬,黃霞,等.基于RFID技術的課堂考勤系統(tǒng)設計[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2,24(2).
[3]蘇草,林亞朋.基于人臉識別的移動終端課堂考勤系統(tǒng)[J].智慧城市,2014,(4).
[4]高通.高校指紋考勤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重慶大學,2011.
[5]盧詳,編著.Excel函數(shù)實例[M].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