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俠?高愛香
陜北民間刺繡,雖然沒有四大名繡那樣名氣大,但它以其久遠的歷史及鮮明的地域色彩為人所矚目。風格的淳樸,色彩的鮮麗,針法的奔放,都是其刺繡的特色。陜北地區(qū)地處中國黃土高原腹地,在陜北黃土高原環(huán)境的滋養(yǎng)下,該地區(qū)形成了具有獨特地域特色的民間風俗文化,其中婚俗禮儀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風俗禮儀形式。陜北婚俗語境下的刺繡藝術則通過其圖案、工藝、文化意蘊等方面表現(xiàn)出了其獨特的物質(zhì)屬性和精神屬性。
陜北民間刺繡色彩鮮艷,形式多樣,題材廣泛,造型簡練淳樸,風格粗獷渾厚,熱情奔放,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和鮮明的地方特色。本文將對刺繡的研究放在婚俗禮儀之中,探討陜北地區(qū)婚俗刺繡的地域文化特征,對其圖案、工藝、文化意蘊等方面進行研究。
陜北婚俗形式與刺繡
1.陜北婚俗形式基本介紹
陜北地區(qū)的婚俗禮儀大致沿襲了中國傳統(tǒng)婚姻禮儀“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的基本程序,但具體方面又顯示出其獨特的地域特征?;樗仔问接蟹彪s的、約定俗成的儀式和程序,包括說媒、訂婚、擇日、迎娶、回門、知生等內(nèi)容。在陜北安塞《迎親歌》中有一句“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餃的”,其中剪紙、刺繡成為衡量一個女子是否心靈手巧的標準。因此,作為種類繁多的刺繡品成為婚俗禮儀中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一般可分為:提親到定婚中的刺繡:包括刺繡手帕、針扎扎、繡花鞋墊等;嫁妝中的刺繡:針扎扎、繡花鞋墊、枕頂繡、繡花被子等;婚禮中的刺繡:主要是指刺繡禮服及繡花肚兜、繡花鞋墊、刺繡門簾、順袋子、錢夾子等。
2.陜北婚俗刺繡種類及其藝術特色
在陜北刺繡是陜北婦女的必修課,刺繡的好壞,是村民們評論聰慧與否的標準。女子剛一進入到少女年齡就開始給自己做嫁妝,女方要繡繡花枕頭、鞋墊、床上飾品等送給男方。另外,要給未來的公婆、叔嫂繡見面禮,給來賓繡禮品等,這些都將在婚禮中展現(xiàn),受各方品評。刺繡多以象征婚姻美滿、家庭幸福的動物、花草為造型,色彩采用鮮艷的紅色為主,顯現(xiàn)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1)針扎扎
在陜北的婚俗刺繡中,“針扎扎”是結婚時送給婆婆的進門禮物,在舉行婚禮時,婆婆給媳婦一個紅包,媳婦就給婆婆一個針扎扎。這是送未來婆婆的一個重要物品,體現(xiàn)出自己繡工水平的高低,文化方面的修養(yǎng)。針扎扎造型沒有固定的形式,姑娘們可自己設計出能體現(xiàn)她們的思想和審美情趣的造型;刺繡圖案的選擇上,有繡幾何紋樣的、花卉的、人物故事、動物等圖案;在色彩搭配方面,她們用最為鮮艷的色彩來表達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及追求。
(2)枕頂繡
在陜北婚嫁繡品中,最為吸引人們眼球的繡品則是枕頭兩端的方形枕頂花,枕頂花一般是用刺繡的方法繡成的,即平時所說的“枕頂繡”。枕頂繡一般都是由新娘所繡,枕頂繡都是成對的、圖形對稱或者內(nèi)容相對應的。嫁妝中的枕頂繡所用的底布一般為鮮艷的紅色粉色,圖案也多為象征婚姻生生活幸福美滿的題
材形式且都帶有喜慶吉祥的寓意。如喜上眉(梅)梢、龍鳳呈祥、榴開見喜、連生貴子、鳳戲牡丹、蝶戀花、鴛鴦戲蓮等這些民間的吉祥紋樣,通過刺繡的形式,展現(xiàn)在藍布方枕的兩端,再加之紅色或粉色的緞子作底,喜慶的氣氛濃郁,預示著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滿。
陜北婚俗刺繡圖案中的文化意蘊
1.陰陽哲學觀
中國哲學有“陰陽相合生萬物,萬物永生不息”這一觀念。在陜北刺繡圖案“魚戲蓮”中,魚喻男,蓮花喻女,魚戲蓮表示男女相愛,魚唆蓮表示男女相交,生男育女,還有獅子滾繡球、金雞探蓮花、鳳撲牡丹、老鼠偷葡萄等這些圖案表示男女結合、化生萬物這個中國原始哲學觀念模式的延續(xù),它不是自然生活現(xiàn)象的反應,而是陰陽萬物相合,生存繁衍的隱語。隱喻了天地相合、陰陽相交的哲學觀。
2.對吉祥、幸福的渴求
在我國,男女婚姻關系的確立,就意味著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中兩人將攜手走過?;橐龅恼Q生飽含了新人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及憧憬。在我國的古代思想中,涉及愛情問題向來使用比興、譬喻、象征等手法,含蓄隱比,通常不會直說,而是常常借用動植物符號來表達男女相戀、異性相吸的關系。大量借用鴛鴦、蝴蝶、鳳凰、牡丹、獅子繡球之類來象征。因此,陜北的創(chuàng)作者通過這種方式將自己樸素的理想和美好的愿望化為刺繡中那一個個喜慶意味的藝術造型,如“鳳凰戲牡丹”“金雞探蓮花”等刺繡圖案。陜北婚嫁刺繡圖案處處洋溢著幸福、歡樂、喜慶、祥和的氣氛,給人以生存的希望和生活的信念。
3.生命意識,繁衍的欲望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生活中,繁衍后代始終是一件大事。雖然民間藝術的創(chuàng)作主體是勞動婦女,而繁衍的欲望事實上已經(jīng)轉(zhuǎn)化為全體民眾對幸福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在民間美術傳統(tǒng)作品中,“得子”成為這種幸福觀的具體宗旨。陜北歷史上多災多難,孩子成活不易,所以人們多子多福的觀念由來已久。于是自身繁衍能力強的動植物如魚、蓮花、南瓜等,就成為民眾心目中的生命母體文化符號,具有超強能力、很難被征服的如蛇、熊、鳥等,被民眾視為生命父體的文化符號。在陜北婚俗中有這么一系列企子的刺繡作品圖案,如:魚蓮生子、榴開百子、麒麟送子、連生貴子等寓意男女結合,子孫繁殖的題材。
結語
“為生活而藝術”,陜北婚俗中的刺繡不僅體現(xiàn)了陜北黃土高原的風俗習慣,而且體現(xiàn)了陜北地區(qū)民眾的審美需求,揭示了婚俗這一背景下的刺繡所蘊含的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和藝術特色。通過研究陜北地區(qū)民間傳統(tǒng)婚俗中的刺繡藝術,為進一步了解陜北黃土高原文化、傳承和開拓陜北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啟示作用。
(作者單位:西安工程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