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平
摘 要:如今,隨著新課程教育在我國的不斷深入,初中語文教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然而,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卻對一種現(xiàn)象深感困惑:在課堂上教師講課講得興致勃勃、激情澎湃,但是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興趣卻是十分淡薄,課堂氣氛十分壓抑沉悶,學生常常對提出的問題視而不見,幾乎沒有人會主動舉手,課下作業(yè)也是應付抄襲。總之,教師所進行的一切教學行為學生都不予配合,因此,對課堂教學中學生不配合的現(xiàn)象進行深入剖析和研究,就變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關鍵詞:初中語文;中學生;學習活動
課堂是我們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主要陣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是,當今的教學局面是,課堂教學成了教師一人的獨角戲,學生沒有積極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欲望,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度,是我們當前應該重點研究的問題。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不配合的現(xiàn)象進行幾點闡述。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不配合原因的簡要分析
1.教師方面
學生之所以對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行為不予配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呆板陳舊、枯燥無味,沒有引人入勝的情境,沒有聲情并茂的講解,學生感受不到語文學習的豐富多彩和精彩有趣,對于教師所進行的教學活動自然也就毫無興趣,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時,學生自然也就沒有配合的欲望。
另外,部分教師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思想觀,把教學目標設置在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上,因此一節(jié)課從頭講到尾,填鴨式、注入式的講解方式特征明顯,教學節(jié)奏快,學生的思想跟不上教師的進度,在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時,學生由于思想緩慢也就沒有了對教師教學活動進行配合的能力。
2.學生方面
在課堂上,我們經常會看到某些學生在舉手時猶豫不決,這類學生大部分都是因為對自己缺乏足夠的信心,而且自尊心極強,一旦回答錯誤,就會覺得丟人、自卑,所以十分在乎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評價,所以,如果不是有十足的把握,他們不會積極主動地舉手,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緘口不言,因此也就有了學生對我們的教學行為不予以配合的現(xiàn)象。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不配合的原因還包括很多其他方面,在此筆者不再一一闡述,希望廣大教育工作者都能認識到這方面的問題,并積極進行改進,從而使學生不予配合的現(xiàn)象逐漸得到改善。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改變學生不配合現(xiàn)象的措施
1.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增加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致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摒棄傳統(tǒng)一言堂、注入式的教學方式,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使語文課堂變得精彩有趣,從而產生積極參與課堂的興致,這樣一來,對于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學生也會給予最積極的配合。
比如,在學習《春》這篇課文時,一上課我就對學生說:“自古以來,描寫春的詩文有很多,如‘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朱自清描寫的我國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陶醉在美麗的春光中吧。”接著,我給學生播放了課文朗讀錄音,同時投影屏幕顯示各種春天蓬勃生機的迷人景色,并要求學生邊聽朗讀邊思考:(1)朗讀的語氣、語速、語調分別是怎樣的?(2)本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3)文中具體描繪了哪五福春景圖?(4)抒發(fā)了作者對春天怎樣的感受?……這樣,我通過運用生動精彩的語言進行新課導入,并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形象直觀的圖片并播放錄音,創(chuàng)設一種直觀式的教學情境,即,在聽錄音的過程中認真思考我所提出的問題,之后積極發(fā)言,闡述自己所得出的答案,為我們接下來教學活動的教授做了鋪墊。
2.積極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并注重評價的發(fā)展性原則,調動學生的配合熱情
實施激勵性評價,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和滿足感,如此,學生就不會再由于自卑、膽怯心理而在與教師進行互動時猶豫不決,而是積極地配合教師所有的教學行為,調動學生配合的熱情。
比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提問是我們經常采取的一種教學手段,在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我們不要簡單地說“正確”“對”“坐下”就算是對學生的回答和配合行為進行了評價,而應使用各種肯定性和贊美性的語句,這樣,對學生進行激勵性教學評價,學生由于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感,自卑感會逐漸消除,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在日后我們進行各種需要學生配合的教學行為時,學生都會煥發(fā)出極高的熱情。
總之,不配合、配合不理想的課堂,每個教師都會遇到,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實際情況去積極探索和研究有效的解決策略,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與教師進行積極配合的互動過程,廣大教師也能由此產生較強的教學熱情和創(chuàng)造性,進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嚴成翠.對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的探討[J].新校園:中旬,2015(9).
[2]單黎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