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華剛 葉世?。ò不諑煼洞髮W,安徽 蕪湖 241000)
乒乓球運動休閑功能探析
鄒華剛?cè)~世俊
(安徽師范大學,安徽蕪湖241000)
運用問卷調(diào)查法對上海市使用乒乓球活動場所的鍛煉者進行調(diào)查,采用心境量表(POMS)對鍛煉組和非鍛煉組的心境狀態(tài)進行測量,分析人們在乒乓球運動中心理體驗和情緒狀態(tài),以及長期從事乒乓球運動對人的心理和社會化等方面的影響。結(jié)論認為:乒乓球運動是一項非常普及的、平民化的活動,能有效地促進人身心的休息和恢復;鍛煉者在乒乓球運動中能獲得多種與其年齡相適應的情感體驗;有效地改善了鍛煉者的精神狀態(tài)和心境狀態(tài);提高個人社會參與性,有效地促進人的社會化。
乒乓球運動;休閑;休閑功能;上海市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閑暇時間的增多,人們越來越關(guān)注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不僅重視提高身體的健康水平,而且更加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化發(fā)展。本研究在對上海市群眾性乒乓球運動開展情況進行實地調(diào)查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休閑體育理念,對乒乓球運動的休閑功能進行研究,以便更好地開發(fā)乒乓球活動的休閑功能,為群眾體育的開展和后續(xù)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上海市乒乓球活動場所參與乒乓球運動的鍛煉者為調(diào)查對象。對鍛煉者的年齡、性別、學歷、參與程度,以及乒乓球運動對鍛煉者的影響進行研究;并對鍛煉組和非鍛煉組的心境進行測量和比較。
2.研究方法
(1)問卷調(diào)查法
本研究采用“乒乓球運動休閑功能”的調(diào)查問卷對鍛煉者進行調(diào)查。
效度與信度檢驗:請9位專家對問卷的內(nèi)容有效度和結(jié)構(gòu)有效度進行了檢驗。內(nèi)容有效度:有2位專家評定為完善,7位專家評定為比較完善;結(jié)構(gòu)有效度:有5位專家評定為完善,4位專家評定為比較完善。運用再測法對問卷的信度進行檢驗,兩次測定的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85。
(2)測量法
本研究采用心境量表(POMS)對鍛煉組和非鍛煉組的心境狀態(tài)進行測量。
本調(diào)查研究根據(jù)統(tǒng)計學的基本原則,運用SPSS11.0軟件對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樣本資料描述性分析
調(diào)查顯示,在參加乒乓球運動的人群中,30歲以下的人數(shù)最多(277人),31~40歲的人數(shù)次之,以后依次從“41~50歲”、“51~60歲”到“60以上”遞減;男性(76.2%)較女性(23.8%)多;大學本科學歷的人數(shù)最多,研究生次之;參加乒乓球運動的人中,有四年及以上的乒乓球運動經(jīng)歷的最多(達到59.7%),1年以下的次之(18.9%),1年的人數(shù)最少(4.9%),2年的人數(shù)達到5.8%,年限為3年的人數(shù)占調(diào)查人數(shù)的10.7%。活動年限為1年以下的人剛剛接觸到乒乓球運動,由于多種原因,這些人并不能全部堅持乒乓球運動,他們中斷乒乓球運動的可能性最大,但隨著活動年限的延長和對該活動的深入,能堅持乒乓球運動的人數(shù)比例會越來越高。研究者認為,僅僅有休閑的時間和愿望是不夠的,還需要有一定的技能,才能有效地進行休閑。人們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才能完全沉浸在活動之中,才能獲得一種“自由”的體驗,給人們提供了充分發(fā)揮其自主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機會。[1]
大部分鍛煉者每周參加1~2次乒乓球運動,每次1~2小時;參加乒乓球運動的月消費一般為50~100元,總的來說參加乒乓球運動的消費較低,這也說明乒乓球運動是一項平民化的活動;鍛煉者參加乒乓球運動的同伴以同學和朋友最多;參加乒乓球運動的障礙主要是余暇時間不充分和場地器材不充分;鍛煉者參加活動的動機主要是鍛煉身體,而鍛煉的結(jié)果表現(xiàn)為:和非鍛煉者相比,鍛煉者的健康狀況普遍較好,抵抗一般感冒和其他傳染病的能力較強,即鍛煉者的體質(zhì)得以增強。
非鍛煉組人員一般都是由于生活中或者身體等一些原因,或有其它不良習慣,很少甚至基本不參與到運動中來,他們一般比較缺乏主動鍛煉身體的動機與積極性,也不具有較強的運動技能,健康狀況相對較差,身體抵抗一般感冒和其他傳染病的能力較差。
2.社會學特征的分析
和非鍛煉者相比,鍛煉者參加更多的社會集體活動,普遍認為自己的人際關(guān)系和社會交往的情況較好;鍛煉者的處世態(tài)度也比非鍛煉者積極,普遍認為自己能妥善處理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遇到的不愉快的事。
調(diào)查顯示:鍛煉者的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也比非鍛煉者強;乒乓球活動能很好的擴展鍛煉者的交際面。由于社會的發(fā)展,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細化,往往造成人們只和業(yè)內(nèi)人士交往,而乒乓球運動為參與者提供了一個和業(yè)外人士交往、交流的平臺。在運動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建立在同一平臺之上的,平等的交流使各方更容易彼此容納和接受,形成良好協(xié)調(diào)的社會關(guān)系,從而影響人的思想和行動[2]。乒乓球運動能提高個人的社會參與性,改善人際關(guān)系,拓寬社會交往的廣度和加深社會交往的深度,形成樂觀、積極的處事態(tài)度,提高鍛煉者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有效地促進人的社會化。
3.心理學特征分析
調(diào)查顯示:乒乓球運動在激發(fā)激情,提高自信和改善精神狀態(tài)等方面有比較好的作用;鍛煉者普遍認為自己精力狀況比較好,能在運動中體會到較多的樂趣,而非鍛煉者對自己的精力狀況的評價普遍為較差和一般。
乒乓球運動能激發(fā)激情、提高自信、改善精神狀態(tài),人們在參與乒乓球運動的過程中,能愉悅身心,獲得一種美好感,進而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覺,鞏固其良好的自我形象。我國當代休閑專家馬惠娣指出:休閑使人“以欣然之態(tài)做心愛之事”,使人以良好的工作態(tài)度和倫理秩序,自覺維護社會系統(tǒng)中能給人帶來愉快的、有利于自身又有助于社會的工作環(huán)境與人際關(guān)系。[3]
(1)鍛煉者參加乒乓球運動的體驗分析
體驗是在實際活動中不斷產(chǎn)生新經(jīng)驗、新認識,并由此發(fā)展適應自然與社會的能力,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促進個性成長的一種學習方式?!绑w驗是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是親身經(jīng)歷。在心理學意義上,體驗是建立在個體‘內(nèi)部知覺’基礎(chǔ)上的一種特殊的活動。它通過‘確立意識’與‘存在意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與相互影響,來實現(xiàn)‘人的理性’的不斷增強。他既屬于行為范疇,也屬于心理范疇。體驗的過程既是感覺、知覺的過程,也是注意、思維、情緒以及行為產(chǎn)生和變化的過程?!保?]
美國心理學家席克珍特米哈依在《暢:最佳體驗的心理學》一書中,從心理學的角度對休閑體驗的性質(zhì)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暢”的概念,即“具有適當?shù)奶魬?zhàn)性而能讓一個人深深沉浸于其中,以至忘記了時間的流逝、意識不到自己的存在的體驗?!斌w驗“暢”的能力使人能超越“工作——休閑”的斷然劃分,從而不論在工作還是在閑暇活動中都能更積極地去尋求最佳的心靈體驗。
表1 鍛煉者參加乒乓球運動的體驗(多選)
人們在參與乒乓球運動的過程中有豐富的情感體驗(表1)。有55.0%的人在乒乓球運動中體驗到了滿足感,54.4%的人在運動中體驗到樂觀感,41.9%的人體驗到解脫感,這說明人們在乒乓球運動中,大部分的人都能體驗到乒乓球運動的樂趣,能使他們完全沉浸在該活動之中,并感到滿足;42.8%的人在運動中體驗到成功感,29.3%的人體驗到自我價值感,16.5%的人在運動中體驗到自由的創(chuàng)造,這說明,乒乓球運動還可以使參與者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潛力,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提高人的創(chuàng)造性;36.3%的人體驗到寬容和理解,20.5%的人體驗到幽默感和19.6%的人體驗到幸福感,從而進一步的說明人們在參與乒乓球運動的過程中,有著愉悅的心情,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這些體驗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形成廣泛而深厚的交往所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質(zhì);15.3%的人在活動中體驗到無所畏懼,這一體驗和人的勇氣的形成和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
不同年齡段的鍛煉者在乒乓球運動中的體驗是有區(qū)別的。30歲以下的鍛煉者體驗到更多的滿足感,31~40歲的鍛煉者一般都事業(yè)上小有成就,更多地體驗到成功感與寬容和理解,41~50歲的鍛煉者步入人生的穩(wěn)定期,無論是職業(yè)還是人生都已基本穩(wěn)定,他們能較多地體驗到寬容和理解,51~60歲的鍛煉者是面臨退休的一個時期,更多地體驗到解脫感和樂觀感,60歲以上的鍛煉者最富有自由時間,他們的體驗比較豐富。
可見,乒乓球運動能激發(fā)激情、提高自信、改善精神狀態(tài);人們在參與乒乓球運動的過程中,能愉悅身心,獲得一種美好感,進而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覺,鞏固其良好的自我形象;該活動能給鍛煉者各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并且這些體驗與各年齡階段的發(fā)展任務相適應,具有年齡特點。
(2)鍛煉組和非鍛煉組組間心境各指標的比較
表2 鍛煉組和非鍛煉組組間心境各指標的比較(Independent Samples Test)
心境是指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緒狀態(tài)。保持良好的主導心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從表2可以看出,鍛煉組在消極情緒緊張、憤怒、疲勞、抑郁、慌亂和情緒狀態(tài)的總估價的分數(shù)都低于非鍛煉組,而在積極情緒精力和自尊感的分數(shù)都高于非鍛煉組。兩組對比分析時,T檢驗的p值小于0.05,即兩組的比較具有顯著差異。這說明鍛煉者通過參與乒乓球運動,有效地克服了消極情緒,提高了積極情緒,從而有效地改變了鍛煉者的心境,進而促進人的心理健康。
乒乓球運動是個人自主選擇的偏好性活動,具有很強的趣味性,人們在運動時,往往遠離了日常事務的煩擾,沉浸于自己所喜好的活動中,充分體驗到該運動的各種樂趣,達到忘我的境界,此時,人的身心都極放松。當我們嘗試一件新事物以前,會理智地權(quán)衡風險和收益??墒?,隨著我們的逐漸深入,從這件事中得到了休閑的體驗,我們會有越來越高的熱情,愿意將自我融入到其中,對于最初我們期待的這種活動能夠帶來的實際的好處,反而越來越不關(guān)心了。[5]
乒乓球運動的休閑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乒乓球運動是一項開展非常普及的、平民化的活動,對鍛煉者的影響是多方面;該運動能有效地促進人身心的休息和恢復,促進身心健康;(2)鍛煉者在乒乓球運動中能獲得多種與其年齡相適應的情感體驗;能激發(fā)激情、提高自信、改善精神狀態(tài);能有效地克服消極情緒,提高積極情緒,從而有效地改善鍛煉者的心境,促進人的心理健康;(3)乒乓球運動能提高個人的社會參與性,改善人際關(guān)系,拓寬社會交往的廣度和深度,形成樂觀、積極的處事態(tài)度,提高鍛煉者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有效地促進人的社會化;(4)乒乓球運動和其它任何休閑活動一樣,除了需要參與者具有休閑的愿望和一定的閑暇時間外,還需要一定的技能,才能有效地休閑。
[1]于華.身體的自我救贖與解放[J].體育學刊,2008,15(7):24-27.
[2]劉凱,顧長海.談休閑與休閑體育[J].教育與職業(yè),2005(1):39-40.
[3]馬惠娣.休閑:人類美麗的精神家園[M].北京: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2005.
[4][5](美)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閑[M].康箏,譯,田松,校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21,10.
The Research on Functions of Leisure Exercises of the Public Table Tennis
Zou Hua-gang,Ye Shi-jun
(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China)
This article uses questionnaire to research the people who take part in the exercise of the table tennis in Shanghai,uses POMS scale to measure the states of mood of the exercise group and the no-exercise group.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ental experience and the mood in the activity,and the influences to people who have taken part in the activity long time.The survey makes the points:the table tennis is a very popular,civilian-oriented activity,which have the leisure functions,advance the public sport,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lives.
table tennis;leisure;functions of leisure;Shanghai
G846
A
1672-0547(2016)02-0102-03
2016-02-13
安徽師范大學科研培育基金人文社會科學項目(2010rcpy065);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中心一般項目(2012-2014TYWHY0011)
鄒華剛(1976-),男,安徽安慶人,安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教師,碩士,研究方向:人文體育。