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榕倩
【摘要】《論語》中涉及了諸多的治學思想?!丁凑撜Z〉十二章》雖然只摘選了《論語》中的十二則語錄,但是我們卻能從中了解到孔子的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方法等。聯(lián)系當今新課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我們可以進一步把握和理解孔子的治學思想,并從中受到教益和啟示。
【關(guān)鍵詞】《論語》;治學之道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鬃幼鳛榇笏枷爰摇⒋蠼逃?,他的思想至今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墩撜Z》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現(xiàn)存20篇,492章,人教版七年級(上)教材選錄了《論語》中的十二則語錄,主要涉及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以及思想品德修養(yǎng)等方面。本文就從《〈論語〉十二章》中所談到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淺析孔子的治學之道。
一、自主學習
孔子的博學多識,并非與生俱來的,而是在自身的勤奮學習中積累起來的?!皩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此處的“時習”,理解為“按時復習”。“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此處的“溫故”理解為“溫習舊知識”??梢娍鬃釉趯W習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復習鞏固”這一環(huán)節(jié)。復習鞏固不但能強化固有知識,同時還能促成知識的更新。量的積累必然產(chǎn)生質(zhì)的飛躍。
孔子在踐行自主學習的同時,還深刻認識到了學習與思考相結(jié)合的重要性,從而使自主學習行之有效?!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保ā稙檎罚?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是教師不能代替的。獨立思考是自主學習的體現(xiàn)。一個只學習不思考的人,很容易被書本牽著鼻子走,最終學無所得。一味空想?yún)s不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鉆研的人,那么他所做的學問也僅僅是搭建的空中樓閣。主動、獨立、自控的學習是學生主體性的體現(xiàn),孔子積極主動地學習過程,告訴我們:只有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不亦說乎”。
二、合作學習
學海無涯,一個人的學識猶如滄海一粟,孔子并非閉門造車之徒,他深諳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他把學習看作是一個交往性,互動性的過程,與志同道合之人的交流與討論,有利于交流心得,互相學習,集思廣益,取長補短,開拓思路,提高學習效率,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習熱情,因此他說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志同道合的人不惜從遠方來拜訪孔子,可以看出在孔子時代,便有了切磋學問、砥礪思想的風氣。英國戲劇大師蕭伯納說過:“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那么每人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個思想,甚至多于兩個思想?!笨梢姡瑢W問的相互交流,既是才能和學識的互補,又是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遞增。因此孔子才會贊嘆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p>
三、探究性學習
孔子與他人互教互學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學習過程。思想的交流必然會砥礪出智慧的火花。因此孔子說道:“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渲小皳瘛弊挚梢钥闯觯鬃拥闹螌W之道十分的嚴謹。對于知識他并不是照單全收,而是有所“選擇”??鬃又鲝埣橙e人好的方面加以學習,對于別人不好的方面就對照自己加以改正。這種探究性的學習方法,是一種積極有效的學習方法,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習者的觀察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論語》是我國最早的語錄體散文,對古代漢語的發(fā)展具有貢獻作用。實質(zhì)上,《論語》本身就是孔子對學生進行古代漢語教學的課堂實錄?!啊墩撜Z》就是孔子門下弟子聽課與日常發(fā)問的筆記,或是孔子言行的記錄。”
《論語》為我們再現(xiàn)了春秋時期孔子教學的真實情貌,孔子作為我國歷史上開創(chuàng)私人講學的第一人?!墩撜Z》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經(jīng)典之一,而儒家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我希望讓學生接受儒家文化中優(yōu)秀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在情操修養(yǎng),立身處事,為人治學等方面,得到更好地引導,從而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健康堅定的價值觀和樂善好學的品格和氣度。當然也想借這些短小精煉的小短文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我把《論語》的教學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在教《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這一篇文章時,引導學生學習孔子為社會改革而努力的行為,感受了他那種可貴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請學生列舉與孔子一樣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同時談論作為一位中學生的我們,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在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一課時,先讓學生充分談論日常生活中求知的態(tài)度、對待錯誤的態(tài)度、為人處世以及如何看待時間流逝等話題,再過渡到課文時,學生既容易接受,又深受啟發(fā)?,F(xiàn)實生活中學生有許多迷惘與困惑的問題,《論語》十二章的內(nèi)容相當廣泛,兩者聯(lián)系,尤其是把《論語》與學生提到的問題掛上鉤,對學生的啟發(fā)是很大的。
四、小結(jié)
新課程標準倡導“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我認為這種治學之道并非始于今日,可以溯源到兩千多年前的孔子時代?!墩撜Z》以其雋永的語言,跨越時間的長河,至今煥發(fā)著勃勃生機,為莘莘學子指引了治學的方向。
參考文獻
[1]仇汝蕓,李傳信.論語文教學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培養(yǎng)[J].城市建設,2010(8).
[2] 計萊.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語文研究性學習漫談[J].職業(yè),2008(15).
[3]周利雅.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J].教育科研論壇,2011(7).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