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摘 要:音樂是時代的旋律,歌聲是時代的象征,歌曲中的歷史是生動活潑的,它有別于歷史教材,但又可以作為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在歷史課堂中適當?shù)乩?,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思考,較好地進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在利用音樂與歌曲的過程中必須注意有效性與真實性的結合,在收集的過程中進行整理,把其作為一種新的課程資源加以利用,做到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收獲歷史知識,感悟時代特征。
關鍵詞:音樂資源;興趣;有效;思考;鑒別
歷史是豐富多彩的,是生動活潑的,許多學生對歷史本身很感興趣,喜歡通過各種方式去了解歷史,但對歷史課興趣卻不濃,甚至還覺得枯燥乏味。在新一輪課程改革尤其在新高考模式下,能否抓住契機讓高中歷史課程重新煥發(fā)生機與活力,成為老師探究的一個新方向。如何讓豐富的歷史知識通過生動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如何讓歷史課更加符合高中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和興趣需要,以此點燃學生對歷史課的學習興趣,積極利用各種豐富的歷史資源無疑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在現(xiàn)行的教材編寫和考試模式下,學生接觸較多的資源是文字和圖片資源,對有著直觀生動感、反映時代特征的音樂資源卻接觸較少。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老師可以去利用和挖掘這一資源,將歌曲和音樂作為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引入歷史課堂,讓學生在歌聲中尋找逝去的歷史,在音樂中聆聽時代的旋律。音樂既可以成為歷史課堂的延伸,幫助學生學習歷史知識,也可以陶冶情操,還可以通過解讀歌詞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加深對歷史知識的認識與體會,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正如俄國著名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所說:“音樂的魔力,足以使一個人對未能感覺的事有所感覺,對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變?yōu)榭赡堋!?/p>
在利用歌曲和音樂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利用音樂歌曲,激發(fā)學習興趣,陶冶情操
歷史課程改革提出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因此鼓勵教師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改革。音樂歌曲作為時代的產(chǎn)物,以其形象具體、生動活潑的特點,構成了一部流動的歷史,給予了學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豐富了歷史課的內(nèi)容和情趣,使學生能夠在輕松快樂的學習中掌握知識,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史興趣,這是傳統(tǒng)單一的課程資源所無法比擬的。音樂走進課堂可以在課前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課堂中運用,能調節(jié)課堂的氣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課后使用,能進一步升華情感,加深對歷史的感悟與體會。在不同的時間點選用合適的音樂,甚至可以超越我們文字的講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講到“抗日戰(zhàn)爭”這節(jié)內(nèi)容之前,先播放學生比較熟悉的《保衛(wèi)黃河》這首歌,歌曲開始“但是,中華民族的兒女啊,誰愿意像豬羊一般,任人宰割,我們抱定必死的決心,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華北,保衛(wèi)全中國”這幾句鏗鏘有力的話一出,學生的學習情緒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緊接著跟著歌詞“風在吼,馬在叫——……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端起了土槍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這個曲調馬上就能讓他們體會到當時中國抗日戰(zhàn)士的堅強與決心,激發(fā)他們進一步了解中國抗戰(zhàn)的基本情況,這種情緒的感染力可以延伸到整節(jié)課,學生的學習效率明顯提高。
如何讓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得到盡可能長時間的維持,在課堂中我們也可以適當插入音樂,如在講到宋代的文學成就時就播放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边@時即使不用過多的語言講解,學生在輕聲哼唱的過程中,跟著曲調已經(jīng)能體會出當時歌詞創(chuàng)作的背景及婉約派詞的特點了,這種感覺應該比文字感覺來得更深刻些。音樂是歷史的一種呈現(xiàn)方式和載體,在聆聽它的韻律時,學生能從中體會時代的特征,感悟歷史的發(fā)展。
二、利用歌詞,巧妙設問,啟發(fā)學生思考
很多歌曲的創(chuàng)作都會反映一個時代的特色,好的歌詞內(nèi)容也可以說是一部歷史的縮影,講述某段歷史或某個事件時,播放一首合適的歌曲還可以啟發(fā)學生去思考歌詞所反映的問題,比如在復習《辛亥革命》或《孫中山》時,我曾經(jīng)播放了《走向共和》的主題曲《歷史的火山》:“一年年花開花落 冬去春來 草木又蓬勃,一頁頁歷史翻過 前浪遠去 后浪更磅礴,一座座火山爆發(fā) 天崩地裂 君王美夢破,一頂頂皇冠落地 斗轉星移 世事有新說?!蔽揖徒Y合前后知識設問:“火山”比喻什么?它為什么會爆發(fā)?君王美夢如何走向破滅?接下來:“一滴滴水滴石穿 粉身碎骨 志向永不舍,一曲曲浩蕩長歌 起伏回響 悲壯動心魄,一代代仁人志士 救國救民 上下求索,一輩輩英雄好漢 前赴后繼 熱血染江河”又可以聯(lián)系前后知識,讓學生系統(tǒng)地回顧:近代中國有哪些仁人志士為救國救民進行過探索,他們探索的結果如何?探索過程中有怎樣的特點?結合他們的探索活動和這段歌詞你又會有怎樣的體會?在聽歌的過程中這一系列的設問,將學生的思維火花點燃,讓他們通過歌詞去思考歷史、感悟歷史,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又得以實現(xiàn)。
一段歌詞就是一則史料,也是一段真實的論據(jù),因此在利用歌詞教學的過程中,對老師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我們需要對歌詞進行篩選,這需要我們突破課本的同時又不能脫離相關的歷史知識,選取的歌詞要能讓學生從中去學習與思考,得到對歷史真相的認識。“要倒出一杯水就需要一桶水”,對一個歷史事件的認識需要老師通過多種渠道收集歌詞,盡可能全面地反映歷史,這也符合歷史研究中多方取證、“孤證不立”的研究方法,教會學生對歌詞這種特殊歷史材料的分析方法。
三、唱出歌曲,升華情感
音樂進入課堂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播放歌曲,可以作為背景音樂在講述相關知識時播放,可以呈現(xiàn)歌詞,還有一種更易激發(fā)情感的方式——啟發(fā)學生自己唱,可以獨唱也可以合唱甚至可以老師自己清唱,這樣不僅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還可以讓課堂更加具有藝術性,甚至可以拉近師生的距離,讓學生從對老師的佩服喜愛轉化為對歷史課的喜愛。如,在講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時,我就在課堂的開始找了音樂素質比較好的學生唱了一曲《春天的故事》,在下午第一節(jié)這樣的開場形勢下,學生一下子就有了精神,比較好地適應了本節(jié)理論性較強的課,在本課結束時,再一次鼓勵全體學生齊唱《春天的故事》,首尾呼應,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1978年改革開放,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對中國發(fā)展的巨大推動作用。
當然音樂歌曲畢竟是一種藝術,它對歷史的表現(xiàn)可以夸張,可以超越,因此在利用音樂歌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有許多值得注意的問題:
1.對于音樂資源的選用要符合歷史教學的實際
音樂生動有趣,但不要忘記我們利用音樂的目的不是讓學生聽歌唱歌而是為了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音樂不能完全等同于歷史。音樂資源畢竟還是一種課堂的補充,為此在使用時一定要精心選取與知識相關的音樂素材,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注重教學的有效性,不能流于放歌聽歌的形式,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對此種學習方式保持持久的興趣。
2.要想很好地利用音樂資源,平時一定要多注意收集整理,這樣在用的時候才可以得心應手,不至于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
不同的時代總會有不同的流行元素,音樂同樣如此,一個時期總會有無數(shù)反映這個時期歷史現(xiàn)象、歷史特征的音樂資源,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多渠道去查閱相關資料來獲取這類資源。比如反映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音樂資源就非常豐富,《義勇軍進行曲》《抗敵歌》《旗正飄飄》《松花江上》《大刀進行曲》《到敵人后方去》《團結就是力量》《游擊隊之歌》等。在收集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針對某段歷史,發(fā)動學生一起參與收集整理,既讓學生多方了解這段歷史知識,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材料歸類整理分析能力。
3.對音樂要具有一定的鑒別能力
音樂畢竟還是一門藝術,藝術來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在音樂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也難免會帶有創(chuàng)作人的主觀情感色彩。研究歷史時可以作為一種材料,但也不能完全以音樂中呈現(xiàn)的歌詞來代替對歷史的研究,這就要求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認真思考,去尋找那些與歷史實際最為貼近的音樂,避免犯一些原則性、常識性的錯誤。以大家熟悉的周杰倫的《青花瓷》為例,里面就有與史實相悖的地方。收藏家馬未都指出,這首歌的歌詞有兩處知識錯誤,其中一處堪稱“謬誤”,即“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青花瓷瓶底從未書漢隸,明崇禎某些青花器身只偶爾出現(xiàn)過漢書,顯然詞作者不懂瓷器?!瘪R未都指出的另一處錯誤是:“‘臨摹宋體落款時卻惦記著你,宋體落款只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琺瑯彩瓷中出現(xiàn),青花瓷中未出現(xiàn)過。”這首歌有位老師還說非常喜歡,經(jīng)常放給學生聽,娛樂是可以的,但如果在講述中國古代手工業(yè)或古代藝術時使用這首歌曲,難免會讓學生接觸到一些錯誤的歷史信息。因此在利用歌曲的時候一定要事先仔細地推敲,選用合適的歌曲,才可能真正發(fā)揮歌曲對歷史知識學習的推動作用。當然我們也可以將歌詞作為材料引入歷史課堂,設計一些題目,讓學生也可以學會對歌詞去偽存真,培養(yǎng)他們結合材料分析問題的能力。
歷史知識是久遠的,歷史知識的學習是嚴肅的,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多是以知識傳授為主,難免枯燥乏味。歌曲是鮮活生動的,在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之下,如何讓課堂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找準學生學習的興趣點。高中生普遍喜愛音樂,喜歡唱歌,我們應該本著減輕學生負擔,提升學習興趣的思想來開展教學,適當?shù)乩靡魳焚Y源讓學生重燃對歷史課的興趣,讓音樂走進課堂也將給歷史教學引來活水,注入生機,它必將讓歷史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和有趣。
參考文獻:
李銅玉.歷史教學中運用音樂課程資源滲透德育[J].新德育,2008(1).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