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淑媛
【摘要】 小學數學是學生人生數學的啟蒙,而應用題則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應用題的教學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的判斷能力以及邏輯性思維,而應用題中解題的復雜結構和涉及廣泛的內容,成為學生學習的難點.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題教學無疑成為學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本文將總結教學經驗和方法,針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所產生的問題進行教學策略的簡要分析和研究,以提升整體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為目的,提高小學生的思考與學習能力.
【關鍵詞】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
一、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的問題
我國現階段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歸為3點:第一點,脫離實際的教材.小學生在生活中的學習能力很強這是眾所周知的,也就是說,倘若小學數學應用題能夠與生活實際緊密相聯(lián),那么小學生對應用題的學習興致就會自然提高.而現實教材進行改革后有了很大提升,但仍有許多應用題嚴重脫離現實生活,讓小學生難以理解產生枯燥無味的抵制思想.第二點,乏味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新教學課程改革后,很多學校轉變了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但仍有部分教師采用傳統(tǒng)錯誤的教學模式傳播知識.就好比一些教師仍使用先講解教科書應用題,然后學生進行練習,讓學生進行應用題解答,之后進行講解,使用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適應同一類型的題目變化.這樣只會導致小學生無法真正理解解題思路,慣用記憶解題方法去解答應用題,久而久之對應用題的學習產生枯燥反感、甚至抵觸的情緒,不利于未來的學習發(fā)展.第三點,尚未成熟的小學生心智.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幼小,身體和智力的發(fā)育都不健全,存在注意力易分散,邏輯性差,審題不清,難以認識到自身錯誤等等諸多問題.
二、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的探究
1. 結合生活實際,提取應用題題材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小學生對社會生活處處充滿好奇心,將生活的題材提取引入小學生數學應用題中就顯得十分必要,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應用題題材不僅拉近了學生與學科的距離,同時也拉進了數學教學與生活的距離,這會使小學生對數學應用題產生濃烈的興趣,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相對集中他們的注意力.例如:以放學放假期間小學生消費或者渴望消費為題材,提取題目為“你喜歡的某樣東西賣16塊錢一個,你想要買兩個需要給售貨員阿姨多少錢?媽媽給你一張50塊錢的人民幣去買那兩個你喜歡的東西,那么售貨員阿姨應該找給你多少錢才是正確的?”、“你家養(yǎng)了一只小兔子,兔子的壽命是10年,假設它每隔4個小時至少要喂一次食物,它一生中至少要喂多少次”,像這樣利用小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問題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和求知欲.
2. 打開學生解題思路,培養(yǎng)其自主思考分析能力
對數學應用題解題感到困難的學生來說,不僅因為其審題不清,而是因為對許多小學生而言,傳統(tǒng)教學導致了他們嚴重的定式思維,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一股腦兒地鉆牛角尖,怎么也想不通題應該怎樣解.例如以下應用題:“去年,蘋果、雪梨、橙子的單價分別為76元,菠蘿的單價能夠使這些水果平均提高了3塊錢,那么問,菠蘿的價錢是多少?”,這道題目的常規(guī)算法或許把四種水果的平均單價算出來,即76 + 3 = 79,那么四種水果的總價錢是79 × 4 = 316,在算出蘋果、雪梨、橙子三種水果的平均單價,也就是76 × 3 = 228,最后得出菠蘿的單價為316 - 228 = 88.但是有少數平時能夠自主思考,思維比較活躍的學生也許會有另一種更快速便捷計算方法,他們假定所有水果單價都是76,將多余的3塊錢分配給其他三種水果,那么直接算出菠蘿的價錢為76 + 3 × 4 = 88.這種具備多種解法的應用題在小學數學中是經常出現的,那么由此看來,培養(yǎng)小學生自己獨立思考,開拓思維尤為重要.在具備多解的應用題教學中,教師不必將答案與解題思路全盤托出,應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多向思考,讓學生自己通過分析自行解答,教師可過后對學生的解答思路進行點評和指導.
3. 指導學生在生活學習中自編應用題
新課程改革提倡老師從教學上的主導作用變?yōu)檩o助作用,引導學生開拓思維,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學習,提出疑問,由老師進行輔助解答.那么,在進行小學生數學教學時,便應該預留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得以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和想象力,讓他們獨自對教師已傳播的知識點進行領悟理解,根據自己的所得結合生活以及自己豐富的想象進行應用題自編.逐步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在應用題的編寫中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與邏輯關系,以此來促進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語言組織以及表達能力,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讓學生能夠將生活與數學相互轉換,達到有效的數學應用題教學效果.在督促指導學生自編應用題時,應當注意提醒學生結合實際生活相關,不能違背道德輿論,應當要求符合邏輯性,不能顧此失彼.
三、結束語
應用題的解答需要對題目進行分析、推導、整合條件關系通過計算得出結果的過程,這個過程對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小學生在解答應用題的過程,實際上是鍛煉其思考能力、判斷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而這樣的綜合能力的提高,需要對應用題的教學策略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讓應用題學習更加簡單易懂,使學生在課堂應用題的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地思考,達到教學的最佳水平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吳增強.小學數困生應用題問題解決策略及干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2]趙艷輝,石迎春.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對“買新書”的個案分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2,(11):33-35.
[3]劉晶萍.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思考[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