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思琦
人民幣 升值 進出口貿易
人民幣升值對進出口貿易影響分析
(1)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有利影響
第一,人民幣升值有利于改善貿易條件,降低進口成本。人民幣升值可以使以人民幣表示的我國稀缺的進口技術、設備、資本品及中間產品價格下降。在鋼鐵、石油等價格上漲10%的情況下,如果人民幣升值10%就可以抵消這個上漲。消費者的實際財富和購買力因進口品價格下降而擴大,有利于刺激和擴大國內的消費需求。伴隨貿易順差急劇增加,我國貿易條件近年來正在不斷惡化。商務部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1993-2000年,以1995年為基期的中國整體貿易條件指數下降了13%。其中制成品貿易條件下降了14%,初級產品貿易條件下降了2%。2003年出口商品價格指數為104.7進口商品價格指數為109.7,貿易條件指數為95.4%,低于上年的98.8%。這就是說,我國的出口商品價格相對于進口商品價格的比值在下降,即我國必須出口更多的商品才能換回同樣數量的進口商品,也就是說國民福利在向外流失。
第二,有利于加大中國企業(yè)“走出去”的步伐。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中國企業(yè)到海外直接投資的成本下降,這使得他們能以較低的成本“走出去”,根據投資地的區(qū)位優(yōu)勢充分利用全球資源,降低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實現規(guī)模經濟,建立全球性的生產、營銷和服務網絡。這有利于造就出中國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
(2)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不利影響
第一,人民幣升值將使得以外幣表示的中國出口品價格上升,因此會削弱中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導致中國出口減少及相當一些勞動密集型出口生產企業(yè)陷入困境。由于擴大出口是增加就業(yè),帶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引擎,因此,因人民幣升值所造成的出口下降將嚴重影響我國的就業(yè)及經濟增長,并進而會對全球經濟產生不利影響。實際有效匯率的進一步上升會削弱出口,考察匯率波動對貿易收支的影響主要是看實際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而不是名義匯率,衡量實際匯率變化主要是看匯率和通貨膨脹率之間變化的相對速度,當匯率貶值速度超過通貨膨脹速度則實際匯率下降,反之,則實際匯率上升。從1993年到2008年,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先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然后逐漸趨于平穩(wěn),再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我國的實際有效匯率水平普遍提高之后在一定范圍內波動。因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所帶來的貿易下降效應被影響更大的國外收入增長效應給抵消掉了,所以,我國幾個主要貿易伙伴容易將本國的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和人民幣匯率聯系起來。在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的條件下,如果對人民幣進行升值操作,則會進一步提高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而實際有效匯率又是決定一國多邊貿易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因此,人民幣升值會在一定程度上縮小我國現有的貿易順差。
第二,影響外商對我國投資的積極性。人民幣升值將使外商在中國進行直接投資的成本上升,在周邊地區(qū)存在著引資競爭的形勢下,這將很可能導致我國引進、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減少,同樣也會影響到國內的就業(yè)和經濟增長。中國自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優(yōu)惠的條件吸引了大批外資企業(yè)和跨國公司進入我國,而他們生產的產品除在中國國內銷售外,很大一部分份額都用來出口。30年來外商投資企業(yè)出口份額在中國總出口額中的比重保持了較快增長,人民幣匯率的升高意味著外商對華投資成本的增加,受此影響,國外資金可能會轉向流入中國的資本市場,影響對我國“三資企業(yè)”的資金投入。同時,“三資企業(yè)”是我國進出口貿易的主要載體,在中國進出口貿易額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從這個角度看,人民幣升值可能會對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產生一定程度的負面作用。
發(fā)展我國出口貿易的對策
(1)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的財政對策
第一,調整出口退稅率,出口退稅是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對已報關離境的出口貨物,由稅務機關根據本國稅法規(guī)定,將其在出口前生產和流通各環(huán)節(jié)已經繳納的國內增值稅或消費稅等間接稅稅款退還給出口企業(yè)的一項稅收制度,其目的是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稅價格進入國際市場,避免對跨國流動物品重復征稅,從而促進該國家和地區(qū)的對外出口貿易。出口退稅機制作為一項財政激勵機制,已被WTO諸多成員廣泛應用。
第二,加強對短期資本流動的管制是降低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重要途徑。對于像企業(yè)境外直接投資、大型中資跨國公司的全球資金調撥以及銀行持有更多的海外資產等應逐步放寬,擴大國內企業(yè)和居民用匯的權利等。實行差別準備金制度,適當提高對新增非居民人民幣存款的準備金要求,從而降低銀行支付給新增非居民人民幣存款的利率;鼓勵境外機構發(fā)行人民幣債券、并放寬境內機構發(fā)行外幣債務管制。
(2)我國外貿體制應對人民幣升值的對策
第一,轉變我國發(fā)展戰(zhàn)略,由外向型向內需型轉變。由于國內內需不足,對外貿易曾經是我國經濟發(fā)展的主要拉動力;加入WTO以后,面對經濟的日益全球化,發(fā)展對外貿易依然是我國發(fā)展經濟的必然選擇。但是,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fā)展中國家,單純的依靠出口導向的發(fā)展戰(zhàn)略是非常危險的,過度的依賴國際市場,一旦環(huán)境改變就很容易受到國外市場的沖擊,進而影響國內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學習國外的發(fā)展經驗,發(fā)達國家的外貿依存度是逐步下降的。
第二,調整我國進出口商品的貿易結構、促進產業(yè)升級。我國目前較低層次的產業(yè)結構決定了我國貿易商品結構具有如下特點:勞動密集型產品占有較大比重,是我國國際貿易的比較優(yōu)勢所在;工業(yè)制成品的出口有了快速發(fā)展,但是產品中的技術含量和知識含量很低,依然是高科技產品的主要進口國;服務貿易所占比重還很小,新興服務業(yè)的出口競爭力明顯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