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兵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對于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將通過對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現狀進行分析,進而提出提高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0-01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065
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將其引入小學數學課堂,不僅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潛力和學習興趣,還會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既要培養(yǎng)小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又要讓小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傳統的“滿堂灌”式的數學教學方式已經不符合現代化教學的要求,而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進行交流、實踐、探究更能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欲望。本文中,筆者將根據小學數學教學經驗,具體闡述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現狀和提高合作效率的策略,希望對小學數學教學有所幫助。
一、小學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現狀
(一)合作探究之前缺乏數學教師的指導
在實際教學中,有一些小學數學教師過高地估計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探究之前缺乏必要的指導和講解,只是簡單提出要求后就讓小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這種做法無法使小學生快速進入到最佳學習狀態(tài),也無法讓他們找到學習的方向和目標。還有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數學教師不給小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就匆忙展開討論,最終造成許多小學生盲目地聽取別人的答案,即使有不同的意見也不敢舉手提出。
(二)小組成員隨意拼湊現象嚴重,缺乏科學規(guī)劃
有些小學數學教師在分組時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以及實際水平,通常是讓就近的學生把桌子湊在一起就結成小組,然后拋出問題讓他們討論,造成小組內學生數學能力相差大,合作探究學習效果不明顯,最終使下等生的學習水平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時,小學數學教師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時缺乏科學規(guī)劃也是目前存在的重要問題。教師不進行指導和巡視,即使巡視也是走馬觀花地看一遍,忽視了師生互動,缺乏必要的調控技能。
(三)數學教師濫用討論,不考慮題目難易程度
有些小學數學教師過分追求小組合作,無論在何種教學環(huán)境下都組織小組合作探究,甚至為了體現合作學習的課堂氛圍,不考慮數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也不考慮有沒有必要采用小組合作,都一概套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師似乎認為只有讓學生合作討論,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這種濫用討論的行為,不僅使小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降,也浪費了課堂教學時間。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效率的策略
(一)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幫助和指導,提高探究意識
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探究作為一種新型學習方式,需要得到數學教師的幫助和指導,尤其是對合作學習的過程進行指導,促進小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提高小學生的探究意識。對于合作前的準備、合作中的配合、合作后的總結等環(huán)節(jié)都要求數學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為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技巧。當學生分工不清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分工,指導學生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討論。例如,講“平均數”時,因為這部分知識是教學的重點,為了讓小學生知道平均數能夠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以及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我會組織小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讓小組成員先統計小組內學生的身高,然后進行數據分析,找到身高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并求出小組內身高的平均值。
(二)優(yōu)化合作學習小組構建,學生合理搭配、分工協作
數學教師需要認真了解小學生個性差異、能力特征和基礎水平,對每一位小學生的學習習慣、性格愛好、成績差異等做出詳細的判斷,然后在數學課堂上進行合理搭配、分工協作、優(yōu)化組合。小組人數一般以4-6人為宜,組建的原則應做到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做到每組的優(yōu)等生、中等生、后進生的比例相當。小組成員間的座位應該是面對面或者相鄰,這樣更有利于小學生互相學習、討論,達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同時,數學教師要讓每個小學生在小組內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到分工明確。要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細心觀察小學生的動態(tài)和綜合表現,適時進行小組成員調整,以保證小組學生競爭力。
(三)精心設計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建立評價機制
小學數學中的合作學習,需要小學生學會表達和傾聽,教師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做到科學合理,符合小學生的實際水平。小組合作學習中要避免不作任何啟示和引導就讓小學生合作學習和討論。在一堂小學數學課上,教師要設計具有挑戰(zhàn)性和開放性的問題,激發(fā)小學生探究與合作的欲望。例如,在教“常見的數量關系”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橘子每斤2元,香蕉每斤3元。現在給你20元,并且要全部用完,可以怎樣買?學生通過小組交流探究,得到了以下四種方案。方案一:20元全買橘子,買10斤;方案二:買2斤香蕉和7斤橘子;方案三:買4斤香蕉和4斤橘子;方案四:買6斤香蕉和1斤橘子。開放性數學題解法多樣,對于愛思考的小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時,也給小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使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更深刻。
參考文獻:
[1] 張瑞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探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2(23).
[2] 楊文.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究[J].考試周刊,2015(15).
[責任編輯 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