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化市土壤類型及特點分析
按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分類系統(tǒng),遵化市土壤分為棕壤、褐土和潮土三個土類,粗骨性棕壤、生草棕壤、耕作棕壤、粗骨性褐土、淋溶褐土、典型褐土、草甸褐土、潮土八個亞類,13個土屬和48個土種。現(xiàn)以亞類為主,結合土層、土種的特性及肥力狀況分述如下:
面積5萬余畝,占總面積的2%以上,由花崗巖、片麻巖殘積、坡積母質發(fā)育而成,分布于遵化市北部山區(qū)300 m以上的地區(qū),其它地區(qū)較少。土體較薄,一般為7~15 cm,顏色由暗棕到棕色,質地由沙壤到輕壤。此坡多為油松、櫟樹、山楊、板栗。因植物破壞,坡度較大,水土流失嚴重,土層薄,多礫石,通體呈微酸性。雖然養(yǎng)分含量較高,但土層薄,物理性狀不佳,不宜農用,適合種植果樹。
面積為0.035萬畝,占總面積的0.02%,分布在石門鎮(zhèn)租戶村牛角山山頂,系石英沙巖殘積、坡積母質發(fā)育而成,表層褐色,質地中壤,由于淋溶作用強通體呈微酸或酸性。因水土流失嚴重,不宜農用。
面積3.9萬畝,占總面積的1.7%,發(fā)育在花崗巖、花崗片麻巖坡積、洪積母質的土壤。
面積18萬余畝,占總面積的7.8%,均分布在山坡之上,質地較輕,含石礫較多,因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保水保肥性能較差,典型地為劉備寨鄉(xiāng)佛來峪村東山南坡。
面積為142萬余畝,占總面積的62.3%,分布在緩坡崗地,山腳地帶,山麓平原中上部,山前平原的下部也有分布,為面積最大的土壤亞類。其中包括4個土屬,30余個土種。淋溶褐土地區(qū)植被復雜,野生作物以旱生品種為主。人工種植豆類、谷子、玉米等雜糧,各種果樹如蘋果、桃、梨、柿子、板栗。
淋溶褐土耕層有機質含量低,速效養(yǎng)分較高,質地較重,保水保肥性能好,是良好的農用地,但因近年來只重視化肥,而不用有機肥料或施用較少,造成土壤易板結,土壤理性結構一再退化。為了高產穩(wěn)定,必須增施有機肥料,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狀。
面積2萬余畝,占總面積的1%,土層厚,土壤顏色淺褐色,質地中壤或重壤,有明顯的粘化層,淋溶作用較強,表層無石灰反應,在35 cm以下有石灰反應出現(xiàn),酸堿度中性,是較好的農業(yè)用地,肥力狀況較好。
面積50.8萬畝,占總面積的21.9%,大部分分布于遵化市南北兩川的低洼地及河流兩岸,地勢平坦,地下水位較淺,是遵化市的主要糧食生產區(qū)。土壤有機質含量較好,養(yǎng)分中等,保水保肥性能好。但近年來種植不合理,重種輕養(yǎng),并且粗肥施用量少、質差,使養(yǎng)分入不抵出。應增施有機肥,為高產穩(wěn)產創(chuàng)造條件。
面積3萬余畝,這部分土壤主要分布在平安城一帶,質地有沙有粘,分為沙壤質潮土和重壤質潮土兩種。重壤質潮土保肥保水性好,但通透性差,有利于有機質積累,養(yǎng)分含量較高,但耕性不良。沙壤質潮土耕性好,但養(yǎng)分含量低,這類土壤適合種植水稻或蔬菜作物。
064200河北省遵化市農業(yè)畜牧水產局張麗超徐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