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阿拉善左旗的通湖草原被譽為沙漠中的“伊甸園”,這里古商道、古駝道、古遺址、古戰(zhàn)場、沙漠湖泊、沙漠綠洲、沙漠草原、沙山巖畫眾多,再加上有不少美麗動人的傳說。景區(qū)位于內(nèi)蒙古和寧夏交界處的騰格里沙漠腹地,是古絲綢之路的要塞。
早餐后我從郊外住地乘車出發(fā),穿過市區(qū),上了白楊樹林立的公路。透過車窗,看到沿途有許多的光能發(fā)電板,南北走向,黑壓壓地排列著。
公路下面的荒漠,還有許多的大棚蔬菜區(qū),頂棚依然是光能板,靠吸收太陽光,給大棚里面的蔬菜提供光和熱。光能發(fā)電廠和光伏大棚菜在起伏的原野中形成了塞北大漠中的獨特風景。
享受沙床
不到一小時,我乘坐的旅游大巴就來到了沙漠腹地——通湖草原。之所以叫通湖,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據(jù)說幾百年前,這里確有一片湖水,當時有兩位喇嘛在距此60公里處的“太陽湖”邊用銅壺取水,一不小心銅壺掉到了水里。幾日后,有一位牧民婦人在這里發(fā)現(xiàn)銅壺,方知兩地水系相通,湖水相連,因此得名“通湖”。
通湖草原主要由浩瀚的騰格里沙漠、綠草茵茵的草原、形形色色的湖泊和拔起于大漠草原的青山等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觀組成。騰格里沙漠是中國第四大沙漠,它南越長城,東抵賀蘭山,面積為3.87萬平方公里左右。在騰格里大沙漠中有許多湖泊,最著名的是通湖。這里地勢低洼,湖里有魚,湖上有水鳥。周圍草場片片,還有很多的雙峰駱駝。
綠色的草原給黃色的沙海增添了幾許色彩。它們默默陪伴著亙古的歲月滄桑,忍受著荒漠中的惡劣環(huán)境,任憑干旱和鹽堿的侵蝕,以及嚴寒酷暑的打擊而頑強地生存,它們才是沙漠的脊梁和忠實的捍衛(wèi)者。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植被,通湖草原才為沙漠綠洲增添了無限的盎然生機。
走進美麗的通湖草原,藍天白云之下,遠山、近湖、敖包、帳篷點綴其間,絕對是妙趣天成。
景區(qū)蒙古包
在寧夏沙坡頭,看見的是游客乘坐駱駝游覽大漠,而到了內(nèi)蒙古草原,承載游客觀光的全部是駿馬,真是十里不同俗啊。在這里,如能約上幾名好友,在草原上信馬由韁,讓心情放飛在浩瀚的沙海之中,體會濃郁的蒙古風情,一定會在歲月的長河中,留下難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