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位演員,從影近四十年,母親是她扮演得最多的角色:從任勞任怨的農(nóng)家婦女到英姿颯爽的女將軍,從母愛無疆的老媽媽到權謀霸道的武則天,她的熒屏履歷,已經(jīng)足夠書寫一部新時期影視劇的“母親簡史”
在各類公共場合,總有粉絲親切地稱她為“媽媽”,她也不吝打趣自己說:“演這么多媽,自己快成‘中國第一媽了?!痹捳Z間,猶如親人間的輕嗔,流露出的卻是數(shù)十年來與“母親”充滿愛意的羈絆。她就是被稱為“中國熒屏第一母親”的宋春麗
1951年,我出生于河北冀縣(現(xiàn)冀州市)胡同里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一家人擠在十平方米的老四合院里,家中什物,唯有一張八仙桌、兩張方凳子和一張床。回憶起與母親相依為命的童年,生活的清苦猶覺心酸。
母親,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她的女紅。小的時候,我的衣服和上學用的書包,都是母親給縫的。母親本是殷實人家的女子,然而后來家道中落,飽嘗人間苦難,當過老媽子,撿過破爛,也要過飯,還蹲過日本人的監(jiān)獄。母親最大的遺憾就是不識字。所以,從小時候起,我便下決心要替母親寫一本書,用文字書寫母親的一生。只是未想到,我的這本書終究沒有付諸紙墨上,卻活在了熒屏間。
1964年10月1日,我身著戎裝入伍,離開了生活了十三年的家,成長為一名文藝兵。在上級領導“又紅又?!钡慕虒?,隨戰(zhàn)友走遍大江南北,從邊防哨所到地震災區(qū),為人民子弟兵送去藝術的溫暖。軍旅生涯的磨煉,讓我有了一顆勇敢的心,也使我有勇氣為自己編織更加絢爛的演藝之夢。1979年,我參與影片《苦難的心》的拍攝,并由此踏上了影視表演的漫漫長路。
在部隊的日子,唯有靠三年或更久一次的假期,才能回家看看父母。成為演員以后,工作漸多,能陪伴母親的日子便更少了。我是一個使命感很強的人,為了不讓別人失望,寧愿對自己苛刻,所以生活節(jié)奏會非常緊張匆忙。面對自己個性里的“較真”,我有過自豪,也有過無奈。我塑造了許多活靈活現(xiàn)的母親形象,卻倍感愧對自己的母親。
那時候年輕,一演起戲便無暇顧及母親,拍戲累了回家老是一言不發(fā),甚至有時候把氣撒在媽媽身上。雖然拍戲間隙,我總是盡量抽空趕回家里陪媽媽。在母親晚年,甚至拉著母親走遍了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幫母親完成“尋根”的心愿。但總覺得做得不夠不好。
2008年,媽媽永遠地離開了。想要為母親寫的書,再也無法兌現(xiàn)。但對我而言,與母親的緣分卻并未終止。我將自己的人生和濃烈的情感揉碎在角色里,以己為筆,以情為墨,在熒屏上書寫出了一個大寫的“母親”。在《九香》中,扮演的農(nóng)村寡婦“九香”為了五個孩子而犧牲了自己的感情;在《浮華背后》中,扮演的海關女關長杜欣平為了抗爭罪惡并保護愛子不惜身陷囹圄;在《窮媽媽富媽媽》里,扮演的田芳以超人般堅韌的母愛托起了墮入深淵的兒子……數(shù)不清的母親形象,觸動了無數(shù)觀眾的心弦。有人說我所塑造的母親已經(jīng)超越了個人的形象,“喚起了一種共同的民族記憶”。
是母親成就了我。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在“母親”這本未完成的書上,“筆”耕不輟,只為完成一個多年前最樸實無華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