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蕓
【摘要】課內(nèi)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課內(nèi)閱讀的指導得法決定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開展,讓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效銜接,相輔相成,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實現(xiàn)在閱讀中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內(nèi)閱讀;課外閱讀;拓展閱讀;有效性;語言積累;語文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和《2011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相一致?!缎抡n標》提出:“小學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可見海量的閱讀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寫作能力的提高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整個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就只有十二本薄薄的語文課本。如果學生只停留在課內(nèi)閱讀,那學生的閱讀量微乎其微。很難落實“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一課程目標。因此,語文教師更重要的任務是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然而如何讓課外閱讀有效,這就需要老師用心引導,指明方向。特別是高年級,讓課內(nèi)外閱讀有效銜接,能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
一、尋找課文源頭,聯(lián)帶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說:“課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點燃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火花?!崩蠋熃虒W課文時,要引導學生尋找課文出處,尋找課文源頭,進行聯(lián)帶閱讀。例如,學習課文《?船借箭》,當學生們被諸葛亮的“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所折服時,就將《火燒赤壁》推薦給學生,讓學生繼續(xù)了解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又是如何神機妙算的。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也了解到曹操、周瑜、魯肅、黃蓋等這些人物,他們之間又會發(fā)生哪些故事?這時就可以介紹《三國演義》給學生,讓學生帶著渴望走進課外閱讀,走進經(jīng)典名著。又如學習《童年·冬陽·駱駝隊》就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城南舊事》;學習《猴王出世》就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西游記》……
老師課內(nèi)有意識地一步一步引導,能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在聯(lián)帶閱讀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二、整合課文類型,有效閱讀
課外閱讀書目繁多,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選擇閱讀內(nèi)容,也不知道什么文章適合自己閱讀,只能盲目選擇,閱讀效果不近人意。這就需要老師整合課文類型,引導學生有效閱讀。整合課文類型可以從課文內(nèi)容入手,如人物類,風景類,寫事類,科普類……也可以從文體入手,如說明文,記敘文,抒情散文……還可以從情感入手,如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親情……老師要把這些同類課文整合分類,幫助學生學會選擇文章,進行有效閱讀。例如,人教版語文第十一冊第七組課文:“《老人與海鷗》《跑進家來的松鼠》《最后一頭戰(zhàn)象》《金色的腳印》”,都是以動物為主題,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讓學生感受動物和人一樣也有深厚的情感,人和動物應該和諧相處。學了這組課文后,再向學生推薦一組關于動物的文章閱讀,如《軍犬黑子》《野牛傳奇》《盲童與棄狗》等文章讓學生深入體會和人一樣有愛憎,有智慧,有親情……
隨著閱讀的深入,引導學生閱讀沈石溪的《狼王夢》,感受母狼紫嵐的情懷,感人至深的親情。還可以閱讀金波的《讓孩子深受感動的動物故事》,讓學生知道善待動物,與動物共建地球上美好家園的重要性。
通過同類文章的閱讀,學生可以感悟到同樣的題材,可以有不同的寫作方法,這種閱讀對學生寫作方法的影響是深遠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這樣的閱讀,學生既得到情感的熏陶,又培養(yǎng)了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一舉兩得。
三、了解作者生平,深入閱讀
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精品,這些名家都有許多故事和作品值得學生深入閱讀,細細體會。學習課文時,讓學生了解作者生平,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同時也是引導學生走進名家,閱讀名家之作的好機會。同時也能激勵學生發(fā)奮讀書。例如,人教版第十冊課文《將相和》,學習中,學生從課后資料袋了解到這篇文章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作者是司馬遷。學生通過搜集資料,了解到司馬遷寫這本書的不凡經(jīng)歷,學生進一步深入閱讀《司馬遷的故事》,從中了解司馬遷用十幾年的努力,用血汗和生命成就這部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經(jīng)典名著。這樣深入的閱讀,不僅讓學生了解了歷史,也讓學生感受著書的不易。
課文中這樣的名家還有很多,古今中外,無一不是學生深入閱讀的好材料。如林海音、季羨林、老舍、安徒生、契訶夫……這人物的傳記從不同層面深深地影響著學生。
四、注重課外書屋,指導閱讀
人教版語文教材中,從五年級上冊開始,每冊都有安排一個課外書屋,第九冊推薦的是《森林報》,第十冊推薦的是《西游記》,第十一冊推薦的是《狼王夢》,第十二冊推薦的是《紅巖》。這些都是根據(jù)每個階段所學課文類型推薦的,安排特別合理,有效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老師要好好利用這一平臺,不能因為考試內(nèi)容沒涉及而忽略了這一內(nèi)容。例如,第十冊的《西游記》是安排在第十冊第四組課文“經(jīng)典名著閱讀”的后面,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但如果老師只是把課外書屋簡單介紹,讓學生自己閱讀,估計學生沒多大熱情。老師可以設計一節(jié)閱讀指導課,指導學生如何進行閱讀,用書中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吸引學生,增強他們往下看的欲望。
在看書的過程中,老師不能放任自流,要引導學生暢談讀書感受,開展“同伴共讀”“師生共讀”“親子閱讀”等活動,班級舉行《西游記》知識競賽,評選班級閱讀之星等方法,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熱情,學生的課外閱讀就不再是家長頭疼的事情了。每學期利用課外書屋,開展一次課外閱讀的指導活動,讓學生一次次地走進名著,真正體會閱讀的樂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
五、主題引領,拓展閱讀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組課文都是圍繞同一個主題進行選編的,如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八組課文的主題分別是“我愛讀書”“我愛家鄉(xiāng)”“科普世界”“生活啟示”“漢字王國”“父母的愛”“熱愛祖國”“偉人風采”。老師可根據(jù)每組課文的主題,向學生推薦書目,讓學生學會運用課內(nèi)學得的方法進行有效的閱讀。根據(jù)第十冊的不同主題,可向學生推薦以下書目:1.《我的童年》(季羨林);2.《我愛家鄉(xiāng)這條河》(楊廣虎);3.《鯨魚歸來》([英]邁克爾·莫爾普戈;談鳳霞,譯);4.《蟬為誰鳴》(張之路);5.《歇后語大全》;6.《愛的教育》([意大利]亞米契斯);7.《小兵張嘎》(徐光耀);8.《毛澤東傳》(謝周勇)
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進行閱讀,成立閱讀小組,分享閱讀感受,開展讀書會,讓學生有機會大膽表達自己的讀書感受,從中也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內(nèi)得法,課外得益,讓課內(nèi)外閱讀有效銜接,以課內(nèi)帶課外,引導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積累豐富的語言,開闊視野,得文學的熏陶。當然,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需要老師持之以恒的引導,立足課堂,延伸課外,讓學生“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俏.加強課外閱讀指導 提高閱讀效果.基礎教育研究. 2012(9).
[2]王麗娟.有效開展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實踐研究[J]. 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8).
[4]楊莉.如何加強小學語文課外閱讀[J].教育教學論壇,2010(1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