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鳳
摘要:在素質教育改革的今天,素質教育確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總結成功經驗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我們目前教育中仍存在的不足之處,就筆者所涉及的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我們的教學中,確實還存在以下幾個不足,本文就教學現狀中的不足,提出以下幾個問題,以求更大的突破。
關鍵詞:小學;數學;現狀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7-0208-02
1.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1.1 師生缺乏互動,教師以教為中心。以學生考試成績?yōu)榻處熍抛蔚目己朔绞絿乐刂萍s著教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你改你的,我搞我的。剛開學領導講話要課改,一過期中考試就是教學成績怎么樣,無形中又要求教學質量第一,所以出現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學觀念與行為,死記硬背,題海戰(zhàn)術等現象,課堂缺乏活力。大部分小學數學課堂還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情況,老師們受傳統教育模式影響,在課堂中使用死記硬背、滿堂灌、題海戰(zhàn)術的情況屢有發(fā)生,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能實實在在體現新理念的課堂不多,與新課程相應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沒有得到有效建構,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益得不到提高。此外,教師受到評優(yōu)晉級的影響,不得不走傳統道路,什么好都不如學生的成績好,學生成績提高了,教師自然就能在績效工資或評職稱方面得到更大的益處。反之,學生成績不好,其他方面再全面發(fā)展也也未必能得到領導的認可。
1.2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問題。
1.2.1 滿堂問,以為是交流互動。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的課堂提問有助于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言語表達能力;有助于教師及時得到反饋信息,不斷調控課堂教學,從而實現教學目標。但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滿堂問也是一種普遍現象,以為多問就體現出了新的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顯示師生、生生之間互動過程。而學生卻被教師紛繁蕪雜的"問"搞得迷迷瞪瞪、暈頭轉向,最終不知所以。
1.2.2 部分教師運用新課程教材的過程中,對"創(chuàng)造靈活使用教材"存在片面理解,隨心所欲將教材的授課順序打亂,隨意改變教材,在課堂上不顧學生實際,對學生教學認知規(guī)律出現違反情況,如有的教師小學二年級已經開始教學流水問題、追及問題等應用題思路,這些尤其在年輕教師身上較為突出。這還體現在課前準備不足方面,當前小學數學集體備課知識對數學知識點的內容、備課的進度、課時計劃進行準備,很少教師會對"相關知識的教學材料"學習,更忽視創(chuàng)新教學,這樣有的教師會憑經驗上課,甚至按照相關教學設計進行授課,未能結合學生實際授課,這樣的"數學課堂模仿"帶來尷尬的結果。
2.精心設計好導入課
古人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句話是有道理的。若上課之初,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對所學內容缺乏興趣,那么課堂教學就不能充分收到效益。在教學中,教師如果善于巧妙導入新課,自然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好學之樂。如何激發(fā),這就要求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讓學生置身于特殊的環(huán)境中去感知、體驗。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應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實情、實物、實例入手,采用猜謎、講故事、做游戲等形式,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樂趣。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教師可以結合內容編個生動有趣的"猴王分餅"的故事來導入新課: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歡吃猴王做的餅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塊大小一樣的餅分給小猴們吃,它先把第一塊餅平均切成四塊,分給猴1一塊,猴2見到說:"太少了,我要兩塊。"猴王就把第二塊餅平均切成八塊,分給猴2兩塊。猴3更貪,它搶著說:"我要三塊,我要三塊。"這時教師說:"聰明的猴王用什么辦法來滿足小猴子們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同學們想知道嗎?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就清楚了。"
3.明確目標,激活思維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的目標不僅在于傳授知識,更在于通過知識的傳授,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蘇聯現代教學論專家贊可夫說:"要以盡可能大的教學效果來促進學生的一般發(fā)展。""所謂一般發(fā)展,就是不僅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而且發(fā)展情感、意志品質、性格的集體主義思想。"教學應著眼于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教學目標不限于知識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完整的統一體。新的教學大綱在教學觀上也明確指出,"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而且還要揭示獲得知識的思維過程,后者對發(fā)展能力更為重要"。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改變過去那種只重視讓學生機械掌握知識的結論,忽視讓學生意義理解知識形成過程的做法,加強知識過程的教學,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在課堂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激活學生的思維,加大思維的廣度、深度和頻度等方面的訓練。
4.貼近生活學習數學
數學教學中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fā),選擇學生身邊的感受興趣的素材,運用學生關注和感受興趣的事例作為知識的背景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動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是在身邊與日常生活有密切聯系。在教"元角分"的認識一課中我創(chuàng)設情境:母親節(jié)快到了小明想給媽媽買一件禮物,就把自己攢的1角硬幣都拿出來,數有30個1角硬幣,小明找爺爺想辦法。爺爺說好辦,收了小明30個1角硬幣,給了小明3張1元錢。小明覺得有點吃虧。我問學生想想小明拿30個1角硬幣換了3張1元錢虧不虧。先讓學生討論,再根據學生的分析組織學生觀察分硬幣中找規(guī)律??丛欠种g有什么關系。學生從討論和實踐中得出"1元與10角相等"。這樣教學讓學生感到數學中知識有的是我們在生活實際中已經會運用的東西。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能對現實生活中有關的數學信息作出合理的解,會用數、字母、圖表描述并解決現實世界的簡單的問題,所以教師在學生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自覺運用數學知識。
任何教材都是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統一,任何先進的教學理念也都是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因此,忽略對傳統教學經驗的繼承,必將影響教學的效果。某些教師在教學時,由于新的教學方法沒能很好地領會,而舊的經驗又被丟棄,所以常常表現得不知所措??偠灾?,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都與沒有抓住教學策略的實質和要領有關,而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了教學效果欠佳。
參考文獻:
[1] 芮文斌,孫文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及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2011,(02).
[2] 崔連明.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2,(07).
[3] 黃能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的幾點思考[J].教師,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