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仕剛
摘 要: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考試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考查,僅靠“死記”就能得高分的現象不復存在,學生在制作“思維導圖”后再回顧記憶的知識時,大腦中浮現的就不會是枯燥的教材中的文字,筆記本上的要點,而是一幅幅美觀的圖片,一幕幕經歷過的情景,這能夠解決學生記不牢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將所學知識舉一反三,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考試中應對自如。在制作思維導圖時需要特別注意突出重點,發(fā)揮聯想,美觀清晰,具有個性。
關鍵詞:思維導圖;自發(fā)學習;發(fā)揮聯想
送走高2012屆的畢業(yè)生,我接著擔任了四川省新課改之后的首屆高三的地理教學工作。最初還是用以前的經驗進行教學,什么新課改的理念全拋在了腦后,直到學生在成都市“一診”考試中的成績遠沒有預想中的好時,我才注意到新課程背景下的考試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考查,注重知識的理解遷移,僅靠死記硬背就能得高分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然后我迅速調整了教學思路,其中一個重要的措施就是將英國東尼·博贊和巴利·博贊合著的《思維導圖》一書中的主要方法聯系學生實際,讓學生將需要掌握的知識制作成思維導圖,復習時也讓學生看這些圖,學生反映效果很好。之后,在成都市的“二診”“三診”考試中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一、制作思維導圖的步驟
1.準備材料
材料中最重要的就是用于給思維導圖作色的彩色筆,然后是鉛筆、橡皮擦和紙張較好的筆記本。
2.找準主題和關鍵詞
找出將需要制作圖的主題,提取該知識點的關鍵詞。如“黃河下游流量逐漸減小的原因”這個題目的主題是河流,關鍵詞是降水、下滲和用水等。
3.回憶情景
回憶和知識相關的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或是通過電視等其他渠道了解到的場景,然后將這些場景與需要作圖的知識聯系起來。
4.獨立作圖
在草稿紙上用鉛筆將回憶的場景描繪出來。
5.標出關鍵詞
在圖上適合的位置標注上關鍵詞,方便自己在今后的復習中看見圖中的關鍵詞就能聯想到整個知識要點。
6.相互交流
先以各小組為單位,組內學生輪流說出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展示自己的成果。再在班上展示各小組的優(yōu)秀成果,教師再根據情況作點評。
7.修改圖
結合班上其他同學的制作,對自己的圖作修改。
8.上色
用彩色筆給不同的事物上色。
二、制作思維導圖的規(guī)則
1.突出主題
圖1和圖2是學生制作的兩幅圖,圖1的知識點是“某地棉花生長的有利條件”,但由于圖中缺乏“棉花”這個主題,這些要點就是散的,學生很難將圖上的這些條件與棉花聯系起來,不便于學生理解記憶,不便于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如果將圖中土壤面積擴大,在土壤上再畫一大片棉花,就會使主題突出,效果截然不同。
圖2主題就很突出,但由于沒有標注關鍵詞,之后復習時,學生就可能會不知道當初作圖的意圖,需要再次重新思考而浪費時間。
2.發(fā)揮聯想
“聯想是改善記憶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它是人腦使用的一個整合工具,目的是讓我們的生理體驗產生意義,這是人腦記憶和理解的關鍵?!比缭谧鲌D3“影響城市的區(qū)位因素”時,可以先聯想成都這個城市的區(qū)位因素,然后再作圖,今后看見城市的區(qū)位,就聯系到成都這個城市和自己所作的圖,這樣的記憶就會深刻、持久。這也很好地訓練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練習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
3.美觀清晰
“大腦更易于接受和記憶有視覺刺激、多重色彩、多維度的思維導圖,而不是單調煩人的線性筆記。”制作的圖片越美觀,大腦越喜歡,記憶越深刻。自己創(chuàng)作出來的圖如果是線條優(yōu)美,結構協調,就會使自己感受到作圖的愉快,學習的輕松,記憶的持久。
4.突出個性
“我們都是與眾不同的個體。思維導圖應該反映出我們這些獨特大腦里面非同一般的思想網絡和思維模式?!辈煌瑢W生經歷不同,思維方式不同,所以思維導圖必須要由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把自己的思想融入進去,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這樣制作出的才是適宜自己理解記憶的圖。
三、制作思維導圖的誤區(qū)
1.沒有充分認識到思維導圖的益處,認為制圖花時間較多,沒有用心去作。
2.不能持之以恒地作下去。
3.作圖時沒有耐心,作圖不細致,圖像不美觀。
4.完全臨摹別人的圖,沒有融入自己的思想。
5.后期復習時,頭腦中沒有浮現出作過的思維導圖及相應的場景。
四、思維導圖的益處
1.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在作圖中學習地理知識,不再是記憶那些枯燥無味的漢字,而是那些自己喜歡的美圖,這就會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輕松愉快,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利于學生自發(fā)學習
為了要制作一幅合格的思維導圖,學生會先主動去找這部分知識的關鍵點,其實這就促使學生自己主動將厚書讀薄的過程。這個過程也訓練了學生解讀信息的能力,消化新知識的能力,畫圖之后學生看到關鍵詞時想不起整個知識的內容,這就檢驗出學生在最初找的關鍵詞不對,學生就會回過頭來再分析,從而加深印象。其實這個關鍵詞就是在考試過程中老師強調的“得分點”。有了這些訓練,學生在考試時的審題答題輕松多了。要作好一幅圖,學生自己還必須要主動發(fā)揮聯想,這就使得學生自發(fā)地將知識遷移,聯系實際生活解決問題,從而能更好地適應新高考。
3.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
思維導圖其實也可以看作是一個知識框架圖,只是比框架圖更形象,更易于學生記憶,將各知識點串聯起來的層次更分明的整體。經常訓練學生畫圖、復習圖,非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在考試中就能順利地從題干發(fā)散開去,打開思路,分析問題。
4.能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
“思維導圖”的制作是學生自愿的,其過程充滿著樂趣。學生在回顧作過的“思維導圖”時,大腦中浮現的就不會是枯燥的教材中的文字,筆記本上的要點,而是一幅幅美觀的圖片,一幕幕經歷過的情景,這能夠解決學生記不牢、記憶不持久、苦于記憶的問題,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從而輕松應對新課程背景下的高考。
參考文獻:
[英]東尼·博贊和巴利·博贊.思維導圖[M].中信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