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
摘 要:近年來,隨著中吉兩國關系的穩(wěn)定發(fā)展,雙方經濟貿易往來日益密切。吉爾吉斯斯坦掀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對外漢語教學得到很大發(fā)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目前漢字教學情況不容樂觀,漢字教學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本文嘗試對比什凱克市六十二中學漢字教學現狀及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漢字教學初級階段應采取的教學策略,從而幫助學生克服學習漢字的畏難情緒,提高學習漢字的興趣。
關鍵詞:對外漢語;漢字教學;問題;策略
一、漢字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漢字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漢字的掌握程度決定了學習者的漢語水平。要想了解中國文化,提高漢語水平,學習者必須學習漢字和掌握漢字。
1.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一個民族怎樣思維,就怎樣說話,反之亦然,怎樣說話就怎樣思維。漢字經過歷史演變,歷經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隸書和楷書等階段,漢字發(fā)生巨大變化,字形由繁入簡,但漢字的神韻仍完好地保留下來。通過漢字,我們能夠了解古代中國社會形態(tài)及其風俗習慣,探尋中國古人的思維方式以及生活哲學。
2.學習漢字的情況影響漢語水平。學習者的漢語水平受漢字掌握程度的制約。筆者在教學實踐中見到下列現象:有些學生的漢語水平達到了HSK中級或高級后,雖然能夠使用漢語完成日常交際任務,漢語讀寫能力卻相對滯后,學生進行漢語閱讀時存在一定困難,書寫漢字也時常出錯,究其根源在于學生沒有很好地掌握漢字。此外,吉爾吉斯斯坦有數萬東干人,東干人屬于中國西北回族的海外群體,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東干人已經不使用漢字,東干語完全采用俄文字母標注。目前東干人無法閱讀漢語文字材料,更談不上使用漢語進行書面交際。
外漢語教學不是簡單地語言教學,更重要的是傳播中華文化。在初級階段我們要重視漢字教學,幫助學生了解漢語本質特點,為其打開漢語世界大門。
二、吉爾吉斯斯坦?jié)h字教學現狀
筆者所在的教學點是比什凱克六十二中學,目前漢語教學仍處于初級階段。教學以語音和會話為主,漢字教學處于附屬地位。漢字教學時間很少,漢字教學采用“隨文識字”法,漢字教學內容從屬于課文,完全沒有考慮漢字學習的規(guī)律。五年級學生剛接觸漢語,對學習漢字有一定興趣,可是面對結構復雜的漢字,只有依葫蘆畫瓢。漢字難寫又難記致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漢字的興趣;七八年級學生則絲毫沒有興趣學習漢字,認為只要掌握漢語拼音就夠了。學生抱怨?jié)h字難學,老師漢字教學也感覺有心無力。
三、吉爾吉斯斯坦?jié)h字教學方面存在問題
六十二中學生學習漢語過程中,不重視漢字學習,導致漢字識字數量少,漢字書寫能力弱。筆者結合自身實踐分析,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吉爾吉斯斯坦通行俄語和柯爾克孜語,二者屬于表音文字,音義一體,能夠直接拼讀。而漢語是表意文字,形、音、義三位一體。在他們眼中,漢字就是一幅幅神秘的圖畫,結構復雜,筆畫繁多。他們認為漢字是如天書一般不可思議的符號,毫無規(guī)律可循。學生難以理解漢字體系,認為漢字難認,難寫,難記。學生習慣了自己的母語,對表意文字感到陌生,學習漢字對于他們來說異常困難。
2.教材漢字教學編排有待完善。目前六十二中學使用的教材是《快樂漢語》。該系列教材重視情境交際,但是漢字教學內容安排很不合理,漢字教學內容完全從屬于生詞及課文,忽視了漢字學習的規(guī)律性。以《快樂漢語》第一冊為例,第一單元要求掌握的漢字就是“你、很、好、中、國、人、我、在、北、京”。對于初學者來說,這些漢字除了“人、中”兩字,其余的漢字筆畫多,難以書寫。這種編排無疑增加了漢字學習的難度。除此以外,教材展示漢字和練習漢字方法過于單一。僅僅指出漢字的書寫筆順,就要求學生照樣寫漢字。課后漢字練習也僅限于數漢字筆畫。教材漢字教學部分編排缺乏科學性,這給漢字教學造成了一定阻礙。
3.教師自身教學能力亟待提高。教學過程中缺乏獨立的教學目標,無法按照漢字自身規(guī)律進行教學,這導致漢字教學效果不明顯。老師缺乏文字學相關理論修養(yǎng),無法講清漢字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大多數教師采用讀—解釋—寫的模式,盲目根據教材安排進行漢字教學。如此單一的教學方法根本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有的學生甚至因為漢字難學,干脆不喜歡學習漢語。
四、初級階段漢字教學策略
漢字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把握漢字本身的規(guī)律,形象生動地展示漢字,不僅能消除學生學習漢字的畏懼感,而且能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筆者就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興趣的問題,嘗試從教師角度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1.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素質,擺脫教材束縛。對外漢語教師需要了解文字學的基本知識,打破教材“隨文識字”的限制。目前通行的漢字教學法是先介紹漢字基本筆畫,然后認識漢字部件,最后書寫漢字。筆者認為,這種做法割裂了漢字的整體性,學生難以理解這些漢字“零件”的意義,即使學生了解了漢字筆畫和構字部件,面對課文中出現的結構復雜的漢字,學生仍然不知所措。筆者在漢字教學過程中,嘗試擺脫教材的束縛,沒有按照教材的編排,而是選取了“日、月、人、大、山”等形象化的獨體漢字進行教學。實踐表明,這種方法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2.運用現代化技術進行漢字教學。對外漢語漢字教學初級階段,學生往往不明白漢字為何要這么寫,漢字筆畫經常出錯。多媒體教學以其直觀、生動、形象等特點,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教師通過播放漢字字體演變視頻,直觀展示某個漢字如何從形象生動的甲骨文逐漸變?yōu)槌橄蟮姆綁K字,同時漢字正確書寫的筆順也一目了然。這種漢字展示方法,變抽象為具體,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還有利于糾正學生書寫筆順容易出錯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崔永華,楊寄洲.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技巧[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7.
[2]張新.對外漢語初級階段漢字教學研究[J].2014.
[3]燕艮秀.在韓對外漢語漢字教學問題及策略—以韓國光州金龜中學為例[J].科教文化,2010.
[4]陳俊羽.對外漢語初級階段漢字教學重要性初探[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
(作者單位: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