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瀟
我大概還能記得10年前,2002年7月30日。夏日雨后,我寫下了一個文檔《一生的計劃》
我大學(xué)剛畢業(yè)第一年,住在北京西城,每天上班乘坐地鐵環(huán)線再換乘一線;那時我剪短發(fā),臉頰和全身還有嬰兒肥。我對人世好多不懂,對未來充滿迷茫,但有無數(shù)幻想和愿望,大概有點兒王小波所說的“在我一生的黃金年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那個意思。
年輕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怕,相信所有電視里書里的奇跡,覺得哪兒都可以去,怎么樣都可以過。只要愿意,自己可以變身,成為任何人。那時候我每天琢磨的,就是我怎么變身,我要成為誰?
表達(dá)少年的愿望有很多手段,可以想一想,說一說,我選擇了寫一寫。對我來說,寫一寫踏實。就這樣,23歲的我寫下了自己人生中一個最重要的綱領(lǐng)性文獻《一生的計劃》。一生又太長看不到頭兒,我就先寫了未來十年。因為許多愿望當(dāng)時看起來太宏大太遙遠(yuǎn),所以索性把期限留得長些。比如在計劃里的畢生愿望欄(Things to do before I Die)我寫下“出版一本書”,我想那估計是到暮年才能完成的事——當(dāng)時絕對沒敢寫“暢銷書”仨字。
后來的十年真的非常非常漫長,其中幾番說“恍如隔世”也不過分。住址電腦都換過,這份Word文檔始終妥帖的存好。有時候整整一年人生都好像沒有期待中的變化,我打開那計劃翻看時就有點悲傷和自我懷疑,愿望顯得格外刺眼和可笑。有時候一件事情一個方向會無心插柳,不經(jīng)意被打開另外一扇門,我就打開計劃對照修改,有時候會產(chǎn)生新的想法和愿望。隨著時間流逝,這樣想象之外的驚喜會一個一個發(fā)生。我后來意識到,這些驚喜才是生活里最精彩動人的東西。
寫下愿望只是給自己在遠(yuǎn)處擺上一個燈塔,而愿望里最真正發(fā)生作用的部分是這樣的:“為了以上的計劃實現(xiàn),從明天起,我要做到的是:XXXXX”這XXXX囊括和列舉了我期待自己在教育、娛樂、職業(yè)和外貌上的每一天每一點小堅持和小進步。這一部分,持續(xù)作用了十年,才真真切切改變了我和我的生活。
計劃究竟有多神奇呢?現(xiàn)在計劃中我寫下的“2012年結(jié)束前,有一個健康可愛的孩子”也要實現(xiàn)了
當(dāng)然,我寫下來的計劃真能做到嗎?不都能。我要是憑天性就能生長得一是一二是二的,還要計劃干嘛呢。計劃是寫給自己看的,如果長期做不到,讓自己失望和憤怒的也只是自己而已。我想讓自己喜歡自己欽佩自己,就會盡量做。一天天持續(xù)下來,即使沒有都做到,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這計劃最大的好處,就是讓我最初的愿望長新,不會被暫時的阻力和日復(fù)一日的瑣事磨滅。成年以后,最珍貴的東西是我們的天性,那些終于實現(xiàn)了的美好愿望,歸根結(jié)底都是我們的天性在閃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