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蚌埠學院藝術設計系,安徽蚌埠 233030)
?
基于模糊前端的嬰兒奶瓶產品工業(yè)設計研究
張莉
(蚌埠學院藝術設計系,安徽蚌埠233030)
針對嬰兒奶瓶設計的問題,從模糊前端的角度出發(fā)進行研究,將其運用于產品設計中,并以嬰兒奶瓶為例對研究方法進行驗證.
嬰兒產品;模糊前端;感性工學;QFD分析法①
嬰兒產品分為哺育用品、嬰兒玩具、嬰兒床、母嬰產品等十大類別.嬰兒產品異于其他產品的關鍵點在于其購買者和消費者的分離,購買者是家長,但消費者卻是嬰幼兒.從而,嬰兒產品企業(yè)內部的設計師要把嬰兒和嬰兒家長作為產品設計時的參考對象與參考尺度,嬰兒的生理特點及心理特點不僅需要被考慮到,而且家長在輔助嬰兒使用產品時是否方便易用也需要被納入考慮范圍內.同時,爭取在產品的細節(jié)上賦予嬰兒更多的情感關懷,從而將嬰兒產品的設計最優(yōu)化.
1.1模糊前端的概念
產品創(chuàng)新通常被劃分為三個階段:模糊前端階段(Fuzzy Front End,FFE)、產品開發(fā)階段(New Product Development,NPD)、商業(yè)化階段(Commercialization)[1].
產品創(chuàng)新最初的階段被稱為模糊前端(fuzzy front end,FFE)[2].模糊前端階段通常被認為對于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由于用戶需求、生產工藝和技術特性、市場環(huán)境條件等許多模糊和不確定的影響因子都存在于這個階段,因此模糊前端是產品設計整個程序中最核心和最復雜的階段.
1.2產品設計模糊前端研究方法
1.2.1感性工學
感性工學是一項系統(tǒng)地挖掘人們對產品的感性并將其轉化為產品設計要素的技術[3].它能夠把一些難以挖掘的顧客需求加以量化,以轉換成新產品的設計要素與語言.
1.2.2聚類分析
一種將具有相同屬性的對象進行群組化分析的方法稱為聚類分析法.聚類分析法經常在產品設計模糊前端的研究中被用來對用戶需求進行歸類、整合.
1.2.3層次分析法
因為消費者需求具有隱含性、深層的不確定性以及模糊性等眾多因素存在于模糊前端階段中,因此在用戶需求分析方面,層次分析法被用來對其進行分析整理,這是一種適用于不確定形勢下的多目標決策手段,并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用戶需求中的每兩個需求被拿來進行比較分析,接著再對以上需求進行總體分析研究,從而得到相對比較準確的用戶需求信息.
1.2.4質量屋分析法
將消費者需求作為導向的質量管理方法稱為質量屋分析法,這種手段主要用來提升用戶滿意度.通過把顧客對于產品的需求進行多層次化的分析,從而轉化為產品設計的技術特性元素.
質量屋分析法的關鍵在于質量屋的構造.主要體現出消費者需求和設計技術元素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
某嬰兒產品企業(yè)是國內一家大型嬰兒產品研發(fā)生產公司.該研究方法將企業(yè)下一期將要設計的新奶瓶產品作為實踐研究對象,在企業(yè)的實際項目中采用產品模糊前端設計研究方法,以此對分析手段以及研究結果進行驗證.
2.1奶瓶產品典型樣本選取
通過對嬰兒產品商店中銷售的奶瓶產品和相關的雜志、以及網絡等一些平臺對奶瓶樣本圖片進行收集和獲取.挑選具有代表性的奶瓶產品樣本.對收集的奶瓶產品樣本進行篩選,最后挑選出20個具有代表性的奶瓶產品,如圖1所示.其中包括布朗博士、安心媽媽、NUK等市場上評價較好的品牌產品.同時,由于色彩會影響消費者進行評價,將奶瓶產品樣本均做了去色處理加工.
圖1 挑選具有代表性特點奶瓶產品樣本
2.2對感性詞匯進行收集、篩選
采用頭腦風暴法以及奶瓶產品銷售店里的宣傳手冊等方法收集感性詞匯,大致收集了300個左右的形容詞.利用顧客主觀評價的手段對這300個形容詞打分評判,去除不經常使用或者意義相似重疊的詞匯,把相反意義的詞匯進行逐個配對,最后歸類成為50對形容詞匯.讓嬰兒家長及設計類研究生對奶瓶樣本進行形容詞對的選擇.最終選出具有代表性的6對相容詞(見表1).
2.3研究顧客需求
顧客用一些詞匯和語言說明自己對產品的滿意程度以及提出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這就是顧客需求.顧客需求的獲取是整個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中的最關鍵和最難以把握的部分.對于產品的性能需求、對于產品的功能需求、對于產品的外觀需求這三種顧客需求是奶瓶產品顧客需求的主要方面,如圖2所示.
表1奶瓶產品選取的形容詞對
圖2 顧客對于奶瓶產品的需求
2.4通過問卷調查法對奶瓶產品進行評價、打分
對20個奶瓶產品樣本進行重新編號,針對上一部分挑選出的感性形容詞對進行評價.讓消費者根據對產品的主觀感受給每一對形容詞打分.例如樣本9的感性詞匯評價表(見表2).
表2奶瓶樣本09的感性詞匯評價表
2.5對典型感性詞匯樣本進行評價
本次研究采用發(fā)放問卷評價的方式,以xx市婦幼保健站的嬰兒家長作為受試者,本次投放的40份調查問卷均為有效問卷而且全部被收回.
2.6對外觀造型進行解構
采用形態(tài)分析的方法研究奶瓶產品外觀造型各部分設計因子和感性形容詞對的相關聯系性.首先將奶瓶產品整體的外觀造型作為若干部分因子的集合;其次,將因子解構為幾個部分,如奶瓶這類產品的整體外觀造型可以解構為奶嘴、奶孔、瓶身、瓶蓋以及把手這幾部分,再將每一個部分解構為相對應的設計因子.奶瓶外觀造型的解構如表3所示.
表3奶瓶外觀造型的解構表
2.7對顧客需求進行量化排序
用英文字母CS簡化表示消費者對產品是否滿意的程度,用英文字母CR簡化表示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假如存在m項需求是消費者對于該產品的,因此用作描述各項顧客的需求可被簡化為用英文字母CR1,CR2,…CRm表示.采用市場調研結果作為分析依據,歸納整理出性能需求(CR1)、功能需求(CR2)、外觀需求(CR3)為市場對奶瓶產品的主要需求.
ki計算第i個消費者需求CR1的重要程度.該重要度用 表示,假設有N 個消費者接受調查,則:
(1)
2.8建立奶瓶造型質量屋對顧客需求與設計元素進行映射分析
建立顧客需求與設計特征間的相互影響的映射聯系矩陣:假若顧客對某個產品有N項需求點,那么用字母U代表顧客需求的矩陣:
(2)
強奶瓶產品造型解構為若干因子.第j項設計特征要素用Bj代替.
本身內部相互影響的關系矩陣:采用字母P代替.Bj項設計特征與Bk項設計特征間的相互影響的程度數值用字母Pjk代替.分別使用不同的簡化形狀代表不同的映射關系,例如“▲、█、★、□、●、”并給這些簡化形狀賦予不同的數值,假若兩者間為負相關的影響關系,那么應對應挑選數值.
消費者需求與設計特征相關矩陣表達如下:
(3)
建立奶瓶造型質量屋挑選對于奶瓶產品的設計技術特征要素,與產品設計原則相結合奶瓶產品造型主要被分為瓶身設計(A1)、瓶蓋設計(A2)、奶嘴設計(A3)、把手設計(A4),采用質量屋分析法,搭建造型質量屋如表4所示,用來表示顧客需求與設計技術特征要素之間的映射關系.
表4奶瓶產品用戶需求和設計要素之間的映射質量屋
從奶瓶造型質量屋(表4)來看,顧客需求權重最高的需求為“安全無毒( CR33)”和“刻度清晰(CR22)、質感好(CR21)”,和這些需求相對應的設計要素由質量屋的映射數值對比可以得到奶瓶瓶身的設計要素B11,瓶蓋的設計要素B23,奶嘴的設計要素B33以及把手的設計特征元素B41所占的數值比較大,從而量化獲得設計特征元素.
經過上述階段的輸入,企業(yè)已經得到新產品的“賣點”所在,根據所得到的顧客需求重要度排序和產品賣點,表示該研究方法是可行的.同理,對于其它產品可按照上述方法進行驗證分析.
嬰兒產品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鑒于目前國內企業(yè)對產品開發(fā)模糊前端不夠重視,因此,通過對模糊前端進行研究,并以嬰兒奶瓶產品為例進行驗證,使得企業(yè)可以深入的挖掘顧客的隱性和顯性需求,設計出讓顧客真正滿意的產品,從而提升企業(yè)在市場上的競爭優(yōu)勢.
[1]高金玉,宋曉云.新產品開發(fā)中的模糊前端(FFE)概念、特征及其管理[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1):66-68.
[2]陳勁,王方瑞.技術創(chuàng)新管理方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NAGAMACHI M.Kansei Engineering:A New Ergonomic Consumer--oriented Technology for Product Develop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1995,15(1):13-11.
[責任編輯:韓學政]
Based On the Fuzzy Front End’s Baby Feeding-bottle Product Industrial Design Research
ZHANG Li
(Department of Art Design,Bengbu College,Bengbu 233030,China)
Contrapose the design problen of feeding bottle, from fuzzy front end's point of view to do research, apply it to product design. Use feeding-bottle product as example to verify this research method.
baby products; fuzzy front end;kansei engineering;QFD analysis method
2016-09-10
張莉(1987 - ),女,安徽蚌埠人,蚌埠學院藝術設計系助教,碩士,主要從事工業(yè)設計及設計管理理論研究.
TB47
A
1004-7077(2016)05-007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