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小蘭
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主要表現為學習興趣。興趣有直接和間接之分,直接興趣指向過程的本身,間接興趣指向活動的結果。學生有了學習興趣,特別是直接興趣,學習活動對他們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
高中物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而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普遍反映現在的高中學生缺乏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事倍而功半。我們要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以便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興趣是他們刻苦鉆研、勇于進取的第一推動力。有了興趣,習慣和態(tài)度問題也會迎刃而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敝挥袑W生對物理感興趣,才會想學、愛學,才能學好、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已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根據學習動機理論,既可通過激發(fā)和維持外在動機來培養(yǎng)學習興趣,也可激發(fā)和維持內在動機來培養(yǎng)學習興趣。為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結合學習動機理論,在物理教學中,可采取如下途徑:
一、加強和改革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概念的建立與物理規(guī)律的發(fā)現,都以實驗事實為依據。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視實驗,才能使物理教學獲得成功,學生只有通過實驗觀察物理事實,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通過趣味新奇的物理實驗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理,從而激發(fā)他們思索的欲望。例如,在講授"大氣壓"一節(jié)時,可在裝滿水的杯上用硬紙片蓋住并倒過來,發(fā)現水并不流出,紙片也不下落,使學生確信大氣壓的存在。接著讓兩個學生做馬德堡半球實驗,使他們感覺到巨大的大氣壓力,這樣就會使學生對這節(jié)課感興趣、印象深、易理解、記得牢。又如在講授水不善于導熱的內容時,在裝滿水的大試管里,放入一條小金魚,并用網狀物將其隔在試管的底部。當在試管上部加熱直到沸騰時,底部的魚還在自由自在地游動,說明水不善于導熱。當在試管底部加熱時,不一會小金魚就會肚子朝天死了,這說明水傳熱主要是通過對流來實現的。通過實驗演示,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
二、豐富感性材料、加強實驗,誘發(fā)直接興趣。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中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边@種刺激直接帶來是對材料的好奇心,好奇心正是產生興趣的先導,所以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量提取日常生活中的有助于學生產生好奇心的素材,以讓學生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中來。如:(1)在講光的折射時,可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們每天早上看的太陽是真正的太陽嗎?”“太陽真地在我們眼睛所看的地方嗎?”,這些問題與長期滯留于學生腦中的直接經驗相悖,學生便有了探尋真理的強烈愿望。(2)在上超重和失重時,可讓學生親身去體驗在下蹲過程中的磅稱示數的變化,老師引導學生生疑、釋疑、解疑,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三、課堂教學生動風趣,激發(fā)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語言應體現出機智和俏皮。課前,教師要進行自我心理調整,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有聲有色,才能帶著愉悅的心情傳授知識,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事實表明,教師風趣的語言藝術,能贏得學生的喜愛、信賴和敬佩,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即產生所謂"愛屋及烏"的效應。
例如,在講"核外電子離核越遠能量越高"時,向學生打比方:"這好比你們小時候還是嬰兒時,你爸爸將你抱在懷里;你學會走路了,你爸爸將你牽在手上;你再大一點,你爸爸則說:'走,外面玩'。"又如在講楞次定律時,可以這樣比喻:在被太陽曬過的爛泥塘里,當人踩上去時,稍硬的表面會阻礙你下沉;當下沉后,你想拔出腿來,爛泥又會阻礙你拔出腿來。再如,在講理想氣體等溫變化的微觀解釋時.可這樣比喻:你們班五十人,在教室里顯得很擠,容易產生碰撞;而當把你們放在大禮堂時,碰撞的機會就減小了。
四、滲透科學方法,發(fā)展和完善學生思維。
“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學生在了解、感受、體會更多的感性素材時,如果不加以及時地進行興趣升華,那么興趣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是淺顯的、不穩(wěn)定的。要激發(fā)學生探尋事物本質深處規(guī)律特征的強烈愿望,讓學生拿著科學的利劍“科學思維方法”去完成自身心理的渴求,使興趣得到鞏固和提升。把對事物表象的直接興趣有效的轉化為更加理性的間接興趣。物理學的發(fā)展史本身就是一部物理學方法論的發(fā)展史,每一個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定律的提出都有著科學思維方法的體現,要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加強對這些思維方法的了解、認識和理解并加以體會和應用。物理學方法通常認為有觀察方法、實驗方法、理想化方法、類比方法、假說方法和數學方法。就個別物理問題又有隔離分析法、等效變化法、疊加法、對稱法、極端法等處理方法。擁有這些科學方法學生才能真正的體會探索過程中的帶來的樂趣。如:在上“引力常量的測定”時要學生知道科學測量的重要途徑“等效放大”思想,體會如何對微小量進行放大的。
總之,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就是讓學生由“要我學物理”轉變?yōu)椤拔覑蹖W物理”,而且要學有所樂,學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