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西南交通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四川成都611756)
淺談敦煌壁畫
——張大千臨摹的意義
張潔
(西南交通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四川成都611756)
敦煌壁畫所具有的文化意義、歷史意義,想必我也不用再多說。它匯聚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的精華,代表著古代最廣大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但是讓人心痛的是它不但被掠奪而且直到今天還在被大自然侵蝕。在此我們不得不感謝張大千,他深入敦煌莫高窟考察研究,不斷向世人展示敦煌獨特而寶貴的藝術,從而推進了敦煌藝術的保護和研究。
敦煌壁畫;藝術探究;藝術傳承
敦煌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qū))的交匯處,因曾經(jīng)的輝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而聞名于世。它就像一塊巨大的寶藏,而敦煌壁畫就是這寶藏中的瑰寶。這塊藝術瑰寶曾吸引了無數(shù)藝術大師前來探究,其中一位就是張大千。他通過歷時兩年的時間,潛心鉆研,用一腔熱血與滿目熱愛去撫摸這塊瑰寶,在領會其中深意后,臨摹壁畫、鉆研技巧,終成為一代大師。
1941年春,享譽海內外的國畫大師張大千,懷著對敦煌莫高窟的無限向往之情,不顧家人與親友的反對,踏上了去往敦煌的艱難旅程。他們穿越千里黃沙,萬傾戈壁,一路上餐風宿露,歷盡艱辛。當張大千第一次走進洞窟時,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這就是我夢寐以求的敦煌!你比我想象的更宏大,更輝煌!自此他帶領眾徒弟開始了臨摹敦煌壁畫的浩大工程中。
兩年間臨摹出276幅尺寸大小不同的壁畫,包括本生、佛經(jīng)、經(jīng)變、因緣故事及建筑彩繪圖案等,囊括了我國從4世紀到14世紀的歷代造型藝術。張大千先生將自己在敦煌莫高窟中潛心鉆研探究的成果以論文的形式向大家展現(xiàn),其發(fā)表了一篇11000余字的論文《談敦煌壁畫》,深入解析了敦煌壁畫對中國繪畫的影響。這篇論文論述了張大千對敦煌壁畫的研究心得,是一份研究“敦煌學”極具價值的文獻?!岸鼗蛯W,今日文化學術研究之主流也。大千先生臨摹北朝唐五代之壁畫,介紹于世人,使得窺見此寶之一斑,其成績已超出以前研究的范圍?!边@是與張大千先生同一時期在研究敦煌壁學方面的重要領軍人物陳寅恪對張大千先生的評價。
在印度巡游考察期間,張大千先生也對印度壁畫進行了深入的了解,探討了敦煌壁畫與佛教源頭印度繪畫藝術的關系。他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石窟是佛教寺廟的原始形式,敦煌壁畫故事多源于印度的佛緣故事,但有所不同的是,敦煌壁畫的技法依然是傳承了中國的傳統(tǒng)畫法,經(jīng)過幾千年的沉淀、積累,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和中國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敦煌藝術。他指引了后者們對敦煌文化的探究方向,并推動了敦煌藝術文化的進一步發(fā)展。
初到敦煌,張大千就急于把敦煌文化分享給世人,它通過舉辦畫展的形式,分享給世人。在蘭州舉辦過一次畫展,受到了極大反響?;氐匠啥己?,又于春節(jié)正月初一,借提督街一家銀行大樓舉辦了“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展”,這次展覽,當時譽為盛事。與此同時配合出版了《大風堂臨摹敦煌壁畫第一集》,以擴大影響,利于流布。張大千3年敦煌之行,其畫風的改變,從這本畫集中已見端倪。史學家陳寅恪在看完重慶畫展后評介云:“……何況其天才特具。雖是臨摹之本,兼有創(chuàng)造之功,實能于吾民族藝術上另辟一新境界……”
張大千的幾次臨摹壁畫展反響很大。當時一些藝術青年,便是因看了畫展而遠赴敦煌,為敦煌學的研究默默貢獻了一生,如敦煌學家段文杰、史葦湘等。與畫集同時印行的還有一冊《大風堂書畫錄》,詳細記錄了張大千收藏的歷代書畫精品。這本書現(xiàn)在要找,恐非易事。
張大千不單單把它熱愛的敦煌藝術展示給中國同胞,藝術交流是不分國界的,他同時將敦煌文化展示給國外,讓全世界對中國壁畫藝術刮目相看。他是最早向國外宣傳、展示敦煌藝術的藝術家。1949年在印度的邀請下,張先生攜帶了近56件敦煌壁畫臨摹作品,去印度辦畫展,率先向世界展示了敦煌藝術的魅力。此后,張先生又不間斷的去了二三十個國家,舉辦了近200次的畫展,每次畫展都會展出他最愛的作品,讓眾人體會到敦煌藝術的博大精深。
在張大千臨行敦煌前就有了解到,敦煌莫高窟屢遭破壞和盜竊,便帶頭呼吁大家保護。當張先生到達敦煌后,發(fā)現(xiàn)敦煌石窟中的許多石窟已經(jīng)塌陷,甚至一些石窟已經(jīng)被風蝕、填埋了,大量藝術瑰寶被盜竊、流失,很是心痛。可想而知,許多珍貴的敦煌壁畫,已被風沙、雨雪,侵蝕而脫落了,破壞程度嚴重。張大千先生一邊抽空調查研究,詳細的搜集整理各個洞窟的原貌、現(xiàn)狀及缺損狀況,一邊在臨摹期間對破損的壁畫進行修補,使其盡量恢復原貌,從而給后者研究敦煌文化帶來極大的幫助。
在1952年,張先生在偶然間看到了,流落在國外多年的敦煌經(jīng)卷和遺書。倍感心痛,出于對敦煌文化的熱愛以及對國家文物的保護,張先生不惜重金將這些經(jīng)卷文物買回,并轉交給國家文物管理局,使得這些流失在外的瑰寶重新回到祖國。
張大千的敦煌壁畫臨摹在學術上給世人帶來不朽的探究意義,同時在敦煌藝術上保護、整理、和研究上的貢獻也是不可磨滅的,感謝張大千先生為敦煌藝術的付出。
[1]張大千.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M].成都:四川美術,北京:和平出版社,1984.
[2]東巴.論張大千繪畫藝術與敦煌石窟藝術的內在聯(lián)系[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3(01).
K879.41;J209.2
A
1005-5312(2016)02-01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