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瑞鑫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5-000-01
摘 要 體育可以增強學生體質,關注學生身體、生理、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其重要特性之一是在體育運動中互相合作,在合作中愉悅自己,快樂大家,學會共同生活、學會與人相處是新世紀所要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
關鍵詞 體育教學 團隊精神 合作
一、中學生缺乏團隊精神的原因
當今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社會需要的是具有較好合作能力和較強團隊精神身心健康的人才,據(jù)調查,在眾多企業(yè)給大學生的建議中,要畢業(yè)生能吃苦耐勞占53%,增強團隊合作精神占35%,可見培養(yǎng)中學生團隊精神的重要性。中學生缺乏團隊精神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在我國計劃生育的影響下目前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比較寵愛,不忍心讓孩子吃苦,所以現(xiàn)在較多學生以自我為中心。
(二)由于我國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學生都生活在較富裕的家庭中,已經(jīng)不需要像上一代那樣解決溫飽和吃一些苦,可以說現(xiàn)在的大多數(shù)學生還不知道苦的真正味道,特別是經(jīng)濟較發(fā)達地區(qū)。
(三)學校和家長平時對學生培養(yǎng)最多的是學習,對于團隊合作精神沒有足夠的重視,甚至有家長認為學生只要成績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
二、團隊精神的概念
團隊是由兩個以上相互依賴的承諾共同的規(guī)則,具有共同愿望,愿意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的互補技能成員組成的群體。通過相互的溝通,信任、合作和承擔責任產(chǎn)生群體的協(xié)作效益從而獲得以個體成員績效總和大的多的團隊績效。
三、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杰出團隊的顯著特征便是具有共同的愿望與目的,因此,建立團隊的首要要素便是建立團隊共同的愿望與目的,由于人的需求不同、動機不同、價值觀不同、內心的恐懼不同,因此要讓目標趨于一致,也是極為困難的。但是,俗話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能有具有同理心加上熟練的技巧,建立共同的目標還是不難的。
(一)建立團隊組織領導,強化團隊聯(lián)系
在體育課的教學中體育教師要注意在建立組織的基礎上強化團隊之間的聯(lián)系。每個團隊中都要有自己的組織領導,采取一些應聘競爭的方式,在團隊中擔任一定的職務。首先,要健全一種有利于小組的有效監(jiān)督和約束機制,營造一種團結干事的工作范圍,培養(yǎng)學生整體配合的協(xié)作精神,形成分工不分家,互相支持和努力工作的習慣,其次,相信每位同學,讓每位同學都能有擁有自我發(fā)展的空間,但要破除個人主義唯我才行,夜郎自大的傲慢心理。第三,尊重每一位同學,讓每一位同學都學會包容、欣賞、尊重其他同學的個別差異,使每個團隊產(chǎn)生團結感,樹立共同目標。
(二)組織協(xié)調與團隊的關系,培養(yǎng)人人參與
在教學中為了加強學生的凝聚力,培養(yǎng)學生主人公的責任感,體育教師有目的的走進每個團隊與學生一起參加活動,一起探討在體育課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急于把教學內容灌輸給學生,而忽視對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評價、自我教育的能力培養(yǎng),在體育教學中多運用合作學練,把體育競賽、體育游戲引入課堂,克服一些學生的惰性,在主動與被動之間認識了自我,找到自信。如:1.在迎面接力比賽中,每個小組為了完成各小組的利益不計較個人快慢,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按照小組內一致同意的方案進行比賽。2.在體育節(jié)和運動中團體分工更加仔細,體育委員與各小組成員共同擬訂詳細分工方案,指定各小組負責黑板報、解說詞、拉拉隊、服務、成績報告、安全、班級排名、運動賽前心理輔導等一系列問題,通過比賽相互協(xié)作、相互幫助、共同完成任務,增強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團隊精神。
(三)建立團隊制度,加強紀律教育
體育教學一般在室外活動范圍廣,內容變化多,受外界干擾大,沒有一個良好的組織規(guī)范,紀律約束就無法進行教育。如:集合、整隊、隊行、隊列變換,限制在一定時間內的動作以保證教學順利進行。因此,要使學生明確一個思想品德作風良好的整體是校風、班風的窗口,從而引導他們建立必要的制度,制定一套完整嚴密的制度對每個團隊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建立良好的團隊制度可以規(guī)范教學行為,例如:良好的紀律、嚴格的考勤、團結互助和安全教育、愛護與運動場地和器材等,具備這些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新局面的出現(xiàn),學生能夠積極配合體育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提高體育課的教學效果,建立健全制度時應遵循一定的原則、導向性原則是管理團隊的整體目標和方向,整體性原則是為了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學生,可控性原則要求團隊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的進行調整和控制,保證整個課堂的有序進行,有效性原則要求合理有效利用場地器材、人力、時間等資源,保證體育課堂獲得最大的利益。
(四)在教學之余,學校應出臺多項競賽活動和舉辦體育文化節(jié)
舉辦體育文化節(jié)和運動會是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的平臺,學校在出臺競賽和體育文化的項目上,應充分考慮既適合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又能體現(xiàn)班集體建設的項目,如:籃球、足球、排球、連腳板、田徑比賽中的接力項目、體育游戲等。以適應不同群體的學生參加活動并在其中得到鍛煉,讓他們加深對團隊的理解,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意識,使他們懂得個人和全局的關系,培養(yǎng)他們團隊協(xié)作互相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從而逐漸加深對團隊構成的認識,更加熱愛自己的團隊。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中多采用體育游戲的教學,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也讓學生增強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時也增強了社會適應的能力,讓學生真正健康地成長。學習團隊精神,就是使學生懂得如何與人合作,讓學生在將來的社會大潮中,不會受到大潮的沖擊。
參考文獻:
[1] 王科.在體育教育中培養(yǎng)了學生團隊精神[J].遼寧教育行政院學報.2005.4.
[2] 方正泉.論大學生團隊精神的培育[J].江蘇高教.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