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靜
冰心老人曾說過:“有了愛便有了一切!”“愛心”是人類教育一個永恒的主題。想要使得幼兒居有一顆愛心,用愛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就必須讓幼兒在愛的環(huán)境中成長。一個人如果生活在沒有愛的環(huán)境,試想他怎么可能具有愛心呢。因此我們必須著力為幼兒構建出愛的環(huán)境,用愛來使幼兒健康成長,塑造他們美好的心靈。
一、師愛的內(nèi)涵
首先,想要做好幼兒教師,那么就必須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就必須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去愛孩子,這樣才能夠和他們熟悉,進一步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并且真心實意的和他們交朋友,放低姿態(tài),讓小朋友感到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真誠情感,并對老師產(chǎn)生依賴感,這樣才會使教育進步成功。
其次,對孩子的愛不僅僅是要給予,更是一種付出,作為教師來說,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最大的悲哀就是失去了對孩子的愛,在教師的日常工作中,愛心的需要無處不在:給孩子們穿衣服、幫他們蓋被子是愛心,尊重孩子的人格,鼓勵他們自尊自愛是愛心,只有有了愛心,那么教師在日常的工作中才會全身心的投入,把這種愛心轉化為日常工作中的耐心和責任心,這樣才可以不斷的加強自身的幼教專業(yè)素質(zhì),設計好每一個幼兒教學活動,讓幼兒在教師的愛心下健康快樂的成長。
最后,愛是一種對人的理解和尊重,對于幼兒來說,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他們產(chǎn)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果教師能夠多一點點鼓勵,多一點尊重,那么幼兒就會更加健康地成長,這樣才能夠用自己真誠的愛去感化孩子們的心靈,與他們進行心與心之間的交流,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孩子奉獻出不同的愛。
二、營造愛的環(huán)境的重要意義
(一)放松幼兒的身心
幼兒對周遭的世界不是很了解,因此他們對外界的環(huán)境非常的敏感,對于新入幼兒園的幼兒來說尤其明顯,他們對于周遭陌生的環(huán)境甚至有一種恐懼和焦慮的情感,因此教師必須用自己的愛心來充分幫助孩子放松身,營造出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當用愛的語言來感染幼兒,比如可以給每位新入園的幼兒期一個溫暖的小名,這樣當老師親切的稱呼他的昵稱時,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和平時的感覺不一樣了,因為幼兒的感到自己被關注,感到自己與周遭的環(huán)境是一體的,這就克服了陌生感,放松了身心。另外,有時候對幼兒進行適當?shù)闹w語言接觸也是一種放松身心的好方法,比如當幼兒哭泣時把他摟在懷中,輕一捏他的小臉蛋,向他表達出關心和愛護,這樣一來幼兒就會感覺到安全,從而使得身心都達到愉悅狀態(tài)。
(二)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興趣
在幼兒階段,幼兒還應當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習一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但是此時幼兒學習的目的并不在于掌握一些具體的知識和更多的技能,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形成學習的良好習慣,激發(fā)出他們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從而為以后升入小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而環(huán)境對于幼兒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環(huán)境的影響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潛移默化的隱性作用方面,它可以影響幼兒成長的方向。因此,為了幫助幼兒快樂健康的成長,應當為他們營造一個愛的環(huán)境。教師應當積極主動的營造良好的成長氛圍。
三、為幼兒營造愛的環(huán)境的具體途徑
(一)開展幼兒游戲打造愛的氛圍
在角色游戲中,我們通??梢园l(fā)現(xiàn),扮演媽媽的幼兒會為生病的孩子去買蔬菜或水果。顯而易見,孩子通過扮演媽媽,體驗到了媽媽在孩子生病時的內(nèi)心感受,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同樣的情景表演能使幼兒更好的辨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狀態(tài)。如:一個小朋友扮演生病的孩子,希望能夠有人來關心自己。于是有的孩子說把家里最好吃的巧克力給生病的小朋友;有的孩子說我來陪你玩;有的孩子說我送你好玩的玩具等等。這樣既使孩子理解了他人的需要,又能夠使幼兒更好地站在他人的立場上看待問題。
(二)利用日常小事豐富愛的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會自然發(fā)生大量的可用于愛心培養(yǎng)的點滴小事。如小朋友摔倒了,遇到不開心的事了,老師的嗓子啞了,咳嗽了,媽媽生病了等,這些正是對幼兒進行愛心培養(yǎng)的大好機會,如老師的嗓子啞了,另一位老師就提醒班里的孩子注意“聽,**老師怎么了?她嗓子啞了,嗓子痛得不得了”進一步引導幼兒,你生過病嗎?生病的時候難受不難受?以后請小朋友輕輕的說話,老師在講話時不隨便插嘴,不做危險的事讓老師擔心。類似老師嗓子啞了,小朋友摔倒了,雖然只是幼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平常的事,但卻是幼兒非常熟悉的,具體的,真實的事件,如果我們能抓住時機進行愛心教育,就等于隨時隨地在為幼兒提供做出友善、助人行為的實踐機會,時刻讓他們感受到愛的真實,愛別人的快樂。
(三)開展隨機討論建立愛的途徑
教師應當常常讓幼兒討論,當自己有困難時,最大的愿望是什么?這時有的幼兒會說“我希望老師來”有的幼兒會說“我很害怕,我想要媽媽”。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感受到,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都需要別人的幫助,為他人著想很重要。如針對小班孩子自己不會脫衣服的情況,有的孩子幫助其他同伴脫袖子,于是教師可以讓他講講:我和**是用什么辦法把衣服脫掉的,暗示小朋友看到同伴有困難,應該去幫助。在隨機性的談話活動中,我們即時利用各種有價值的教育資源,幫助幼兒回憶,自己是如何幫助同伴的?當同伴說"謝謝"以及受到老師表揚時,感受又怎樣?
(四)利用師愛創(chuàng)設愛的環(huán)境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師愛如同和煦的春風,無聲的拂過孩子的心靈,她要求教育方法的改變?nèi)缤猴L化雨,潤物無聲。潤物無聲指的是在進行感化時無刻意教育的痕跡樸素,自然了無聲息,但效果極佳。教育孩子無不出自愛的目的,但惟有做到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能獲得潤物無聲的效果。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意圖應隱蔽在美好的、毫不拘束的氛圍中”。教師應化粗暴的批評斥責為關愛與信任,這樣才能于無聲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自己的師愛來引導幼兒,在課堂上孩子表現(xiàn)出色時給予一個微笑,做小動作時給予一個微嗔,這些就如同滋潤心靈的春雨,縮短師幼心靈間的差距,達到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曉菲.消除雙方誤解 促進家園合作[J]. 當代學前教育. 2010(01).
[2] 鄭國娟.新生愛上幼兒園[J]. 家庭教育(幼兒家長). 2010(11).
[3] 錢敏.當孩子拿了幼兒園的東西[J]. 幼兒教育. 2010(31).
[4] 李亞南.說"乖"[J]. 新課程(中).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