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明
(廣東肇慶廣地爆破工程公司廣東肇慶526020)
礦山地質環(huán)境恢復治理工程施工技術與現(xiàn)實意義
■李志明
(廣東肇慶廣地爆破工程公司廣東肇慶526020)
隨著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城區(qū)的城市規(guī)劃發(fā)展,于九十年代停采、位于城東新區(qū)的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qū)黃崗鎮(zhèn)馬頭崗石場礦山因開采對地形地貌、景觀等地質環(huán)境影響明顯,影響肇慶市市容市貌,與城市規(guī)劃極不相適應,最重要的是對礦區(qū)下方為武警五中隊樓房和工業(yè)區(qū)人員生命構成嚴重的安全隱患,為消除潛在礦山地質災害安全隱患,恢復地形地貌,急需對礦山進行恢復治理。
石場礦山 錨桿格構梁 培土植生 資源效益
1.1 地理位置
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qū)黃崗鎮(zhèn)馬頭崗石場礦山位于廣東省肇慶市中心310。方向,直距約1KM,地處端州區(qū)端州一路市武警五中隊營房和工業(yè)區(qū)東側,行政區(qū)劃屬肇慶市端州區(qū)黃崗鎮(zhèn)管轄,馬頭崗石場西距端州一路約100m,距G321國道約800m。
1.2 場地地質條件
1.2.1 地形地貌
治理區(qū)域為丘陵地形地貌區(qū),地勢呈東南高北西低,最大相對高差約159m,當地最低侵蝕基準面標高約9m,礦山開采邊坡相對高差約82m,坡度40~80°,局部為陡崖,采場外植被發(fā)育,但場地內大部分坡面巖石裸露,部分坡面上見稀疏喬、灌木雜草。
1.2.2 氣象條件
該項目所在肇慶市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多年平均氣溫22.2℃,多年月平均最高氣溫26℃,極端最高氣溫38.7℃(2000年8月17日),極端最低氣溫-1.0℃(2005年1月11日)。降雨充沛,降雨量主要集中在4~9月份,占全年的80%左右,年均降雨量1841.0mm,年平均雨日數168天,歷年最大降雨量2952.5mm(2004年),歷年最小降雨量1099.1mm(1996年),最大一日降雨量216.3mm(2001年9月30日),最大一小時降雨量102.3mm(1996年4月19日)。年平均蒸發(fā)量1432~1738mm,年均相對濕度78%。
礦山邊坡巖土層從上到下劃分為:第四系沖洪積層(Q4al+pl)、第四系殘坡積層(Q4dl+el)及泥盆系春灣組(Dch)。分述如下:
2.1 第四系沖洪積層(Q4al+pl)
①碎石土:分布于西部坡腳,黃色,碎石含量50~60%,成分為強-中風化粉砂巖、砂巖,塊徑1~10cm不等,次圓狀,充填物為粘土,粘結一般,散體結構,中密,厚度1.50m。
2.2 第四系殘坡積層(Q4dl+el)
②礫質粉質粘土:主要分布于坡頂位置,土層呈黃色、褐黃色,硬塑,結構較松散,含植物根系,以粘粒為主,局部夾風化砂巖塊石,厚度1.0~2m。
2.3 泥盆系春灣組(Dch)
場地內均見分布,巖性為砂巖,根據其風化程度,可分為中風化砂巖、微風化砂巖2個工程地質層。
③1中風化砂巖:以灰色為主,部分巖芯見紫紅色,細粒結構,中-厚層狀構造,巖芯較破碎,以塊狀為主,個別為扁柱狀或短柱狀,裂隙發(fā)育,裂面見鐵質渲染。該層最薄處為4.0m,最厚處5.0m,該層層頂埋深0~4.5m,層底埋深4~9.5m,層底標高30.8~3.1 m,平均厚度4.25m。另外,在該層中含有斷層破碎帶,巖性為壓碎巖,灰黃色、灰色,散體結構,巖石破碎,擠壓現(xiàn)象明顯,局部夾斷層泥。鉆孔揭露厚度3.00m。
③2微風化砂巖:該層灰色,細粒結構,中-厚層狀構造,巖石堅硬,巖芯完整,以短~長柱狀為主,局部破碎成塊狀,裂隙不發(fā)育,偶見閉合裂隙,裂面平直光滑。該層層頂埋深0~9.5m,層頂標高30.8~3.1 m。
3.1 各巖土層參數選擇
計算選取的巖土物理力學參數見表1。
表1 巖土參數表
3.2 治理設計方案與施工
根據治理場地的條件,結合有關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對石場內的邊坡進行恢復治理,使其達到安全、穩(wěn)固、景觀美化的效果。
Ⅰ區(qū),主要治理對象為武警五中隊訓練場及訓練用房東側邊坡:將危巖體清除后+錨桿格構梁+格構內植草進行防治;
Ⅱ區(qū),主要治理對象是武警五中隊辦公樓東側邊坡:采用清除表層浮土石后+掛鐵絲網噴混植生(10cm);
Ⅲ區(qū),主要治理對象為馬頭崗石場舊采場邊坡:采用清除表層浮土石+V型槽培土+撒播植草。
截排水系統(tǒng)工程:坡頂、坡腳、開采平臺設置截排水溝,并與治理場地排水系統(tǒng)相連,完善排水系統(tǒng)。在Ⅰ區(qū)的坡頂、坡腳設置梅花型泄水孔,保證坡體內部排水順暢。
3.3 施工技術與工藝流程
3.3.1 錨桿格構梁施工技術
3.3.1.1 錨桿施工
6種導線方案在考慮大風、覆冰等條件下的鐵塔荷載及其投資費用如表6所示。其中假設鋼材單價1萬元/t、混凝土單價0.2萬元/t、導線單價2萬元/t、金具單價2.5萬元/t、420 kN和550 kN絕緣子單價分別為240元/片和360元/片。
錨桿施工流程:修整坡面→搭腳手架→測量放線→鉆機就位→成孔→清孔→錨桿安放→注漿。
(1)錨桿制作工藝:錨桿采用Ⅱ級Φ25mm螺紋鋼(HRB335),錨桿制作前應確保鋼筋平直除油和除銹,接頭應采用焊接的搭接接頭,焊接長度為30d,但不小于500mm。
(2)鉆孔(清孔):錨桿鉆孔前應按設計孔位準確測量定位,并用鋼筋或竹木桿做好標記,孔位偏差不大于50mm。鉆孔偏斜角度誤差不大于1度。為了提高鉆孔周圍孔壁的粘結強度,提高錨桿錨固力,通常鉆孔采用專門的風動鉆機,鉆孔前按照測量放樣的孔位搭設鉆機平臺,調整好鉆桿的傾角即可開始鉆孔,鉆孔深度應比設計深度深0.50m。
(3)錨桿安裝入孔:鉆孔完成后及時進行清孔,并及時下錨桿,錨桿安裝入孔采用人工抬運、人工送入的方式,將錨桿前端安好導向頭,由一人掌握入孔方向,其他人齊心協(xié)力將錨桿一次性推入孔內,安裝過程中,要避免桿體產生折彎的硬傷,對一次性難以入孔的,不可強行入孔,應將鉆孔重新進行洗孔,若錨桿桿體或者支架損壞的需重新加工錨桿。
(4)注漿:根據本工程地層的特點,為了提高巖土層的錨固力,注漿管前端應伸入到距孔底0.50m左右處,首先注漿為常壓,水泥漿從孔底向孔口反向灌注,將孔底渣土及水排出,當孔口排氣管排出正常水泥漿后,封閉排氣管進行壓力注漿。注漿壓力控制0.5~1.0MPa。注漿液采用現(xiàn)場攪拌,漿液強度M30,水泥為P.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灰比1:0.45。
3.3.1.2 格構梁施工
(1)施工順序:坡面清理→放線定位→開挖梁槽→綁扎鋼筋→支模→現(xiàn)澆砼→拆模養(yǎng)護。
(2)坡面清理:人工清理坡面,使坡面平整、無溜滑體、蠕滑體和松動巖塊;
(3)放線定位:邊坡清理完畢后,由測量放線員按照設計圖紙要求對格構梁進行測量定位,用短鋼筋或撒細白灰線作為標志;
(4)開挖梁槽:梁槽采用人工開挖,開挖必須順直,梁面為高出地面5.0cm,開挖梁槽時邊坡局部凹處應回填C25砼,并盡量使表面平整;
(5)鋼筋制安:①鋼筋尺寸、規(guī)格、布筋間距、焊接強度及保護層厚度等都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規(guī)范規(guī)定;②鋼筋連接位置在梁跨中L/3范圍內,并在同一部位接頭占比例不大于25%;③鋼筋保護層按設計保留,施工時提前預制與保護層厚度相同并且足夠數量的墊塊,墊塊用于混凝土中水泥、砂成分相同比例的砂漿制作,施工時對鋼筋加以支墊,以滿足設計要求,同時保證鋼筋位置準確,特別是靠土體位置,必須布設足夠的墊塊以保證鋼筋保護層厚度。格構梁鋼筋綁扎完畢后,將錨桿錨固彎頭與格構梁鋼筋有效鏈接。
(6)支模:由于格構梁隨坡面鋪設,場地坡度較陡,支??刹捎脙擅婺#磧蓚€側面),以保證砼的密實度和外觀質量;
(7)混凝土現(xiàn)澆:混凝土強度為C25,利用混凝土攪拌機現(xiàn)場攪拌方式,嚴格按照C25砼標準的配合比,現(xiàn)澆過程中必須防止松散土塊混入砼中?;炷翝仓旰蟊仨毟采w澆水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不少于28天。
(8)伸縮變形縫:格構梁每間隔一定距離應設置伸縮變形縫,變形縫豎向布置,間距一般10~15m左右(可根據現(xiàn)場實際情況調整),變形縫寬度以2cm左右為宜,縫中填塞瀝青麻絲。伸縮縫應設在兩錨桿的中間。
3.3.2 V型槽+撒播植草施工技術
施工順序為:清理坡面→搭建施工腳手架→現(xiàn)澆混凝土槽板→培土(配無機肥、營養(yǎng)基質、保水劑等)→點播、栽植草、灌、藤→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
V型槽培土植生工藝是在石壁上開鑿植生槽或筑立外飄臺,加填客土,栽植草、灌、藤植物,以接力的方式綠化石壁。方法具體措施是:
(1)壁面搭施工腳手架;
(2)壁面高差每相距2.8m建一排板槽,在壁上以45°角打鉆一排深50cm的孔,現(xiàn)澆混凝土槽板,板豎向斜高50cm,板厚5 cm,長度可以根據地形無限延長,用直徑為Φ18mm的Ⅱ級螺紋鋼(HRB335)作縱向筋,每間隔50cm 1條。
(3)向槽內填充較為質輕、保水性好、肥效長的營養(yǎng)土。植物建植可以采用撒播工藝,也可以直接栽植抗旱性強的攀爬植物。
3.3.3 截排水溝施工技術
(1)施工放樣:排水溝工程分段施工,分段放樣,根據路基中線及護坡道高程放出兩側坡角線,再根據邊溝流水高程坡比及護坡道寬度,放出排水溝中線及邊線,符合要求后再進行下道工序。
(2)施工方法:溝槽開挖,放好邊溝溝底溝沿邊線,并用白灰在地上畫出,利用人工配合挖掘機械開挖,自卸汽車運輸,開挖至距設計尺寸10~15cm時,改以人工挖掘。人工修整至設計尺寸,不能擾動溝底及坡面原土層,不允許超挖。開挖清理完畢溝槽檢驗合格后,先用木樁每15米一處釘好砌石位置,掛好橫斷面線及縱斷面線,即可按線砌筑。分層與分層間的砌筑砌縫應大致找平,各工作層應相互錯開,不得貫通。較大的片石使用于下層且大面朝下,安砌時選取形狀及尺寸較為合適的片石,尖銳突出部分敲除,豎縫較寬時,在砂漿中塞以小石塊,砌縫寬度不大于2cm,砌筑過程中要注意選用較大、較平整的石塊為外露面和坡頂、邊口,石塊使用時應灑水濕潤,若表面有泥土、水銹先沖洗干凈,尤其下層砌及角隅石不能偏小,砂漿要飽滿,石縫以砂漿和小碎石充填,片石不能豎立使用,石料擠漿要符合要求,不能緊貼無砂漿,寬度要一致,不能有假縫。
3.4 項目實施現(xiàn)實意義
肇慶市黃崗鎮(zhèn)馬頭崗石場礦山地質環(huán)境恢復治理工程項目的實施,有利于區(qū)域社會經濟發(fā)展,解決治理區(qū)域環(huán)境自身平衡問題,其現(xiàn)實意義如下:
(1)有利于生態(tài)環(huán)境恢復與資源效益發(fā)揮。廢棄石場的有效治理,可改善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自然環(huán)境,有利于減輕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壓力。
(2)有利于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保護。通過對該石場礦山的綜合治理,有效防治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情況的發(fā)生,保證礦區(qū)下方武警五中隊樓房和工業(yè)區(qū)人員生命安全。
(3)提高植被覆蓋率,恢復生態(tài)環(huán)境。廢棄石場經綜合治理后可以植樹造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植被覆蓋率,改善已經破壞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日益惡化的空氣質量。
[1]《滑坡防治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規(guī)范》 (國土資源部DZ/T0219-2006).
[2]廣東省有色礦山地質災害防治中心工程設計書.
TD167[文獻碼]B
1000-405X(2016)-5-3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