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瓊芳
【摘 要】結合中學英語的學科特點,從創(chuàng)新思維的目的性、組織性和靈活性探索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進行英語教學,從而更好地提高英語教學效率。
【關鍵詞】中學英語教學 創(chuàng)新思維 運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B-0135-02
英語的聽、說、讀、寫四種技能,是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相結合的思維過程,也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過程。基于新課改對英語提出的要求,本文結合中學英語的學科特點,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進行英語教學,探索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新思維的三個主要方面,即創(chuàng)新思維的目的性、組織性和靈活性。
一、教學中強調創(chuàng)新思維的目的性
創(chuàng)新思維往往讓人想到的是不切實際的、脫離教材的活動,如一些小制作、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等,人們通常認為創(chuàng)新思維是不著邊際的思維、異想天開的思維,總之就是胡思亂想,或者是借助問題讓學生任意去想去說,說得越離奇越好,越抽象越好,那就是創(chuàng)新。其實,這是一個極其錯誤的說法。創(chuàng)新思維是一種能夠發(fā)現(xiàn)新知識,獲取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智慧和能力。它強調的是思維的過程,創(chuàng)新思維不但能夠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及各種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而且可以產生新穎、獨特的見解和想法。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jù)新大綱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并且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利用教材,并且能夠高效地駕馭教材,把與時代發(fā)展相適應的新知識、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再去主動探究。也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課堂上向40分鐘要質量是至關重要的,它不僅能讓學生掌握當天所學的知識,而且可以通過課堂學習來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那是如何體現(xiàn)出來呢?筆者認為,課堂上必須精講多練。精講多練,突出老師的主導作用,精心選題,讓學生充分動口、動手、動腦,從事閱讀、表達等活動,練就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學生可以通過進行精講多練來達到質的飛躍,也就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升華。少數(shù)老師上課不注重訓練學生的能力,只是一味地講授知識,學生訓練得太少,無法通過大腦去思考問題,這就是相當于“滿堂灌”,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掌握不到重點,難點也不清楚,這樣要達到創(chuàng)新思維是不可能的。另外,有些教師上課只注重了練習,卻沒有講清楚要點,學生盲目地進行訓練,對錯不知所以然,沒有創(chuàng)新,沒有精密的安排和計劃,造成屢做屢錯的后果,以致知識點殘缺不全、學生操練不整齊、對話比較膚淺,沒有促成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深層發(fā)展和提高,學生毫無收獲,待到下次重來,又是惡性循環(huán)。只有有目的的精心設計的精講多練和通過一些創(chuàng)新的題目或創(chuàng)新的表演,才能保證從量變到質變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飛躍,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提高,從而提高成績。
二、教學中強調創(chuàng)新思維的組織性
所謂組織性就是把一些零散的、瑣碎的東西組織起來,讓它不再孤單存在,英語知識也需要如此。課堂上我們必須指導學生進行縱向思維,這樣才可發(fā)揮其作用。所謂縱向思維就是將中學的知識進行回顧、分類、整理,找出其內在規(guī)律,將所學的知識更好地組織起來,由零碎的變?yōu)橛幸?guī)律的、有條理的、有系統(tǒng)的。
如何才能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思維的組織性呢?筆者認為每一個知識點都要舉足夠的有代表性的生動例子來加固知識點的理解。例如,在復習音標這一塊時,首先讓學生弄清楚元音字母與輔音字母、元音音標與輔音音標、單音節(jié)與多音節(jié)、輕音與重音、開音節(jié)與閉音節(jié)等,這是學習音標的基本要領。在學生加深對音標的學習后再進行英語時態(tài)的學習,弄清英語的九種基本的時態(tài)(一般現(xiàn)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現(xiàn)在進行時、現(xiàn)在完成時、過去進行時、過去將來時、過去完成時、過去完成進行時),每一種時態(tài)老師都舉一兩個有代表性的例子,學生了解各種時態(tài)的不同結構以后,再要求學生仿造。學生只有思考才會有印象,記憶才深刻。當學生懂了才會站起來回答或者直接上黑板寫,才會認識、分析、辨別對錯。練完后才會歸納,并把要點記在筆記本上。
除此之外,還要求學生有本錯題本,把錯誤或不懂的專門抄下來,經常查看,反復練習,久而久之錯誤的就會得到糾正。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教法,如語法復習筆者先問學生學過的十種詞類,然后逐一進行專項訓練。在動詞的訓練上,把初中到高中的動詞進行縱向對比,動詞分為謂語動詞和非謂語動詞,非謂語動詞是高中所學的內容。告訴學生動詞和非謂語動詞的區(qū)別以及它們在句中充當?shù)某煞?。謂語動詞在句中做謂語而非謂語動詞是做其他成分,讓學生明白并進行動詞變化的復習。讓學生寫出典型的句子,接著互相補充、互相歸納整理。這樣學生會發(fā)現(xiàn):一個句子如有變化就是動詞在改變,而動詞的變化又與人稱和數(shù)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句子分為陳述句、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否定句。有時態(tài)和語態(tài)的變化,有語氣的變化,還有非謂語動詞本身的選擇與變化。英語句子離不開動詞,我們要讓學生針對動詞進行訓練,并對舊知識進行梳理,從而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讓學生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fā)展。學生的學習組織能力強了,創(chuàng)新思維產生了,學習的欲望強了,學習效果就明顯了,這樣為下一步的靈活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教學中強調創(chuàng)新思維的靈活性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強調創(chuàng)新思維靈活性,使學生具有靈活應用英語的能力。在上課過程中,教師碰到一些具體的情況必須會靈活處理。造句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思維形式,它能夠讓學生開動大腦,開拓思維,因此,基本上重點的生詞筆者都要求學生造句。通常筆者先造一句,學生接著造,造得好的學生以加分來鼓勵。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全方位得到打開,由原來的不敢開口變成了能說出許多完整的句子出來,逐漸地學生還可在一個句子中運用幾個當天所學的單詞。
例如,在教學Travel Journal這一課中,有學生是這樣造句的:I persuade him to give in.(一句中用了兩個生詞persuade 和give in)還有的學生是這樣造句:I Am determined to persuade him to give in.(這一句中用了三個生詞be determined to,persuade和give in)。有的學生還會用上四個生詞。通過造句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進行了積極的大腦思維,這對于學習英語單詞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學生不僅學到了單詞,而且復習了原來的詞匯和語法,比較容易掌握新學的生詞。更重要的是造句時詞不離句,它將詞與語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體現(xiàn)了英語的交流作用。
學生學了生詞之后,就進行課文閱讀課的學習,閱讀分為精讀和泛讀,精讀要有足夠的閱讀量,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在英語精讀的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詞、短語和語法,理解作者所傳達的意思。精讀過程中伴有相應的練習,讀和練相結合學生就自然而然理解課文了,剩下翻譯課文就容易多了。這樣可以有效地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知識面要求就廣一些。泛讀可以是強調理解的快速閱讀,是為了理解大意而進行的閱讀活動。泛讀可以開拓學生思路,擴大知識面,還可以使學生避免失誤,更重要的是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運用能力得到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體現(xiàn)出來,學生的靈活性就可更好地體現(xiàn),學習成績因而更上一個臺階。
總之,在新課改下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轉變教學觀念,學會與時俱進,要把握好新課標的教育目標、教學重難點,貼近學生實際情況,認真處理好教材內容,并使用創(chuàng)新思維的教學方法,讓所有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多方面的,它不僅需要學生發(fā)揮主體性作用,而且需要老師發(fā)揮主導作用,只有師生的共同配合,才能更好地營造和諧氛圍,學生才會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