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蘭
數(shù)學“潛能生”,是指因非智力因素缺陷引起的在數(shù)學學習上既有困難又有潛能的學生?!皾撃苌毙纬傻脑蛑饕幸韵聨追矫妫孩偃狈α己玫膶W習習慣,學習方法不當。②基本運算未過關,基本技能訓練缺乏。③上課思想不集中,課后又沒有及時復習補上。④缺乏成功的感覺和體驗。針對上述現(xiàn)象,本人認為轉化工作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溝通、疏導與賞識,增強“潛能生”的信心
數(shù)學“潛能生”在數(shù)學學習上既有困難又有潛能。教學的首要工作是轉變觀念,正確地對待他們。幫助他們認真分析原因,有意識地“偏愛他們”,與其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其營造一種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利用課外時間對他們進行分批地查漏補缺,降低和調整某些教學要求,讓他們對自己的數(shù)學學習有一個“自我滿足”感,使他們感到自己能學好數(shù)學。教師應經常與學生家長溝通,充分利用社會、家庭力量,對其真誠期待、熱情鼓勵、不歧視、不冷嘲,克服“用自己的思維和認識代替學生的思維和認識”的傾向,樹立起“要教就要使學生掌握”的觀點,糾正過去“教得好不好是教師的責任,學得好不好是學生的責任”的錯誤觀念,多從自己教學方面尋找提高教學質量的因素和方法。
“潛能生”雖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即使成績再差的學生,也有其閃光的一面。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地表揚他們,讓他們在表揚聲中,找回自尊和自信,重新確立自己的奮斗目標。
二、立足課改,實行低起點、多歸納、勤練習、速反饋的課堂教學方法,激發(fā)“潛能生”的學習興趣
幫助數(shù)學“潛能生”樹立起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只是一項基礎工作,真正學好數(shù)學,單靠信心還是不夠的。如果學生沒有一種學好數(shù)學的切身感受和興趣,那么這種信心就不會持久,而且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失敗和自卑。因此,在幫助“潛能生”樹立起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創(chuàng)造條件、激發(fā)潛能使學習困難的學生真正地學習和掌握大綱、教材所要求的數(shù)學知識,使他們感到自己學好了數(shù)學。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立足于課堂教學的改革,實行“低起點、多歸納、勤練習、速反饋”的教學方法。
1.低起點
由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欠佳,因此教學的起點必須低。教學中,將教材原有的內容降低到學生的起點上,然后進行正常教學。
(1)以教材中學生較容易接受的、最基本、最本質的知識作為起點。如在“同類項”教學中,將教材中的同類項概念分成兩個步驟進行教學,讓學生充分討論“所含的字母完全相同”的含義,然后再研究“相同的字母的指數(shù)相同”的含義。這兩步,使知識分解、細化,從而降低了起點,便于學生理解這一知識點。
(2)以所教的新內容和特殊情況為起點。如在“三角形內角和”“中位線定理”等內容的教學設計時,先讓學生對其量一量,從而對有關定理有一個直觀的了解,然后教師再引入新課。
(3)以學生所掌握、所了解的知識為起點,通過新的知識的異同類比進行教學。如“解不等式”,可以與“解方程”進行類比;“相似形”可通過“全等形”進行類比引入。這樣,學生對所學知識就有一種親近感,從而消除了畏難情緒。
2.多歸納
“潛能生”普遍對知識的梳理不夠重視,或者不知怎樣梳理,歸納分析問題能力欠缺。在實際教學中,我注重指導學生對知識的歸納分析。每講了一個小的知識點后,就及時讓學生進行歸納。通過一學期的培養(yǎng),學生慢慢養(yǎng)成了一種習慣,自己歸納課時內容、章節(jié)內容。有的還能指出同學所歸納的知識點中的不足之處。這樣做,不僅鍛煉了學生歸納分析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勤于歸納的習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3.勤練習、速反饋
“潛能生”并非智力不好,主要是他們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渙散,對自己要求松懈,是造成他們成績不好的重要原因。針對這一情況,就要給這些學生“施加壓力”:上課時,多讓他們上黑板板演;書面作業(yè),布置一些難度較小的題目,讓他們勤練習,促使他們養(yǎng)成勤做作業(yè)的習慣。每次作業(yè)都要及時收交和批改,并在第一時間把作業(yè)情況反饋給他們。做得好的同學能得到表揚和來自同學的掌聲;對那些遲交作業(yè)的學生及時進行談心,問明情況,查清原因,要求他們及時補上。如果學生做作業(yè)時遇到難題,老師應該耐心指導,讓他們體會到教師是他們的朋友。如果學生作業(yè)中有錯誤,老師應當和他們一塊分析做錯的原因,幫助他們及時把這一課給補上。速反饋,可以促使學生從根本上改掉以往那種拖欠作業(yè)的習慣。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用良好的教學設計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潛能生”要以表揚為主,抓住其每一次的閃光點加以表揚。教學過程中要加強直觀教學,多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轉變課堂教學觀念,分層次設計和布置相關的課堂練習,使“潛能生”能產生渴望和動力,奮力進取。這是時代要求,也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