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雪草
朋友給我講了一個在他生活中真實發(fā)生的故事。
前些日子,他開車去沈陽辦事,車至中途一處高速入口的地方,看見一個年輕女子抱著一個寶寶在等車。那天剛好下著小雨,有些陰冷,他心生惻隱。一個年輕的母親獨自帶著孩子出行,本來就是件不容易的事。碰巧天公不作美,又下起雨來,如果再把寶寶凍感冒了,那可真是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他減慢車速把車停在那對母子跟前,搖下車窗對那位年輕的母親說:“你去哪里?我捎你一程吧!”他以為那位年輕的母親對他的行為即使不會感激涕零,至少也會露出欣喜和感動。
誰知那個年輕的母親只是輕輕地抬了下眼皮,打量了一下他的車,然后問了句:“是返程車嗎?收多少錢?”他愣了一下說:“我不收你的錢,順道載你?!?/p>
不說這句還好些,說了這句,那位年輕母親的臉上立刻露出警覺的表情,仿佛自言自語,又仿佛是問他:“不收錢?有這么好的事?不會是想到了之后宰我一刀吧?或者另有目的?”
朋友哭笑不得,本想跟她解釋,看她一個人抱著孩子在路上挺不容易的,想了一想,還是把這個念頭壓了下去。罷了,不解釋她已把自己的好心當成另有所圖,如果解釋了,會不會有越描越黑的嫌疑?
朋友跟我抱怨:“你說現(xiàn)在的人除了抵御防范,戴著有色眼鏡看別人,怎么就不會感動了呢?我一片真誠,她怎么就是看不出來呢?是誰偷走了她的感動?”
我笑了:“你的腦門兒上又沒有貼著好人的標簽,誰會相信一個陌生人?”
他走之后,我陷入了沉思。如今,各種虛假廣告烽煙四起,各種騙術花樣翻新,防不勝防。一顆原本純真美好的心靈早已被重重戒心裹住,甚至麻木。
時光有一只神奇之手,撫過的地方,就再也回不去了。有多久我們都不曾感動過?小時候看電影,會隨著劇中的人物亦喜亦悲,或淚流滿面,或歡呼雀躍?,F(xiàn)在看電影,演得再逼真,一想到那些明星的花邊新聞,頓時就會把那些醞釀了半天的感動毫不留情地擊潰。
和朋友一起上街,在過街天橋上,看到一個八九歲的孩童,守著一張硬紙牌,上面寫著母親因病需要錢,希望過路的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將來一定會回報給各位。下面還有一些密密的小字,是講述母親生病和求醫(yī)的艱難過程。
經過的時候,心里略微地動了下,然而也僅僅只是動了一下,腳步也只是略微地遲緩了一下,便在稀疏的人群中,隨著朋友一起走過去了。
我拽著朋友說:“那個孩子真可憐,該上學的年紀上不了學,守著一張紙牌為母親籌集看病的錢,他也挺不容易的?!迸笥严窨赐庑侨艘粯涌粗艺f:“你還是地球人嗎,連這個也相信?沒聽說他們都成暴發(fā)戶了嗎?比很多人都有錢?!?/p>
我無語,因為我不能保證朋友說得一定對,或者一定不對?!案袆印边@兩個字,仿佛成了稀有金屬,離我們越來越遠。
商品時代,物欲橫流,當“秀”這個字越來越時尚,越來越被嬌寵,浮躁就隨之而來。雜志上的文章越來越煽情,卻再也騙不到讀者一滴眼淚。所謂的大片打造得越來越精致,歸根結底都是票房鬧騰的。電視上的真情講述,其實我們也知道,那是給我們講述的故事,有人工斧鑿的痕跡。
有時候,我也會問自己:是誰偷走了你的感動?這個偽命題,我也答不上來。是時光?是缺乏信任?是虛假泛濫?抑或都不是,是我們缺乏一雙發(fā)現(xiàn)真誠的眼睛,缺少一顆充滿感動和溫情的心。
當感動成為一種奢侈的情感需要,我們就會懷念那些永恒的溫情畫面:一對皓首白發(fā)的老夫妻相攜攙扶,公交車上為老幼孕讓座的畫面,年輕的情侶羞澀地看著彼此的眼神,稚嫩的小兒天真無邪的笑臉。甚至一株花、一棵草、一滴露,能體現(xiàn)出生命的律動和美好的東西,都那么真誠地感動著我們。
騙子的故事聽得多了,防騙的手段和技術也相應高明得多了,然而不幸的是,我們在防騙的同時,也逐漸丟失了一顆容易“感動”的心靈。我們?yōu)樾撵`建起了一道銅墻鐵壁,騙子進不來,心也出不去。看誰都像騙子,看什么都像騙局,結果在免受傷害的同時,卻過濾掉了生活應有的美好。其實,心靈需要防護,更需要滋養(yǎng),沒有了感動的雨露,心靈遲早會干涸。讓我們卸下“有色眼鏡”,用心擁抱生活和感受美好,就會發(fā)現(xiàn)人生能感動,才會有真幸福。
【文題延伸】滋養(yǎng)心靈;感動人生;真正的幸?!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