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民間文學和諧論*

      2016-10-10 08:37:24李雄飛
      廣東社會科學 2016年5期
      關鍵詞:異文民間文學口頭

      李雄飛

      ?

      中國民間文學和諧論*

      李雄飛

      [提要]中國民間文學的書面作品呈現(xiàn)出形式、內容等穩(wěn)定的完美和諧,紙質異文呈現(xiàn)出文字、圖片等后續(xù)的局部和諧,口頭文本呈現(xiàn)出聲音、場景等原初的動態(tài)和諧。這三種豐富復雜的文本和諧圍繞著和諧因素的綜合運用與不和諧因素的多重沖突而展開,呈現(xiàn)出相輔相成的多質性、多層次性與相對性,分別構成一個由淺至深、由表至里、由簡單至復雜的逐級向上的和諧梯度,構成一個不斷超越與否定不和諧、低層和諧而趨向高層和諧的辯證統(tǒng)一的生命歷程,相互之間形成質變。其背后隱藏滲透了無數(shù)之說唱者、搜集者、整理者與編輯者的巨大心血。

      中國民間文學作品異文口頭文本和諧

      中國民間文學具備自身的和諧系統(tǒng)與諸多和諧性,探究這種草根文學的本體和諧問題,既能有效地揭示它在不同社會發(fā)展階段的演變規(guī)律,也能揭示它與自然、社會、文化、人等復雜多變的和諧關系或不和諧關系,還能為與之相關的諸多學科的和諧構架,提供啟示性、借鑒性乃至建設性的建議。

      那么,什么是和諧呢?《說文解字》曰:“和,相應也,從口禾聲?!雹佟爸C,詥也,從言皆聲?!雹诩矗椭C的本意是指聲音的相應、相和,后來引申出多種含義:如和睦、協(xié)調、融洽,調和、使和睦協(xié)調,配合勻稱、適當、協(xié)調,和解、和好相處……總而言之,和諧是事物之間或事物內部各個因素之間的一種有序、均衡、協(xié)調、順暢的良性互動關系,是一種相輔相成、相反相成且互促互補、共同發(fā)展的辯證統(tǒng)一狀態(tài)。

      一、民間文學書面作品的和諧

      比之作家文學作品與通俗文學作品,我們通常能夠見到的書面民間文學作品,似乎呈現(xiàn)出更加和諧的文本面貌與審美形態(tài)。它的題材主題、人物情節(jié)、體裁結構、修辭手法、語體風格、展示形式等,一般處在共生共消、共存共融、平衡有序、相互彌補的穩(wěn)定狀態(tài)里,高度和諧者多,各有各的和諧,而非整齊劃一;紛亂不和諧者少,各有各的瑕疵,而非諸弊叢生。既有以和諧藝術形式表現(xiàn)不和諧生活題材——諸如表現(xiàn)藏族歷時漫長之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篇幅浩繁的史詩《格薩爾》,結構宏偉,氣勢磅礴;也有以和諧藝術形式表現(xiàn)和諧生活題材——諸如表現(xiàn)漢族尋常生活之知識、經驗、智慧的短小精悍的諺語“家和萬事興”,精煉含蓄,表述巧妙。似乎此種內容必須要以此種形式諧和,彼種形式必然要諧附彼種內容,無法改易。這種內容與形式的高度和諧,決定了書面民間文學作品與廣大讀者之間多種維度的和諧或不和諧:粗識文墨的草根階層或具有親民傾向的知識分子一般對之表現(xiàn)出程度不等的親睞與諧愜,高居富貴的官宦富商或飽讀詩書的士大夫階層常常對之顯露出神色不同的鄙夷與不屑。以不為常人所見、荒誕怪異、不和諧的嶄新藝術形式表現(xiàn)和諧生活題材或不和諧生活題材的所謂“民間文學作品”,就是“偽民間文學”,進入不了民間文學作品的范疇。與之相類,相同或相近體裁之書面民間文學的內容與形式,也顯露出較為和諧的面目。比如散文類的書面文本,內容上人物不多,情節(jié)緊湊,題材單一,主題明晰;形式上篇幅短小,線索清晰,用二元對立的方法簡煉敘事,塑造出正反兩類多樣化的扁形人物,少有景物渲染、肖像描寫、心理刻畫、議論抒情等。不同體裁之書面民間文學的內容與形式各有各的和諧傳統(tǒng)與和諧樣式,相互獨立且面目各異,相互借用又相互衍生。如表現(xiàn)萬物來歷、部族紛爭的神話場面瑰麗,奇幻天真;表現(xiàn)地方風物、人物事件的傳說亦真亦假,優(yōu)美動人。隨著蒙昧時代、野蠻時代向文明時代逐漸過渡,神話也漸次過渡為傳說。同一體裁的書面民間文學作品里,不同書面文本更是各有各的和諧因素與和諧技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套用,共同塑造出單一的草民個體形象與豐富的民眾群體形象,共同形成單純、簡練、淳樸、率真、明快、剛健、清新、生動、活潑、自如等藝術風格。個中緣由,一是民間文學作品是作家文學作品、通俗文學作品的草創(chuàng)形式、奠基形式與簡單形式,始終以邊緣與低層次的狀態(tài)生存,沒有得到自足的呈現(xiàn),更易和諧;它們通常從無數(shù)民間文學異文中篩選出來,背后蘊藏了民眾、采編者的許多心血,是民間文學的典范之作;二是民間生活就是春種夏耘、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般的男耕女織、侍老撫幼,尊卑有序,尚群貴和;三是老百姓向往和用、和氣、和淳、和悅、和舒、和恒、和泰的生活,奉行長幼有序、男尊女卑、互濟互助、以和為貴的傳統(tǒng)理念;書面民間文學作品滿溢著“眾人就是圣人”的集體認同因素,以一種文字審美的方式傳達出草根氣息的和諧意向與和諧理念,和諧意蘊對于書面民間文學作品具有統(tǒng)攝性與制約性;四是老百姓在創(chuàng)造、修改與傳承口頭民間文學文本的時候,為了好傳易記,形成并遵循著一定之諧輯各種藝術因素的創(chuàng)作規(guī)則與說唱技巧,如類似的情節(jié)、程式性的結構、互相套用的語言、“箭垛式”的人物等。

      只是,如果我們詳究每篇寓莊于諧或寓諧于莊的書面民間文學作品的內容與形式,它的和諧形態(tài)總是圍繞著內部的和諧與不和諧等多重意蘊而展開的有機整體。以同一情節(jié)、場面連續(xù)出現(xiàn)三次的“三疊式”結構的民間故事為例:多為有限的情節(jié)單元通過繁多復雜的諧晤,由此形成多種情節(jié)鏈,最終構成無數(shù)寫實性或幻想性的民間故事的深度和諧:有的從和諧的人事敘起,有人的地方就有人事糾葛,“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隨著情節(jié)的展開漸漸出現(xiàn)了不和諧的誤會、偏見、爭端、糾紛,最后在矛盾雙方的相互認識、理解、競賽、碰撞與斗智斗勇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案,始于和諧,繼于不和諧,終于和諧,如流傳于河南中部的《狼外婆》。③有的從紛亂、殘缺、差別、矛盾處展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間一波三折,時而和緩的情節(jié)轉向突兀,時而突兀的情節(jié)得以和緩,好事多磨,好人多磨,最終才取得諧遂結局,始于不和諧,繼于暫時和諧,續(xù)于不和諧,終于和諧,如流傳于廣東番禺的《疤妹和靚妹》。④少有貫穿始終的人際和諧與人事和諧,也罕見從始至終的人際不和諧與人事不和諧。這至少說明,優(yōu)秀的書面民間文學作品之所以贏得億萬讀者的喜愛,具有驚人的傳播范圍與傳承歲月,無窮無盡地“返輸”民間而再次變?yōu)楹愫由硵?shù)般的口頭民間文學文本,不是依靠隨意、平庸、淺薄、粗糙的和諧取勝,而是在表現(xiàn)勤快與懶惰、真誠與虛偽、聰明與愚蠢、無私與自私、堅強與軟弱、忠厚與奸詐、善良與兇殘、正義與邪惡中不斷實現(xiàn)對立統(tǒng)一;在整體和諧里蘊含著不和諧的現(xiàn)象與成分,在局部不和諧里隱藏著和諧的事理與因素;依靠不和諧要素相互對比,逐步展開多個矛盾沖突,逐步推進整體情節(jié)走向高潮,逐步使得主要人物之情感、智慧與才干的優(yōu)勢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依靠和諧要素相互補充,暫時保持情節(jié)單元的相對完整,暫時為人物情感智慧的強勁發(fā)揮斂勁蓄勢,始終維系整體情節(jié)順暢發(fā)展,末尾取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皆大歡喜或差強人意的結局;從較低層次的不和諧或和諧走向較高層次的和諧或不和諧,然后再從較高層次的和諧或不和諧走向更高層次的不和諧與和諧;最終遵循了不斷地由合到分或由分到合、“張起要合”與“飛起要落”、分合有序并“九九歸一”的原則,遵循了由量變到質變、“螺旋式上升”與“波浪式前進”的原則,遵循了既普遍聯(lián)系又相互制約、既普遍滲透又相互獨立、既普遍發(fā)展又相互統(tǒng)一的原則而達到前進性與曲折性的有機統(tǒng)一,在動態(tài)對比中達到一種相對和諧。內中沒有絕對的和諧,也沒有絕對的不和諧,關鍵要看作品的每種藝術因素處在什么樣的關系域中——每種藝術因素本身并無和諧與不和諧之分,能否與其他藝術因素相協(xié)調,決定了這種藝術因素的和諧性或不和諧性;要看由此形成的和諧藝術因素與不和諧藝術因素占據(jù)的比重大小與處在什么樣的關系域中。究其原因,一方面,每種書面民間文學作品依靠許多藝術因素之相輔相成、靈活適宜的綜合運用而謀篇布局,遣詞造句,表情達意,臻于和諧;雖有一種乃至幾種藝術因素起主要作用,卻并非依靠一種乃至幾種藝術因素“唱獨角戲”,也非所有藝術因素均衡用力。舉凡寓言的蘊意諧隱,笑話的諧趣橫生,謎語的巧妙精致,歇后語的出人意料,繞口令的拗口逗樂,民謠的合轍押韻,民歌的八音克諧,敘事詩的復沓回環(huán),曲藝的有聲有色,小戲的惟妙惟肖,無不是多種藝術因素奇妙結合的和諧效果。馬克思說:“任何神話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隨著這些自然力的實際被支配,神話也就消失了?!鄙裨捠恰巴ㄟ^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⑤說的是想象或幻想乃為神話的主要藝術因素,并不意味著排除了神話的象征與隱喻等。另一方面,書面民間文學作品對于現(xiàn)實的反映相當直接,也相當真實;就民間實際生活與民間文學題材之間的關系而言,達到了一種無與倫比的和諧程度。這種和諧是書面民間文學作品存在與發(fā)展的前提,是書面民間文學作品與受眾和諧、贏得最廣大受眾的契機。但是,即使經過對于素材的精心剪裁、已經變成了書面民間文學作品題材的藝術化了的老百姓生活,通常還是有和諧,有不和諧,以不和諧的忍耐、妥協(xié)、批評、斗爭等求取和諧的時候居多。即,和諧是短暫的,不和諧是永恒的?,F(xiàn)實中的不和諧反映到民間文學作品中,就產生民間文學作品題材主題的不和諧。且不說亂世之下窮苦百姓饑寒交迫、顛沛流離的不和諧生活狀態(tài)居多,“窮相譏,餓相吵”;就算是真的政通人和了,千家萬戶真能展現(xiàn)“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娃娃熱炕頭”的和諧美景,也是“不如意事常八九”。一方面,草民就是草民,不會窮酸惡醋地淡薄什么名利,更不會超凡脫俗、仙風道骨地和光同塵。也許他們此時此事和諧了,彼時彼事又不和諧。所謂“黃河有底,人心無底”,數(shù)說的就是這種人性。加之事無完事,時而和諧發(fā)展,時而不和諧發(fā)展;人無完人,時而和諧往來,時而不和諧往來——我和諧了,你不和諧;你認為和諧,我認為不和諧;彼此自然會“面和心不和”或“心和面不和”。誰若想個萬事諧協(xié),只能拜大年時說說!再者,就算是草民把和諧要求降低到最低層次——活著就是和諧,和安、和良、和謹、和敬、和悌、和順、和服、和馴、和軟、和柔、和弱至極??扇嗽诮聿挥杉?;民和諧了,官不和諧;家和諧了,國不和諧;充其量又是相對和諧狀態(tài)下的絕對不和諧。公平、自在、解放是和諧的媒介,從古至今,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草民總是隨時隨地受到禁錮與傷害,很少能夠支配或捍衛(wèi)什么權利,永遠有數(shù)不清的不和諧的外在力量日久天長地折騰他們,不讓他們和諧。所謂和諧,只是他們千百年來永恒追求的一個目標,是他們祖祖輩輩永無止境的一個夢想!

      二、民間文學紙質“異文”的和諧

      只是,為了達到如上之完美和諧,民間文學的搜集整理者付出了頗多心血。一篇書面民間文學作品的基本定型,對于訓練有素的本行同道者而言,首先必須經過多種和諧的人際渠道——在不同時間、地域、場合或民族、群體、說唱者那里全面搜集各種口頭文本,尤其是全面搜集源于同一母體之正面的與反面的、傳統(tǒng)的與現(xiàn)代的等土香土色的異文,甚至向同一說唱者多次搜集新鮮活潑的異文,也有在歷史文獻里輯錄僵化多年之異文的。之后采用多種技巧準確記錄,力求保持與還原口頭文本與書面文本的和諧關系??墒牵瑹o論“田野作業(yè)者”如何克服不懂方言或民族語言、不會速記等困難,掌握標音、記譜、攝影、錄音、錄像等知識技巧并嫻熟運用之,事先精心考察準備,組成由不同學科成員參與、相互配合諧適的專家小組,與當?shù)匚幕ぷ髡吆兔阋恢?、和衷共濟,與優(yōu)秀的民間藝人、歌手、故事家同吃同住同勞動,平和、溫和、謙和、柔和、和藹、和易、和善、和婉、和顏悅色、和風細雨地與他們交流,與他們建立和好、和洽、和美、和愜的人際關系,調動他們說唱的積極性,搜集時“以歌引歌,以故事引故事”,締造和暖、和煦、和怡的說唱情境,力求與他們的心靈和諧共振,“使講唱人能夠興高采烈、眉飛色舞地充分發(fā)揮其講唱技巧”,⑥讓他們在和樂、祥和的情緒下和盤托出“絕活兒”;采用科學的當面速記、事后補記、相互校記、注釋附記、錄音攝像等分工協(xié)作的技術手段,盡可能忠實于說唱人的活態(tài)文本,怎樣說唱就怎樣記錄,說唱什么就記錄什么;并以注音、釋意、圖表等保持方言稱謂,以單項材料或附記記錄流傳的地域、民族或搜集的時間、地點等,記錄說唱人的姓名、年齡、籍貫、民族、學歷、職業(yè)、經歷、才能及其表演的神情動作等,記錄與口頭文本相關的人物事件、風俗習慣、文本來源、觀眾反映等,不添加,不刪削,更不只記故事梗概與大致輪廓,力求最大限度地避免遺漏與失誤,讓所有材料互為補充,和諧一體;其成果,是能搜集到充分可靠的原始資料,大致還原口頭文本流傳民間的多種面貌,卻誰也難免遺珠之嫌,誰也無法網羅殆盡口頭文本的立體和諧體系。因為,每次收獲成果數(shù)量的多少、篇幅的長短、情節(jié)的繁簡、質量的高低等,都同說唱人大腦記憶的強弱、藝術涵養(yǎng)的薄厚、表達能力的巧拙等因素相關;都與觀眾“刺激敘事者的表現(xiàn)欲望”、“決定敘事者的表演內容”、“帶給敘事者精神上的滿足”、“導致敘事者重新設計講述策略”、“觸動敘事者對文本價值有新的體認”等因素有關。⑦每個說唱著的口頭文本,只能達到草民集體藝術成就的某個層次,每次說唱都有缺憾或不和諧,不會十全十美。說唱之中或說唱之后,這些缺憾或不和諧,說唱者與搜集者有時能夠發(fā)現(xiàn),感覺得到;有時發(fā)現(xiàn)不了,感覺不到。至少,搜集者難以竭澤而漁地打撈殆盡與說唱作品關系和諧或關系不和諧的一切材料,難以完整無漏地捕捉或再現(xiàn)說唱現(xiàn)場的和諧氣氛或不和諧氣氛。從口頭文本轉變?yōu)闀嫖谋?,活蝴蝶變成了干蝴蝶,動態(tài)的文本和諧變成了固態(tài)的文本和諧,不可能與原貌完全一樣,整體質量必在遞減。

      接著,整理者面對記錄在案的紛亂繁雜的異文:每篇異文雖有自身的和諧體系,一般只是局部和諧甚至不和諧,而非完整和諧乃至完美和諧,能夠直接轉化為書面文本的很少。少數(shù)異文基礎很好,比較定型,和諧度高;多數(shù)異文良莠并存,殘缺與弊端并存,比較和諧;一些異文僅存吉光片羽,和諧度差,甚至藏污納垢:宣揚統(tǒng)治者功德、宗教迷信、成仙出世、因果報應、上智下愚、自私自利、生理缺陷、貪財好色、男女媾和等低級趣味,敘述沒條理,意思不清楚,常有“關公戰(zhàn)秦瓊”式的乖訛錯亂,語句不通順,陳詞濫調的“車轱轆話——來回說”,不雅馴的生造詞語滿紙盡是,“鑼鼓長了沒好戲”?!爱愇摹迸c“異文”之間,有的“主干”相同,“枝葉”歧異,只是置換了個別字、詞、句、段,彼此和諧度高,如“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土(窮、草、狗)窩”等簡短諺語;有的“枝葉”相同,“主干”歧異,差異很大,彼此和諧度低,如湘、贛、粵、桂等地“劉三姐的傳說”;⑧也有題材相同、體裁不同之異文構成的彼此和諧,且這種彼此和諧甚至被影響、滲透、蔓延、移植到與其他民間藝術品種的和諧里,如《孟姜女千里送寒衣》,有傳說,有俗語,有歌謠,有敘事詩,有說唱,有小戲,還有器樂、舞蹈以及剪紙、年畫、雕塑、石刻等。

      三、民間文學口頭文本的和諧

      后來,這個原始本經過時空變遷的洗禮并與廣大民眾長期反復地磨合,在民間翻來覆去的說唱中達到了與受眾之間的日益和諧,又被認同它的民眾反復檢驗、挑選、修改、補充與完善,不斷變異,總體上變得日趨和諧精美,社會歷史意義越來越大,藝術性與生命力越來越強;特殊時空里,也有可能變得簡單、平庸、偏離、異化、扭曲,甚至遭到篡改而變差。蛻變突破了“度”,就會發(fā)生質變。沒有最和諧,只有更和諧。其和諧與不和諧也是相對的,也是相比較而存在,相抵觸而發(fā)展的。縱然如此,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fā)展,草民的生活也在變化,口頭文本必然跟著改變:永遠在產生,永遠在流動,永遠在流傳,永遠沒有定本??陬^文本內部藝術因素的矛盾運動決定了它的流變,決定了它的和諧是在流動中求取,流動中形成,流動中完備,流動中體現(xiàn),有一個由不太和諧到逐漸和諧的成長過程,有一個由簡單和諧到復雜和諧的過程,有一個不斷超越低端和諧而走向高端和諧的過程,是通過對低端和諧的否定之否定、在無數(shù)人的和諧或不和諧的生活氣氛中與心理作用下完成的,是一個和諧與不和諧與時俱進的過程。一般是題材主題先變,體裁與技巧不和諧了,才跟著改變,才逐漸有了新形式。之后,面對更新的內容,新形式不和諧了,再次發(fā)生漸變,也再次促進題材主題發(fā)生改變,力爭達到說唱愿望與說唱效果更高層次的和諧:內容變化快,形式變化慢,周而復始,無窮盡也。每個口頭文本較為穩(wěn)定的內容與形式,由此形成一種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持續(xù)地支配著這個口頭文本繼續(xù)和諧流動或不和諧流動:一切以時間、地點、民族以及說唱人與觀眾構成的情境為轉移,促使口頭文本內部藝術因素此消彼長,增減置換。流動的過程與結果,就是口頭文本存在場所的不斷變更,就是不斷產生相同或相近、相差或相異、長篇式的或殘片似的異文,產生無數(shù)歧異的“母題”,產生許多程式性技巧,最終匯成一個口頭異文的海洋。當然,任何優(yōu)秀的口頭文本不是絕對的,永恒的,遲早要被否定。很多口頭文本不能適應民間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有可能完全失傳。

      綜上所述,中國民間文學的書面作品呈現(xiàn)出形式、內容等穩(wěn)定的完美和諧,紙質異文呈現(xiàn)出文字、圖片等后續(xù)的局部和諧,口頭文本呈現(xiàn)出聲音、場景等原初的動態(tài)和諧。這三種豐富復雜的文本和諧圍繞著和諧因素的綜合運用與不和諧因素的多重沖突而展開,呈現(xiàn)出相輔相成的多質多層次性與相對性,呈現(xiàn)出一個由淺至深、由表至里、由低至高、由簡單至復雜的逐級向上的和諧梯度,相互之間形成一種質的遞變。其背后隱藏滲透了無數(shù)的說唱者、搜集者、整理者與編輯者的巨大心血。

      ①②[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天津:天津古籍書店,1991年,第32、53頁。

      ③④高等學校民間文學教材編寫組:《民間文學作品選》(上),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第199~204,174~178頁。

      ⑤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2年,第113頁。

      ⑦參見江帆:《民間敘事的即時性與創(chuàng)造性——以故事家探譚振山的敘事活動為對象》,北京:《民間文化論壇》,2004年第4期,第24~25頁。

      ⑧鐘敬文:《鐘敬文民間文學論集》(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第93~120頁。

      [責任編輯韓冷]

      I207.7

      A

      1000-114X(2016)05-0176-09

      李雄飛,廣東海洋大學文學院教授。廣東湛江524088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規(guī)劃項目“清代西調輯校及其文本解讀”(項目號14BZW070),廣東海洋大學創(chuàng)新強校工程項目“‘回回曲’考論”(項目號GDOU2014050232)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異文民間文學口頭
      “民間文學研究”征稿啟事
      “民間文學研究”征稿啟事
      談《紅樓夢》第三十四回的一處異文——讀紅零札
      紅樓夢學刊(2020年4期)2020-11-20 05:52:12
      安大簡《詩經·召南·小星》異文考辨
      口頭傳統(tǒng)所敘述的土爾扈特遷徙史
      對聯(lián)與高校民間文學實踐教學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04
      口頭傳統(tǒng)新傳承人的自我認同與社會認同
      ——新一代江格爾奇為例
      《太上洞淵神咒經》異文考辨
      口頭表達一點通
      論民間文學的時間存在形式
      閱江學刊(2015年5期)2015-06-22 11:05:13
      杭锦后旗| 鹰潭市| 盐池县| 高台县| 乌苏市| 安多县| 西宁市| 巫山县| 新蔡县| 平江县| 社旗县| 天长市| 二手房| 镇平县| 潜山县| 垦利县| 鹿泉市| 应城市| 阿拉善右旗| 南召县| 定陶县| 始兴县| 潍坊市| 唐山市| 兴和县| 台山市| 崇义县| 万全县| 肇源县| 崇礼县| 新郑市| 开远市| 白山市| 松溪县| 石屏县| 资中县| 云霄县| 武安市| 临夏县| 连云港市| 方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