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路明 王開欣 楊 冰
武漢市第八醫(yī)院 武漢 430010
?
烏拉地爾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對患者血腫大小的影響
朱路明王開欣楊冰
武漢市第八醫(yī)院武漢430010
目的探討烏拉地爾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對患者血腫大小的影響。方法我院2014-01—2015-01收治87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應用烏拉地爾,對照組應用硝普鈉,比較2組治療前、治療1周、4周后血腫量、治療前與隨訪結束時NIHSS評分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2組治療前血腫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周、4周后,觀察組血腫量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訪結束時,觀察組NIHSS評分為(7.5±1.8)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1.0±2.2)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9.1%,對照組為25.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烏拉地爾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可有效減少血腫并防止擴大,神經損害得以減輕,安全可靠,臨床應用價值大。
烏拉地爾;高血壓腦出血;血腫;神經受壓;降壓
高血壓腦出血具有較高致殘率與病死率,臨床危害大,占急性腦血管病的20%~30%[1]。而活動性出血所致血腫擴大為疾病進展重要因素,甚至可能導致腦疝形成而致死。臨床主要以控制血壓、抗腦水腫、對癥處理等手段作為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治療原則[2]。研究提出[3],卡托普利、尼莫地平、烏拉地爾、硝普鈉等藥物可應用于高血壓腦出血術后以避免血腫擴大、防止再出血。本文探析烏拉地爾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對患者血腫大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1.1.1納入標準:①有原發(fā)性高血壓史;②經CT掃描及經手術確診為高血壓腦出血患者;③發(fā)病至入院時間不超過3 h;④發(fā)病24 h內予以顱腦外科手術,術后血壓超過165/95 mmHg;⑤簽署知情同意書。
1.1.2排除標準:①多灶性腦出血者;②形成腦疝者;③出血性梗死者;④合并糖尿病史等內分泌疾病者;⑤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⑥依從性差者。
1.1.3分組資料:選擇我院2014-01—2015-01收治的87例符合以上納入與排除標準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44)與對照組(n=43)。觀察組男28例,女16例;年齡51~66歲,平均(58.6±6.4)歲;血腫量24~37 mL,平均(30.3±3.1)mL;手術方式:行骨窗手術17例,微創(chuàng)手術14例,骨瓣手術13例。對照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52~68歲,平均(5.4±6.2)歲;血腫量在23~38 mL;平均(30.4±3.2)mL。手術方式:行骨窗手術13例,微創(chuàng)手術15例,骨瓣手術15例。2組年齡、性別、血腫量、手術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組術后均予以營養(yǎng)神經、抗感染、脫水等常規(guī)治療。
1.2.1觀察組:靜脈推注烏拉地爾注射液5 mg,之后將200 mg烏拉地爾注射液加入10 mL生理鹽水中微量泵輸入。初始以最低速度輸入,之后每間隔10 min速度升高10 μg/min左右,但最大不可超過200 μg/min。治療過程中監(jiān)測患者心率、呼吸、血壓等指標,血壓控制在140~160/80~90 mmHg。
1.2.2對照組:將硝普鈉 100 mg硝普鈉加入50 mL生理鹽水中,后微量泵輸入并進行遮光。初始輸入速度及速度調整與觀察組同。
1.3觀察指標(1)治療前、治療1周、4周后血腫量變化情況,血腫體積計算參照ABC/2 法;(2)隨訪半年,比較2組治療前與隨訪結束時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具體應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IHSS)[4]予以評價,輕度缺損:≤15分;中度缺損:16~30分;重度缺損:≥30分,分數越低,患者術后神經功能越完善。(3)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包括肝功能異常、皮疹、血小板減少、體位性低血壓、心律失常等。
2.12組治療前、治療1周、4周后血腫量比較2組治療前血腫量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周、4周后,觀察組血腫量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2組治療前與隨訪結束時NIHSS評分比較2組治療前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訪結束時,觀察組NIHSS評分為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治療前、治療1周、4周后血腫量比較
表2 2組治療前與隨訪結束時NIHSS評分比較
2.3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出現肝功能異常1例,皮疹1例,血小板減少1例,體位性低血壓1例,總發(fā)生率為9.1%。對照組肝功能異常3例,皮疹2例,體位性低血壓2例,血小板減少2例,心律失常2例,總發(fā)生率為25.6%。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45,P=0.042<0.05)。
高血壓腦出血為血管破裂出血所致腦部病變,由于病變在腦部,因此出血后需及時清除血塊否則易導致腦內壓升高,以致周圍神經與組織受到壓迫[5],加重病情。因此臨床治療過程中降腦內壓、預防血腫擴大意義重大。
以往多認為發(fā)病30 min 內腦出血即會停止,但近年臨床通過觀察頭顱 CT顯示[6],發(fā)病24 h后由于腦出血所致血腫依然存在擴大可能,且其神經功能缺損幾率為無活動性出血患者的5倍左右。通過手術可有效降低顱內壓、控制出血并減輕水腫程度,術后繼續(xù)應用藥物降壓,但不少臨床研究提出[7-8],大多降壓藥物都會平均動脈壓造成影響,引發(fā)腦缺血或梗死等問題,用藥選擇即為關鍵。
本研究結果顯示,烏拉地爾組治療1周、4周后血腫量均明顯更少,提示該藥物在術后降壓、減少血腫方面具有更優(yōu)效果。硝普鈉具有擴血管作用,以此達到降血壓、改善心肌供血目的[9]。但不可忽視的是,該藥的應用會增加患者心肌耗氧量,引起反射性心率增快,因此易出現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且難以控制血壓降低幅度,引發(fā)高血壓反跳等問題,且代謝產物具有一定不良反應,治療過程中需連續(xù)監(jiān)測患者血壓并據此對藥物輸入速度進行調整[10-11]。本研究中硝普鈉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達到25.6%,明顯高于烏拉地爾組。烏拉地爾為美國及歐洲降壓指南所推薦藥物[12],已經臨床研究與動物實驗證實具有良好腦保護作用,可通過增加全腦血流量對血壓進行控制。其屬于高選擇性α1受體阻滯劑,活性成分為脲嘧啶衍生物,可防止反射性交感神經興奮性發(fā)生改變并對心血管中樞活性進行調節(jié),此外也可阻斷突觸后α1受體的傳遞,因此烏拉地爾的應用可同時實現外周性及中樞性降壓[13],同時不會引起反射性心率增快等問題。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烏拉地爾的應用減輕了患者神經損害,原因在于其可在用藥2~3 h內迅速抑制血腫形成與擴大,減輕患者腦組織及周圍神經受壓情況,及時抑制病情惡化,因此神經功能獲得及時保護,治療后神經缺損情況與硝普鈉相比更輕。
綜上所述,烏拉地爾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可有效減少血腫并防止擴大,減輕神經損害,安全性高,值得應用推廣。
[1]王鶴,鄭兆聰,陳宏頡,等.高血壓腦出血早期血腫擴大的預測指標及防治手段[J].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14,13(10):1 074-1 077.
[2]劉宏浩,王少雄,黃程,等.不同手術時機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對比分析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4,24(22):2 925-2 927.
[3]馬駿,陳鍔峰,屠傳建,等.急性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腦糖氧代謝變化及意義[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14,23(3):314-319.
[4]蔡業(yè)峰,賈真,張新春等.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IHSS)中文版多中心測評研究——附537例缺血中風多中心多時點臨床測評研究[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31(7):494-498.
[5]任建軍等.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再出血的臨床探討[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7):144-145.
[6]張榮軍,王曉峰,唐宗椿,等.6 374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臨床特點的分析及治療方法的選擇[J].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13,12(1):57-61.
[7]李芳芳,羅丹,謝鵬,等.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短期預后的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6):3 423-3 424.
[8]王浩,鄭德宇,秦書儉,等.高血壓腦出血臨床特點與微創(chuàng)治療優(yōu)勢臨床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1,51(32):76-77.
[9]王靜,田西菊,張東素,等.尼莫地平聯(lián)合立止血在高血壓腦出血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3):3 229-3 230.
[10]儲佺兵,苑瑞敏,陳廣生,等.不同降血壓藥物預防高血壓腦出血后早期血腫擴大的研究[J].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13,12(3):278-281.
[11]孔勇,晁燕.尼莫地平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圍術期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8):35-36.
[12]李健,方紅珍,朱靜波,等.烏拉地爾治療腦出血術后高血壓的觀察與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3,12(2):191-192.
[13]王志濤,王東,劉麗,等.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外周血內皮祖細胞動態(tài)變化的研究[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4,30(3):229-232.
(收稿2015-07-12)
R743.34
B
1673-5110(2016)18-0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