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得勝
一、案例背景
背景是為了進一步落實課改精神,有效推進我校課改工作的全面實施。那么什么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簡單地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xiàn)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
然而綜觀我校數學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依然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弊端:①重“教”輕“學”;②重結果,輕過程;③重知識掌握,輕探究能力;④重智力因素,輕非智力因素??傊?,重視傳授系統(tǒng)書本知識,忽視好奇心、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面對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面對新課改的發(fā)展趨勢,我校教師共同研究出了符合我校的“2環(huán)節(jié)+4步驟”“導學案教學模式”,就是為了解決課堂教學當中教學效率不高的問題。“導學案”教學表現(xiàn)出的優(yōu)點主要有以下方面:
1.通過目標展示、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拓展提高、反思感悟五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更明了一節(jié)課要實現(xiàn)的目標和具體的學習過程。
2.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自覺獲取知識的過程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戰(zhàn)術素養(yǎng)得到了提高。
3.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下面我就以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的《買菜》一節(jié)為案例,在課改背景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做了以下嘗試。
二、實施過程
學習目標:
(一)結合“買菜”的問題情境圖,探索小數加減法(沒有進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經歷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
(二)能用小數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三)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讓學生通過自學教科書上具體的情境圖學習,也就是我校教學模式的自學導航部分。
1.“買菜”游戲: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都買過哪些菜?各小組展示。
2.讓學生根據活動過程,提出數學問題,有的學生可能會提:
(1)我想買一把油菜和一把芹菜,一共需要多少錢?
(2)一把芹菜比一把油菜貴多少元?
(教師讓學生選擇有關加減法的問題展示在大屏幕上。)
師:同學們提出了很多有趣的數學問題,我們先來解決其中有關加法的問題。
(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及鼓勵算法的多樣化,也就是我校教學模式的合作探究部分。
1.我想買一把油菜和一把芹菜,一共需要多少錢?
(1)讓學生根據問題先列算式(請一名學生到展示列式:1.25+2.41=)
師:我們沒有學過小數的加法,現(xiàn)在請同學們小組討論試一試,看能不能算出結果。
(2)小組合作交流算法。
(3)匯報自己的算法。
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開始計算,總結方法如下:
①1.25元=125分,2.41元=241分,總計合起來是366分,也就是3.66元。
②用元加元,角加角,分加分的方法。
師:你能說說為什么這樣算嗎?你是怎么想的?(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教師加以引導。)
(4)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小數加法。
(5)讓學生說說小數點左邊的數和右邊的數分別表示什么。
(6)觀察:第三種算法和前面兩種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都是相同單位的數進行相加,不同的是多了一個小數點)。
(7)屏幕上出示笑笑說的話:整數加法要從最右邊的個位加起,小數加法也是從最右邊的低位加起,小數點一定要對齊:
(8)小組討論:為什么笑笑說小數點一定要對齊。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相同單位(數位)上的數對齊了,小數點也就對齊了,小數點一定要對齊也就是這個道理:只要小數點對齊了,所有的數位也就都對齊了。)
(分析:這個過程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新課改實施過程中課堂教學改革的兩個方面:
①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學生獨立思維后的相互交流,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之間的共同進步。
②鼓勵算法的多樣化。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例如以上計算3.2+11.5的這些方法,教師都應該加以鼓勵,并為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斷完善方法。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教師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而且有助于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同時,教師應經常要求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你是怎樣想的?剛才你是怎么做的?出現(xiàn)什么錯誤了?你認為哪個辦法更好?你還有什么想法?……以此引導學生思考并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我校教學模式的反饋測評與拓展延伸部分。
師:我們之前根據情境提了許多問題,現(xiàn)在你能不能利用剛才學過的知識,選擇某個問題獨立列式解答呢?
三、案例反思
在我校實際教學實踐中,通過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開展了有組織、有計劃、有領導的探索性活動,從而使學生的精神面貌、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受到社會、家長和各級領導的認可。上學期期末,對我校三年級至六年級150名學生進行了細致調查。調查結果:喜歡和非常喜歡數學的占97.9%;樂意獨立動手、動腦解決數學問題的占90.8%;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習有幫助和幫助很大的占98.3%;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明顯提高的占92.9%。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學習能力增強,一般都不懼怕考試,學習成績有很大的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從興趣、能力到成績實實在在的進步奠定了進一步探索的信心。
雖然目前我校課堂教學改革初見成效,然而課堂教學改革的步伐仍然需要不斷進行探索和實踐,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應該廣泛應用。在新課題標準的引導下,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限制學生思維發(fā)展和實踐能力發(fā)展的教學模式,貼近生活,開放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獨立探究,學會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改變以往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的學習方式。把握問題尺度,科學合理地設計學習內容,運用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系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和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情境中體驗知識的魅力,并能主動從所學知識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運用這樣一種實踐學習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了快樂、輕松和高效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