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振榮
摘要:所謂情境,就是教師利用生活中真實現(xiàn)象,應用多種技術(shù) 創(chuàng)設能激發(fā)學生問題意識和探究欲望的教學環(huán)境。物理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 設具有趣、 異、疑特征的小而具體、新而有趣、有適當難度的生活化情境,使學生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增強學生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促使學生圍繞自己身邊的問題展開探 究,提高學生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
關(guān)鍵詞:物理課堂教學;生活化情境;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7-0237-01
教育家陶行知 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其主體就是"生活即教育",它為我們指明了物理教學活動的方向,這種觀念指導下的生活化情境教學向?qū)W生表明:物理就在你的身邊,生活需要物理,物理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同時,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條將物理知識應用于實踐的通道。同時也向老師們表明: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能使學生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并在熟悉的情境中自由、輕松地學習物理知識。
1.利用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問題的聯(lián)系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
物理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較 為密切,把具有知識性的實際情境搬進課堂,使學生有相見不相識的感覺,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原動力。
例如:在研究汽車的行駛安全問題時,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公路上兩輛小汽車 追尾了,交警通過測量剎車的痕跡,就知道司機有沒有違法交通規(guī)則。那交警判斷的依據(jù)是什么?學生的思維開始活躍起來,議論紛紛,一下子學生的探究欲望被激發(fā)了,還主動分析上述問題??梢姲丫哂兄R性的實際情境搬進課堂,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始終處于主動的學習情境中,并能有效的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利用學生好奇心理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
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他們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具有強烈的采新獵奇的心理傾向,根據(jù)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新奇的生活化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自由落體運動時 ,讓學生看這樣一個實驗,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管中,羽毛和金屬片同時下落,金屬片跟羽毛下落得一樣快。學生目瞪口呆,發(fā)出疑問:金屬片要比羽毛重,應該比羽毛下落得快才對啊,怎么一樣快呢?創(chuàng)設這些情境使學生既覺得新奇,又倍感親切,但就是不知所以然,使學生感到物理知識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激發(fā)了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的欲望。
3.親自參與,創(chuàng)設實驗型情境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概念的建立與物理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都以實驗事實為依據(jù)。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視實驗,才能使物理教學獲得成功。學生只有通過實驗觀察物理事實,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
科學研究結(jié)果告訴我們:親身經(jīng)歷過、感受過并獲得深刻體驗到的東西往往令人難忘,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活化知識,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是物理學科的基礎,親自動手實驗,不但可以鍛煉動手、動腦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從而提高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如:在講"牛頓第三定律"一節(jié),力是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對于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guān)系學生不太理解。于是我讓學生做如下實驗:找10個學生分成甲乙兩隊進行拔河比賽,甲方勝,說明原因。有的學生認為甲方的力大于乙方的力,所以勝。說法不一,到底真相如何呢?再進行一次實驗,繩子中間連接兩個彈簧秤,在比賽過程中有一學生觀看彈簧秤的示數(shù),最后得出結(jié)論:甲的力等于乙的力。
教師通過實驗型情境,可使抽象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學生感興趣,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學習,增加"實用時間",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4.協(xié)作交流,共建人際情境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僅有利于開闊思路、集思廣益,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和協(xié)作交流的團隊精神。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安排設計一些教學內(nèi)容,由學生小組開展自主探究,并在以此為基礎組織全班交流。
如:高一物理中的課題研究"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我讓學生分組討論,通過實驗研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間的壓力、接觸面的性質(zhì),以及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